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i3568i
Master Member
 
si3568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楓葉與霜晶的華爾滋
文章: 1,862
前續...

瞭解孩子的問題

 時常在學校輔導室巡迴輔導這些「令人頭痛的孩子」,同時也是「合作式中途班」綜合活動課的老師麗真表示,跟這群孩子相處,不能因為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行為不如預期就感到失望。因為,這些孩子身邊往往有許多問題困擾著他,這樣的孩子,從小很少被大人好好對待過,沒有機會和人發展出正向的互動關係。

 那麼,要如何帶這些孩子呢?麗真表示:「對於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要分開看,就事論事,若一起看,會無法招架。例如,針對阿啟有偷竊習慣這件事情,這裡的老師著重的是他為什麼偷竊,瞭解之後協助他改善,而不把偷竊連結到孩子本身,一次處理一件事情,不做多餘的連結,孩子也比較能清楚對焦。」

 不過,這些孩子的狀況會因為生活上的變動而浮躁起來。例如,原本漸入佳境,也很少不來上課的小文因為媽媽入獄勒戒毒品,心情大受影響。即使在媽媽入獄之前,社工員岱真就已經先跟小文談過,幫小文做心理輔導與建設,跟他說媽媽為什麼有一陣子會不在家,但大家都會幫你。但媽媽入獄的那一天,小文卻開始不來上課。第一天,岱真去小文家裡找他,但小文躲在廁所不出來,她在門口對小文說:「我知道你現在很不想開門,不想跟我們談,但我想要你知道,我們是很關心你的。」第二天,岱真又去家裡找他,但小文躲了起來,岱真只好能留下紙條,告訴他有人關心他,他並不孤單。

 第三天,小文終於出現在班上,但待不到半天,就又逃學了。岱真知道小文是因為媽媽離開而不知所措,她就替小文爭取探監的機會,帶小文去看媽媽,讓小文安心。岱真當著小文的面跟媽媽說:「你在裡面表現很好,你就能提前假釋,小孩也會表現得很好。」她也轉頭對小文說:「你若表現好,媽媽也會放心唷!」。那次探監回來,小文的情況就穩定許多。

 帶這些孩子,挫敗感是常常有的。但是水雲與岱真都清楚地知道,雖然他們進步很慢,可是已經慢慢在改變之中。從一開始愛來不來的無所謂態度,即使來到班上也是跟大人玩躲貓貓,現在雖然還是會躲起來,但總會故意露出一些破綻,讓老師可以輕易地就知道他們藏在哪裡。而原本有嚴重偷竊習慣的阿啟,也瞭解到偷竊是不好的行為,當大人跟他一起想辦法要幫助他戒除掉偷竊的習慣,他也會提出許多作法。從這些孩子的轉變,可以看到他們的努力。

 水雲提到,曾經有社工員帶阿啟與小文去戶外教學,中午他們在麥當勞用餐。剛開始,社工員帶他們去的時候,有點擔心,因為他們不是嬉鬧、跑給人追,就是滿嘴髒話,引來旁人的側目。

 當時,阿啟說口渴,很想再喝一杯飲料,社工員讓他自己去跟服務員買一杯,隨後他去付錢的時候,店員就問社工員說:「你是老師嗎?你們這些孩子很不一樣喔!」。社工員說:「對呀!這些孩子曾經中輟過。」店員說:「看得出來,這些孩子在外面打混過,可是他們剛剛跟我說話的時候,很努力地想要表現的很有禮貌的樣子呢!真是辛苦你們了!」

「你們會好好地跟我講,直到我懂。」

 許多人以為,行為偏差的孩子就沒有學習能力。水雲卻表示,這些孩子一旦在情緒上獲得關心,穩定下來之後,他們的學習慾望會很強烈。例如一位教他們自然領域的老師即透過discovery的影片,以對話式教學法來吸引他們上課。透過影片,孩子注意力集中,他們對許多自然現象感到好奇,透過問答的方式,他們學到許多知識。等到下次又看到相關的,從他們的反應與問問題的內容看得出他們是認真上課,也有吸收到知識。英文老師也表示,阿啟與小文上英文課的興趣很高,已經會拼許多單字了,專心的時間也拉長了許多。

 有一次,阿啟早上睡過頭。之前,他一定就不來上課了。但是那一次,他卻自己搭公車來,這樣的轉變,令許多老師驚訝。阿啟還對麗真老師說:「我喜歡來這邊上課,不喜歡去學校,因為學校的老師不會像這裡的老師這樣講話。」麗真老師問:「怎麼講?」阿啟說:「你們會笑笑地跟我們說,即使我們做錯,你們會好好地跟我講,直到我懂。」

 阿啟的言語,反映出了一般校園可以輕易做到、卻沒有做到的事情。麗真說:「尤其這些學生是最需要照顧的一群。然而當這些孩子在學校犯錯,學校往往不先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而直接把他們送去訓導處,等到他們在訓導處被處罰過了,再轉介到輔導室時,孩子對老師已沒有信任感,已經錯失第一時間協助孩子的時機,也讓孩子不想來上學。這,就是我們的教育要檢討的地方。」

 畢竟,慢慢地講、好好地講,是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教育,從來就不該是打或罵。唯有回歸到教育的本質,提供他們一個溫暖、關心、沒有威脅性的環境,人的學習的潛能,才會被激發。

本文刊載於2005年12月號《人本教育札記》198期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6-05-23, 02:09 PM #68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3568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