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rozacis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57
引用:
作者肉圓
其實目前 各醫院 與藥商之間的購藥行為 有許多的私下行為 而與藥商的間的付款行為開出的支票

有3-12個月的緩衝時間 也就是說 實際上 購買藥品後 實際付款 最快也要3個月後 而中國的付款 是6

個月後 那可以緩款3-12個月以上 實際上 醫療的用藥品質 有提昇嗎?

實際上 是沒有的 但是 就醫的民眾卻步知道這一點 用藥品質其實是沒有提昇 只有往下調降

要討論到用藥 就必須討論到 藥商

要知道 台灣目前存在的本土藥商 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研發能力(因為根本沒有人願意自己出資開發新

藥) 目前本土藥商的行為 大多不脫離 代理 跟 自己生產專利過期用藥 這2個行為

要知道目前 的藥物大多是國外大廠開發出來 雖說 是專利過期 但是或多或少有保留部分的成分資料

而國內的精練技術多少也比不上國外 也就是因為如此 所以 不同來源的...


肉圓,你的這篇內容猶如瞎子摸象一樣,其實在藥界,藥廠做生意大多都是先出貨,過了一段時間,再看看銷售、用量,過一定的時間再收貨款,如果沒用完,也有可能到時只支付用掉的部分,剩下的下一次再算,不然就是退貨。因為這是個「買方市場」。相信也有很多不同行業的商業行為是如此進行的,如果你有做生意的經驗,應該不難瞭解。
另外本土藥廠並不是不願意做新藥開發,而是沒有深厚的實力足以支持,不過未來並不是不可能,而且這也和可不可以生產出品質好的藥沒有關連,因為研發和生產是兩回事。要開發出一樣「新配方」的「新藥」少說也要十年,資金成本數十億計,而這中間的成本無處可回收,如果最後失敗告終,全部要自己賠,因此國內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實力,因此需要靠提升製藥技術,做做學名藥來累積資本。
再來就是,坦白說,國內做學名藥幾乎大部分不會是自己「提煉」、「合成」藥的成分,而是向原廠購買原料回來製造,目前有辦法合成抗生素的可能只有「永信」吧,如果我問你,進口一批零件來台灣組裝成一部車的關稅便宜,還是直接進口一部車進台灣關稅便宜,你就能瞭解了,再打個比方,你是要到光華自己組台電腦便宜,還是去買品牌電腦呢?會用光華牌的恐怕只會笑用品牌電腦的是「凱子」吧,雖然品質有差一點,但是實際上呢?
如果你覺得用原廠藥好,請你先去問問,為什麼賣給台灣人的時候就要比在所得比我們高的國家還要高的售價?台灣人是凱子嗎?還是說我們的政府官員打著「健康、安全」的旗幟,行方便財大氣粗的外國藥廠(大部分是美國的,而我們要和美國的關係不用說明了吧,就像微軟之於台灣的軟體市場)之實?
     
      
舊 2004-11-11, 01:40 PM #7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ozacis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