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
點對點的好處,對高速訊號來說,可以減低訊號反射的問題。高速的訊號只要在阻抗不連續、不一致的時候,就會產生反射。(這個部分,傳統學校課程不一定會教到,因為早期因為速度慢不需太重視這個問題)
傳統 PCI 結構因為要有很多 Slot,每個 Slot 上可能有插卡、可能沒插卡。對於訊號來說,整個路徑像是樹枝狀,除了分岔點、Slot 接點、有無插卡都會造成阻抗差異(就是無法連續),因為 slot 多,所以存在嚴重的多重反射問題。
這點在低頻時較無關痛癢,反正一個週期相對來說很大。但對頻率上去後,就傷腦筋了。
另外,隨著插卡數量的不同,負載也不同。負載不同,推力也要不同。但不一定把推力加大就結案,因為推力大,多重路徑下的反射也大。
對於消費者來說,訊號反射是啥?能吃嗎?
不能吃,但可能讓該裝置傳輸資料時出錯,出錯就會不穩定。記憶體就是一個例子,傳統上不是三條就是四條,在這種狀況下,要滿 DIMM 又插不同廠牌不同顆粒的記憶體,又要能維持速度,對主機板廠商的 RD 是一種折磨。DDR 算是有改進、DDR2 又改進了一些,雖然目前 DDR2 被消費者認為沒有那個價值,但廠商的確花了時間與成本在改善訊號品質上。所以,雖然這些消費者看不到,但規格的演進,不一定純粹在騙錢。
以上的說法,您可以去翻/瀏覽關於高速傳輸、訊號品質 (signal integrity) 的書/網站,求證小弟是否在唬嚨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