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hunyan0001
Junior Member
 
chunyan000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桃園楊梅
文章: 863
Smile 視博通小白鯨機殼安裝雙CPU系統溫度測試報告。﹝圖多,請耐心等候﹞

最近看到好多人都用小白鯨系列組文書電腦,更不用講很多仿小白鯨設計的機殼,
質感真是落後原設計一大截。

話說剛組好這台小可愛的時候,隔沒幾天就是公司接案的旺季開始,原本計畫要做的溫度實驗,
便暫時被小弟擱在旁邊生灰了。時隔兩個月,好不容易勉強不用加班的時候,
想說來把報告補完吧,但是轉下了側板兩顆螺絲後,一邊看著裡面密密麻麻的配線和週邊,
一邊心想:﹝夭壽喔 ,那時候到底是麼塞進去的?看著看著,便又把機殼側版蓋了回去﹞

就這樣反反覆覆,開了殼又嫌麻煩,拖了好久。直到前天,好不容易把蘋果電腦的案子
結束到一個段落,心中大石頓時放下。萬般想做的蠢事一一搬出爐來抒發壓力。
這時,總算是把勇氣拿了出來。

是時候了,心理這麼想著。該把報告做出來了。
接著介紹主角吧!
--------------------------------------------
測試系統配備:
CPU:Intel Xeon Nocona 3.0GHz *2顆
MB:ASUS NCCH-DL
MEM:金士頓 DDR400 512MB *2條
HDD:Hitachi STAT 160GB *2顆 (RAID 0 Mode)
VGA:ATI Radeon 9550 SE 256MB
Power:康舒450W
DVD:Pioneer A09*2台
--------------------------------------------
這次的主要紀錄器是Agilent 出產的34970A型資料收集器,除了電壓,電流,
最好用的就是可以測量多達40個頻道的溫度!
不過這次也沒用到這麼多,10個頻道就夠我用了,反正要量的溫度也不多。


稍微對測溫模組檢整一下,看有沒有斷線和接觸不良的地方,保險起見,


所有的測溫熱電偶頭都重新整修過。


接著簡述一下要量測的點,兩顆CPU、兩個硬碟、機殼上下左右四個點、
電源供應器,還有就是最重要的環境溫度。
大略分布在以下這些地方。有紅色小圈的地方就是要貼測溫線的地方。


接著把CPU散熱器拆下來。


由於CPU不能將測溫頭直接壓在散熱片和CPU鐵蓋中間,
所以選擇了將測溫頭貼在散熱片上接近CPU鐵蓋的邊緣。
有貼著金屬貼紙,線是白色的,是機殼上小護士溫度計的測溫頭,
對面貼著米白色貼紙,線是咖啡色的才是溫度紀錄器的線。


接著是硬碟一號的線,


硬碟二號的線



分布在機殼四個對角的線,這是為了用來看機殼哪一個部分溫度最高。


接著是電源供應器的線。


在來是環境溫度的線,用膠帶貼在罐子上立在離桌面30公分高的地方。


蓋上機殼兩片側板,準備OK。



測試將持續100分鐘,前面50分鐘紀錄待機溫度,後面50分鐘紀錄滿載工作溫度。
為了要觀察到硬碟的溫度,代表一般的運算測試並不適合在這裡進行,
因為當資料讀取完畢後,運算尚未完成之前,硬碟並不會再被使用到。
那這樣的話硬碟的結果並不具有參考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
10年過去了,PCDVD依然活得好好的
舊 2005-11-26, 02:41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unyan0001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