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哈特利甘藏
而論數位信號...
線材一端的設備與電腦內部連接~
必須工作在一個特定的Clock下~
比如說某段Clock的上昇緣(或下降緣)...
但若由於線材太長...設備送出的信號來不及在內部上昇緣下降之前傳達進去~
那麼就會造成訊號的漏失(或衰退)...
因而受限於線材長度或材質~ 
|
(1) 目前許多高速 (如 PCIe、SATA) 串列傳輸都不直接傳送時脈訊號(將時脈特性隱藏在資料中),而是接收端由接受到的訊號經過 CDR (Clock Data Recovery) 自己產生砍資料的時脈。(DVI 有傳一組差動時脈)。
訊號太差可能會解不出亂七八糟的 Clock、解出時脈砍資料的時間點不良、訊號本身太弱讓輸入端看不出來到底是啥... 等,都會讓資料產生錯誤。若錯誤可更正或可重傳就好,有時候無法更正重傳也是錯或者根本雙方無法溝通,那結果就是錯錯、錯錯錯錯,電腦也就當當當、當當當。
(2) 傳輸線的損耗,主要可有兩個效應:一個為導體損耗 (Conductor Loss)、一個為介電損耗 (Dielectric Loss)。高頻傳輸時後者一定要考慮,而且佔的份量不比導體損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