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INSPEED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2
全民健保 --- 感冒不給付的正義性

先說這不是政治文,這是跟你我的生活有高度相關,
不管那一個顏色執政,健保都不會輕易收起來,值得關心。

先看這則新聞↓

3歲至60歲 看感冒 拿藥得自費 95-11-20

http://times.hinet.net/news/2006112...2ce6b49ddb1.htm

台灣人一年看八千多萬次感冒,花費健保二百億元。考量財務壓力與醫療資源合理分配,衛生署研擬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及三歲以下的小孩維持給付,一般人到門診看感冒領藥改為自費。估算每人將多支出約一百元,一年節省健保約七十億元。

 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表示,單純的感冒「可自癒」,多休息就會好,嚴格來說不需要醫也會好,醫療體系對「小病」應是「診斷」,而不是「醫療」。

 「不醫也會好」診斷更重要 他說,健保十年來,大家都忽略醫療的價值必須建立在真正對病人有幫助的地方,而不是多拿藥、多做檢查等表象服務。在健保財務危機與社會大眾對健保醫療品質多所抱怨的現在,不失為徹底改革支付制度的契機,行政單位應有擔當做「對」的事。

 健保財務持續探底,今年底的安全準備金已短少十五億;明年起,健保局依法調降雇主負擔的平均眷口數,估計一年短收八十億元保費。加上行政院多次宣示不會調漲保費,衛生署寄望年底前二代健保修法草案改以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的新制能早日實施,但修法進度變數多,因此積極研擬其他財務方案,限縮門診感冒藥品給付是之一。

 據了解,衛生署原本考慮一舉取消包括掛號費在內的所有門診感冒給付,但擔心會衝擊包辦九成感冒病人、近一萬多家基層診所營運,因此修正為只不給付門診感冒藥。考量老人與幼兒無力承擔小病風險,最後做成「一般人」感冒門診藥品不給付的方案。

 全台醫療院所去年向健保申報三億多人次門診案件,其中四分之一跟感冒有關,約八千多萬人次,統計實際門診就醫人數,一年有一千五百萬人、約七成國人曾因感冒就醫。

 看一次多付一百元 導正行為 以每人每次三百多元醫療費用計算,健保一年光是為了感冒就支出至少二百億元,其中藥費約七十億元,三分之一用在止咳化痰、抗組織胺、腸胃藥等各類協助緩解不舒服症狀的藥品。如果門診感冒藥改為自費,到診所看病每人至少多付一百元藥錢。

 健保局統計,國人平均一年看十四次門診,與鄰近日本國民一年平均十六次門診同屬高診次國家。但日本國民因感冒看門診的次數只佔六%,台灣的感冒門診佔二十四%,顯示國人特別愛看感冒。

 健保局官員表示,一般人門診感冒藥自負,初期會讓民眾感到不方便,但長遠來看可導正民眾就醫行為,是合理的思考方向。

--------------------------------------------------------------------------------

再看一下這則新聞↓

看感冒得自費? 衛生署澄清:絕對無此方案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cna...212201422.shtml

(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2006年11月20日電)

為解決龐大財務壓力,健保傳出擬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未來三至六十歲民眾感冒拿藥得自費。但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今天澄清,並沒有這個方案,且事涉修法,即使有這樣的概想,甚至對財務有幫助、「也絕對不可能實施」。

有媒體報導,考量台灣一年要看上八千多萬次感冒,花費健保新台幣二百億元的財務壓力,衛生署擬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除三歲以徵友兒、六十歲以上老人維持給付外,其餘人看感冒拿藥一律得自費。不過這樣的說法,立即遭到衛生署的駁斥。

陳時中上午明確的說,衛生署目前並沒有這樣一個具體的方案,而且像這樣的方案要實施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因為如果感冒藥要刪到六十歲以下不給付的話,等於是限縮給付範圍,是需要修法的,衛生署不可能來做。他指出,即使回到一代健保的指示用藥不給付範疇來思考,也得考慮全體國民對於感冒自我照護的能力是否到達了一定的程度,再來實施指示用藥不給付的方案,對全民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目前對於感冒的給付,衛生署並沒有準備要做任何改變。

陳時中強調,依照現行的健保法規定,疾病、傷害、生育都是一定要給付的項目,只要醫療專業判斷需要給付,且不屬于指示用藥範疇,健保就得給付,至於限縮給付,不論是用行政命令、計畫或辦法,都要經過修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這樣的方案、有這樣的概想,甚至對財務有幫助,也絕對不可能實施。

--------------------------------------------------------------------------------------



對第一則新聞,紅色這一句真是完全是BULL SHIT!

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表示,單純的感冒「可自癒」,多休息就會好,嚴格來說不需要醫也會好,醫療體系對「小病」應是「診斷」,而不是「醫療」。



今年,我感冒了兩次,兩次我都想要多喝水、多休息,讓身體自然恢復,因為我知道,單純感冒的原因是濾過性病毒,吃藥是沒用的,只能自然恢復。昨天,在忍耐頭痛、流鼻水五天之後,我還是投降去看了醫生,費用200元。

今年兩次的感冒經驗,都是從身體微微發熱,開始頭痛、流鼻水、喉嚨痛,接著就是整個人好像快要掛了一樣,全身無力,骨頭酸痛。我自認體力還不錯,也還年輕,想靠著狂喝水,多休息,自然回復猶不可得;試問,又有多少上了年紀的中年、老年人,能夠自然回復?試問,諸位在中央政府九職等以上的高官,若是諸位的家人感冒,你可會讓他們忍受痛苦,自然回復?

從小到大,我的感冒經驗告訴我,想要自然回復,成功機會幾乎是零…硬撐的結果,都只是越來越嚴重,還不如有初期病症就馬上就醫,可以少吞幾棵藥丸…(因為我拖到很嚴重才去看醫生,本次感冒單包藥丸,六棵。)

感冒幾乎是我們這種被迫加入中產階級健保者,極少數用到健保卡的機會,現在連感冒都不想給付,請問,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加入全民健保?以目前看一次感冒已經是200元的價格,如果將來不給付,預估要加上100-150元,根本就是完全自費,加入健保的意義何在?

如果是要跟我說啥【社會保險】偉大理想,那感冒是全民最有可能用到的健保項目,取消不是更不合理?如果漲價到300-350,甚至更高,有多少中下階級的家庭,會連感冒都看不起?如果連感冒都看不起,更別說是要命的大醫院了。這就是狗官眼中的【社會保險】,幹,是保了誰啊?

我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還記得當時要感冒的很嚴重,要去看醫生,爸爸還要先去跑車跑個一早上,才能帶我去看感冒,現在雖然環境比以前好,不用這麼苦了,但是我相信,社會上一定有很多跟我小時候一樣窮的家庭。

弱勢者的基本權力,才是社會正義;弱勢者的就醫便利,才是社會保險的意義。我永遠都記得,雖然身體很難過,卻不敢跟家人說要看醫生的那種心情,雖然我年紀還小,但是我已經知道,看醫生很貴、很貴、很貴......



第二則新聞就更搞笑了,基本上台灣媒體的生態,一定是有健保局的高官,想出了感冒不給付這個智缺的爛步,先丟給媒體測試一下風向,結果風向球直接墜地,被幹到一個不行後,馬上出來否認有這件事。

少來了啦,記者不可能自己憑空想像,還這麼多媒體一起發稿吧,男子漢大丈夫,為了保住烏砂帽,為了不會長官狗幹一頓,馬上翻臉不認人,真是深黯為官之道啊,難怪健保局都快倒了,還可以每年都領四個半月獎金,套一句最近很紅的****詞,【好貪啊!!】。
     
      
舊 2006-11-23, 01:33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INSPEE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