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首先我先表明立場,我是藥師,對於肉圓說的「養立委」,我可以證實,但是目前還是只有醫生和藥商有能力「控制」一個立委或是黨,其他的執業人員頂多是「贊助」而已,而且這也是因為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抉擇,而這也是民主之惡,利益團體為了自身利益進行遊說,恐怕是大家得接受的常態,像是在有遊說法的美國,一個國會議員不管是贊成或是反對一個議案都有合法的錢可拿,就算沒有立場也要假裝有,這樣才有錢拿。
看了肉圓的發文,心裡感觸良多,不過只能同意一部份,其實現在的醫療亂象,打官腔的健保局、無知又貪小便宜的民眾,想要享受十年寒窗後的好日子的醫療人員都要負責。
1. 現在健保制度不健全主要是因為不尊重專業,應該要做的措施,因為服務於政治力之下,所以許多政策走向都學的四不像,像是總額給付,在大部分醫療機構都是「營利」導向的市場下,無異是緣木求魚。醫院會盡力把它負責的地區的民眾照顧好,讓他們少生病,還是乾脆限制掛號、嚴控成本,賺取最大利潤?
2. 從這個討論串的發言來看,很多人還是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台灣人年平均就診數超過十三次,遠遠超過開發國家的看診次數,你能想像我們的健保把大部分的錢花在感冒上面嗎?真正花在急重症、開刀的花費反而相對的少,但這些小病民眾自己真的負擔不起嗎?或者應該要問,這些小病真的都需要去讓醫生「看看」嗎?
3. 現在的全體醫療人員,坦白說已經被健保局當成廉價勞工了,也難怪有醫生還要另外推銷非健保給付的東西,因為在這個圈子的從業人員,都是要考執照、需要具備相當專業知識才能勝任的,相對也會要求比較好的待遇,但是這和健保的官僚們有很大的差異,拿醫生來說,健保局為了服務於政治力,政治力為了選票,不敢說出事實,壓抑調高保費的壓力,頻頻向醫院開刀,甚至還說出國內醫生的平均所得是國民所得的六倍,但是外國是三倍,所以國內醫師的所得還是太高,有調降空間,但是殊不知,醫生在求學過程中的投資,可都是自費的喔,不像英國的公醫制度,醫生是領薪水,相對而言,他們的醫生就不會像台灣的醫生這麼拼命。
而現在坦白講,制度是建立在以醫生為主的醫療體系,缺乏制衡監督的自然機制,以外國成熟的「醫藥分業」來說,其實可以杜絕很多醫療浪費,也可斷絕民眾重複用藥的壞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