1.Compressor
先大概介紹一下Compressor,以功能最完整的Sonalksis SV-315為例。
一般Compressor的功能,就是控制動態,由高量控制到低量,進階一點的話,則可以限制動態或用來調特別的聲音,大致上你看的到的Compressor都要有這些功能。
最基本:
Threshold:控制壓縮值
Output Gain:控制輸出量
接著比較會出現的:
Input:控制輸入量
Ratio:控制壓縮比率
次之:
Attack:控制壓縮起始速度
Release(Recovery):控制壓縮還原速度
較不常看到的:
Knee:控制壓縮以外到壓縮開始之間的緩衝
Crush:控制壓縮狀態下最大值的能量
附屬:
Hold:控制Attack結束到Release起始的緩衝
Side-Chain:控制壓縮立體感的Filter
Limiter:直接具備動態限制功能的第二個附屬壓縮機
表頭:
數位比較常見的就是Curve形式的Compressor,你會看到目前的設定曲線,有這條曲線可以控制的話,發揮範圍就會大的多,但使用上也比較不直覺一些。
而某些Compressor要是Threshold range給你非常大,例如可以壓到-90dB,實際上並不可能需要使用到那麼大的壓縮量,且容易造成聲音變形,因此建議自行控制Threshold最大值約到-30dB即可。
Curve形式沒辦法直接透過Curve區塊視覺判斷Attack和Release的速度,但你還是可以用他附加的GR(Gain Reduction)表頭來查看,並且好處是通常GR和Output都會一起顯示,不必切換使用。
硬體則多半送一個VU表頭讓你切換使用,Compressor的表頭多分成Input、GR(Gain Reduction)、Output三種形式,並且硬體通常會先幫你將Curve設定好,所以使用上更直覺,但是發揮空間也會較小。
而如果是模仿硬體的軟體Compressor,那麼他大概也會把VU設計給你。
GR的動作範圍取決於你的Threshold及Ratio,所以假使你Threshold -12dB,那麼0dB代表GR以-12dB為起始點,音量超過-12dB並且經由Ratio計算後才會有動作。
在GR上的速度表現,Attack時間越快,GR下去的時間也越快,速度越慢,GR就會比較遲鈍。
Release則是速度越快,GR回來的時間越快,速度越慢,回來的時間越慢。
硬體通常也有一種設計,Input連帶Threshold,如1176LN便是這樣用,並且Attack和Release不同於軟體得反過來轉。
所以拿到Compressor,第一件事情先考慮好你需要壓縮的模式,再做調整,假使我們現在手邊有一軌Vocal,並且我只想控制他的最大值,下面以Ultrafunk為例。
在這圖中,主唱動態起伏很大,我希望可以控制他在-12dB左右,但是低於-12dB不要去動作,也不要壓的像Limiter這麼死。
正常來說,類似這種Compressor,最快速達到動態控制的動作就是。
1.Ratio
2.Threshold
3.Output Gain
所以我們先調Ratio,在控制Ratio時,你會發現比例越大,整個曲線就越下壓,因此這時我們可以評估想控制的動態Range,假設我們要Threshold到-12dB,以-12dB為底限,那麼Ratio 4:1可以達到的效果則是當音量走到-4dB時,Compressor幫你壓到-10dB,音量走到-8dB時,Compressor幫你壓到-11dB。
因為Ratio 4:1,Threshold -12dB的走法。
-4dB比-12dB多了8dB,所以用Ratio 4:1壓縮下來,他會控制到變成只有多-2dB,最後才變成-10dB。
透過Curve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原本的最大值,變成只能遊走在紅線範圍內。
但是除了Curve之外,你還得決定Attack和Release的速度,才能更明確的達到壓縮的目的,所以我們調Attack和Release都極快速,Attack和Release都極快速的意思是,很快的開始壓縮,但也很快的放掉以準備下一次Attack,這樣Compressor對於聲音做動作的密集度就很高,不容易有漏網之魚。
Ultrafunk的TCR就是Auto Release,而Release time太長的話,往往也會把Threshold值以下的音量跟著再壓下去。
由於我們使用了最大Crush,並且Attack非常快,所以最後Knee只控制壓縮之下(低於-12dB的音量)到壓縮開始(高於-12dB的音量)的緩衝,Knee加大的話,聲音就會比較自然,Curve也會更平順,但缺點則是動態控制能力會變差,所以這時候除了透過Curve做判斷外,也決定你所需要的聲音自然度,在聲音自然度和動態控制能力之間取個平衡,接著設定一個值,假設我們設為8dB。
那麼壓縮之後的波形就會如此,-12dB以上的音量都壓小了,-12dB以下的音量都沒動到:
第二種壓縮法,Ratio 20:1,我想壓到-15dB,但是又希望-15dB到-20dB的音量可以膨脹到接近-15dB,讓整個動態控制的更穩。
由於Ultrafunk這種沒有Input,所以我們Threshold多壓一點,壓到-20dB,接著Gain 5dB,這樣你還是達到壓-15dB的目的,要是有Input可以控制的Compressor,那麼便可以直接加Input Gain 5dB。
對於Compressor來說,Input Gain 5dB = Threshold -5dB + Output Gain 5dB。
由於聲音膨脹了,聽起來會較不自然,於是我們放慢一些Release,調到聽起來OK即可,太久的話會達不到膨脹的目的。
壓成之後會長這樣:
第三種壓縮法,Punch以外的聲音都壓更小,也就是只保留Punch的部份。
這是原始的圖形,-12dB左右的聲音,不屬於Punch的部份,都再壓下去,-12dB以上的音量,盡量要保留,那麼第一個,Ratio由Curve上的Input球來決定,大約12:1,接著Threshold壓下去。
再來因為得保留Punch,Attack需要長一點,但是Attack太長的話,又可以說是對壓縮沒有動作,所以我們往內拉一點,讓壓縮的感覺出來。
接著也是為了盡量保留Punch,壓縮必須很快復原,Release time調很短。
因為高低的落差很大,所以不必考慮緩衝,Knee設為0dB。
Knee值小的話,一般稱為Hard Knee,也就是Knee這件事情幾乎不存在,聲音聽起來比較硬,壓縮和不壓縮之間沒有緩衝可言,落差比較大,Attack感覺變慢一些,適合用於壓比較需要Punch的聲音。
Knee值大的話,則稱為Soft Knee,緩衝範圍大,聲音聽起來會比較軟,並且帶點Attack加快的感覺,適合用來壓自然樂器。
這樣聽來,雖然想壓的部分有壓到了,但最大值似乎還不夠,所以我們關閉Crush,讓最大值可以衝上去,在Ultrafunk上這個功能得按下Type,選擇Vintage。
之後壓出來便是這個樣子:
第四種壓縮法,把Compressor調成Limiter,壓到-10dB。
這也算是一種DIY Limiter。
Ratio直接拉到最大比例,接著Threshold調到-10dB,Attack和Release都最快,最大Crush。
如果你用1176LN,Ratio那邊按住Shift再壓下去,Attack和Release都調最快(順時針轉到底),也會變成Limiter。
-10dB壓出來便是這個樣子:
第五種壓縮法,要能控制住動態,還要保持聲音自然。
這是一種懶人專用的萬用Compressor設定值,雖然萬用,但絕對不會是萬能,只是為了讓這種全功能的Compressor在臨時需要的時候用起來別那麼麻煩,你可以自己設定一組,大部分時候還是建議自己調比較好,存Preset也是一個辦法。
以Sonalksis為例,先保留Threshold和Gain:
Ratio 10:1,因為就是要控制動態,壓兇一點無所謂,Attack中度,遇到鼓的時候才適用,自然樂器也不會爆出來,Release偏快,這是取自大部分我們調Release時的平均值,或是你可以選擇Auto Release,接著把Hold拉到最大。
當然看到Ratio 10:1,第一個反應就會覺得聲音不能自然了,所以接著得把Knee加大,一樣為了要能控制動態,別加太多,大約10dB。
這樣看上去,這個設定值可能會把鼓和Bass的Punch消弱很多,因為Attack偏快,Knee也不少,所以我們把Crush值拉小,讓最大值也衝的上去,通常Crush值越小,最大值的壓縮行為就會越自然,但動態控制能力也會跟著被犧牲,反過來Crush值越大,最大值就壓的越暴力,動態控制能力就很強勁。
最後Side-Chain的部份,考慮到得適用多數樂器,所以選擇左邊第二個。
這樣你就有一個設定值,只需調整Threshold和Gain,方便使用在很多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