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先讓系統什麼也不做待機50分鐘。
接下來準備滿載運轉。
但是到底什麼程式是最耗硬碟資源,而且又是最簡單的呢?答案就是播放影片。
這次使用RMVB格式動畫共12集,一次全部播放,並設定為無限循環撥放,
讓CPU以及硬碟可以持續不斷的運轉。
檔案準備完,準備撥放。
框選12部影片,同時開始撥放,利用並排指令將畫面並列展開。
雖然一次撥放了12部,但是每一部都依然流暢不定格。﹝抱歉沒攝影機,沒法錄影﹞
負載上升到了100%
經過了50分鐘,將影片關掉,把溫度紀錄器的數值下載回電腦內,利用Excel轉換成圖表。
由於溫度紀錄的時間設定成每10秒鐘紀錄一筆資料,因此100分鐘一共有600筆資料。
最後,用Excel轉換成折線圖,溫度變化曲線圖就出來啦!
環境溫度一直穩定的維持在25度,CPU空載的時候就到達了44度,
但是奇怪的是CPU-1在CPU-2的上方,而且NCCH-DL的主CPU是CPU-1,
但是CPU-2的溫度卻比CPU-1還要高了3度,而這個現象在拆機前並沒有,
推測是因為CPU-1的散熱器沒有鎖緊的關係。不過還不至於造成系統的損毀,
所以就不管它了。
滿載的時候,CPU在30分鐘內上升到溫度的最高點56度上下震盪,此後就穩定了。
而硬碟二所在位置比硬碟一容易散熱,兩者溫差到了5度。
機殼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最熱的部分還是位在後方上側CPU的地方,
主機板以及CPU部分的廢熱都聚積在此,因此機殼後上方有必要使用渦輪扇將廢熱帶出,
不然熱量堆積在此會連帶使CPU溫度上升。
第二熱的地方不用看,一定就是電源供應器所在的前下方,從待機到滿載的時候,
溫度從32度上升到了36度。
機殼前上方是DVD-ROM位置,並沒什麼熱源﹝硬碟除外﹞,因此溫度上升幅也不大,
從30度上升到33度,推測主要還是由於熱對流的關係使得南北橋晶片組、
主機板CPU供電穩壓器以及硬碟的廢熱造成。
而機殼後下方的溫度則一直維持在28度以下,因為下方是渦輪扇將冷空氣抽入機殼的風口。
因此溫度上升僅1度。
電源供應器則是很辛苦,待機39度,全速運轉46度,溫差接近7度。
看來CPU實在耗電。供電部分1.3V在兩顆CPU滿載時將近要供應200A電流,
Intel CPU實在不負吃電怪獸的名號!
實驗到此一個段落,記得之前剛把組裝文章PO上來時,許多前輩都懷疑散熱是否可行?
尤其是像視博通這樣的迷你機殼。
不過,透過適當的熱對流規劃以及導風管的使用,使所有元件產生的廢熱不積蓄在機殼內。
即使面對如Xeon或是P4EE如此的怪物,應該也不再會有過熱情形發生才是。
若想進一步了解小弟設計,歡迎參閱以前的討論串。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39509
再次各位前輩說聲抱歉,測試報告拖了那麼久。
還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話說實驗做完已經晚上11點,BOSS居然又跑回公司來!
害我趕快假裝認真一下。唉,上班族~~~~
要是又被抓到公器私用的話.........................
該死的PCHome,居然毫無預警把我所有圖片都砍了!
我沒有備份的圖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