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數位行動產品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5)
- - MSI Raider GE76搭載12代與3070Ti高階筆電開箱評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5077)
|
---|
MSI Raider GE76搭載12代與3070Ti高階筆電開箱評測
windwithme評測MSI Raider GE76影片請訂閱支持
隨著近幾年桌機與筆電市場的產品競爭,也讓電腦世代交替的速度加快許多, Intel在去年11月初推出最新12代桌機平台,接著今年2月發表筆電12代機種。 12代平台確實帶來更高的效能提升、更多的核心數、更進化的硬體規格, 也讓身邊長年筆電沒有更換的朋友,提到12代筆電讓他們有更高的更換動機。 本篇測試主角為MSI所推出的Raider GE76,最新版本搭載Intel 12代平台, 市場價格與定位屬於中階以上到高階電競筆電產品,首先看到外箱與本體。 ![]() MSI Raider GE76入手版本為12UGS,依硬體規格與價位而有所差異, A面採用金屬材質,顏色Titanium Blue,依光線角度不同會呈現鈦藍色, 龍魂圖案Logo採用3層立體設計提升質感,讓A面整體外型營造出較高質感。 ![]() 打開後B、C面外觀,B面左下貼紙標榜面板更新率達360Hz, C面左下為Intel 12代i7與nVIDIA RTX系列貼紙,右下則為GE76主要特色。 機身尺寸WXDXH分別為397 x 284 x 25.9 mm,官方標示重量約2.9公斤, 實際測量約2980克,會依內部配置GPU、DRAM、SSD不同產生些許落差。 ![]() B面採用上左右三面窄邊框設計,12代GE76面板皆為17.3吋IPS等級, 主要以解析度與更新率來做區分,FHD搭配360Hz、QHD搭配240Hz、 UHD搭配120Hz,讓使用者依需求不同來做挑選,提供較高的自由度, 霧面螢幕可降低眼睛在長時間使用下的疲勞度,相機提升至30fps@1080p, 實際使用在畫質細節表現出色,雜訊略高一點,擺脫以往多年720p畫質水準。 ![]() C面主要為鍵盤與觸控板,此區域質感對人體最為重要,與手指或手腕頻繁接觸, 採用與A面相同的金屬霧面材質,在高階機種中C面接觸質感還算不錯, 鍵盤依然採用與SteelSeries合作打造的RGB按鍵,搭配專屬軟體可調整想要的燈號, 薄膜式鍵盤在敲擊手感會偏軟一些,不過對比許多薄膜式還是有較佳的手感, 觸控板操作定位相當精準,觸控區域若能再加大會比較符合近年新機種的設計。 ![]() 機身左方: 左起 防盜鎖孔 / 散熱孔 / Type-A USB3.2 Gen2 / Type-C USB3.2 Gen2 (DP1.4) / 鍍金3.5mm為耳機與麥克風音源混合插孔。 ![]() 機身右方: 左起 2 X Type-A USB3.2 Gen1 / SD卡槽 / 散熱孔。 照片中左方與C鍵盤區域左右兩側細小孔位為喇叭孔位。 ![]() 機身後方: 左右兩側為機身散熱孔,中央左起Mini DisplayPort 1.4 / Type-C (USB / DP / Thunderbolt 4) / RJ45網路孔 / HDMI (8K@60Hz / 4K@120Hz) / 電源輸入。 Thunderbolt 4是便利性相當高的新規格,從11代開始便出現在Intel筆電上, 擁有40Gbps高頻寬、多功能連接、充電等多種豐富的功能。 ![]() D面採用大面積蜂巢式散熱孔搭配特殊外型提升散熱能力與外型質感, 下方為Mystic Light bar全景炫光燈效區域,最多可達1680萬色彩, 變壓器搭配Chicony 280W,重量約866克,若加上電源線共為1019克。 ![]() B、C面皆採用邊角削切設計,也讓Mystic Light Bar在側邊可視角度更高, 鍵盤與燈條燈號可透過MSI Center或SteelSeries GG做設定。 ![]() |
軟體部分由MSI Center為主,擁有系統監測、硬體型號與主要硬體狀態等資訊。
![]() Features頁面有許多功能,其中也可以調整電腦運作模式, AI智能模式屬自動切換,手動模式有極致效能、平衡、安靜、超級電力等4種, 使用者可依照當下應用的環境或是喜好來做調整,預設值為平衡模式。 其他設定頁面中有提供顯卡模式切換,分為MSHybrid顯示與獨立顯卡模式。 ![]() SteelSeries GG軟體有多種模式可調整鍵盤燈號與Mystic Light bar全景炫光燈效區域。 ![]() 多年來MSI電競筆電的音效軟體皆與Nahimic合作,提供5種音場可做調整, 並提供其他音效選項做進階設定,算是一款介面精緻與功能豐富的軟體。 ![]() 以下為GE76喇叭聆聽感,這部分屬於主觀的部分,以其他高階電競筆電為基準來比較。 高頻 - 沒有出現太過尖銳的音調,細節相當豐富,整體表現屬於高水準; 中頻 - 整體細節清晰度出色,人聲飽實感在水準之上; 低頻 - 低頻鼓聲清晰度不錯,不會過於混濁,可明顯感受到重低音震撼力; 喇叭標榜與Dynaudio大廠合作,打造雙響單體設計的低音喇叭,整體來說是強調音場環繞感路線, 音量開到最大在室內相當大聲,重低音與音場為最出色之處,中低頻清晰度還有提升空間, GE76所呈現的音效水準對電競或影片使用有著不錯的表現。 筆電會改版大都是因為導入新一代CPU或GPU,許多筆電品牌會推出新版本對應, 同款筆電有時在外型ID設計並不會立刻改款,同樣外型設計會延續2~3年才更新, 由於nVIDIA RTX30系列筆電GPU已經推出一段時間,近期筆電改版會以CPU平台為主。 效能測試之前先分享GE76改版後導入12代平台架構,筆電為H、P、U-Series等3種, 其中H-Series屬於最高效能等級,本篇中GE76搭載i7-12700H也屬於此系列。 12代Alder Lake架構使用全新的混合核心設計,採用Intel 7製程技術, 筆電H-Series在CPU核心由Performance cores與Efficient cores所組成, 以下是混合核心架構設計與運用狀況的說明,搭配Intel Thread Director工作負載排程器, 安裝Windows 11便能開啟此功能,透過動態調節核心資源分配給應用程式。 ![]() Intel 12代H-Series筆電主要特色搭配官網資料會比較淺顯易懂, 首款支援DDR5也可支援DDR4的筆電平台,配備最新Intel Wi-Fi 6E網路, 更大頻寬與更多連線能力的Thunderbolt 4,有效提升移動裝置的傳輸、規格與便利性。 ![]() Intel 12代H-Series CPU規格一覽: i7部分看起來核心數與價格中CP值較高的應為12700H,i5則是12500H, 如果需要預算充足且需要更高時脈的等級也可以往上等級的CPU型號做考慮。 ![]() MSI GE76最高可搭載Intel i9-12900HK與nVIDIA RTX 3080Ti, 測試主角GE76版本12UGS,搭載Intel i7-12700H與nVIDIA RTX 3070Ti, 12700H混合核心架構簡稱P-core與E-core,由6P-core+8E-core組成, 其中P-core支援HT技術,有些軟體顯示6P+8E Cores與20Threads,或稱14核20線程。 CPU與系統效能測試設定MSI Center平衡搭配Windows高效能模式。 CPUZ 2.01.0: 單線執行緒 => 729.2; 多工執行緒 => 7809.4; x265 Benchmark 2.1.0 => 82.63 FPS ![]() CINEBENCH R20.0: CPU => 6351 cb; CPU(Single Core) => 653 cb ![]() CINEBENCH R23: CPU (Multi Core) => 16637 pts ; CPU (Single Core) => 1706 pts ![]() |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728; Multi-Core Score => 13191 ![]() CrossMark: 總體得分1991 / 生產率1840 / 創造性2195 / 反應能力1884; ![]() PCMARK 10 => 7346 ![]() 12代CPU在同時脈IPC效能比起11代最高提升達19%,可有效提升單線程效率, 多工由於導入最新混合架構與更多核心數,標榜最高也能達到40%的效能增進, 以上測試項目對比網路上許多11代同級CPU測試數據,可發現12代CPU效能提升顯著。 DRAM時脈與頻寬效能: DDR5 4800模式CL40 39-39-76 2T, AIDA64 Memory Read - 66019 MB/s。 ![]() 比照上一代DDR4 4266 ADIA64 Memory Read - 56720MB/s, 換成DDR5 4800頻寬有明顯再提升,不過DDR5目前報價高上許多, 12代筆電市場也許會像桌機市場那般,在中高階等級的電腦才會搭載DDR5, 期待DDR5日後能更為平價與時脈再做提升,讓市場接受度更為提升。 內建2個M.2 SSD插槽,搭載Micron 3400 1TB SSD為系統碟做效能測試, 支援PCIe Gen4,最高連續讀取達6600MB/s、最高連續寫入達5000MB/s, 4K IOPS隨機讀取最高630K、隨機寫入最高700K,速度規格為目前前段班水準。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6687.30 MB/s,Write - 5083.04 MB/s, AS SSD Benchmark - 7553: Seq Read - 4932.97 MB/s,Write - 4302.57 MB/s, 4K - 64Thrd Read - 2249.77 MB/s,Write - 2690.80 MB/s。 ![]() 由於筆電架構的節能技術較多且無法手動關閉,很難達到原廠規格的最高頻寬, 用更高規格PCIe Gen4x4 SSD在筆電上打完折後的效能還是比Gen3 SSD高上許多, 因為同一款筆電會因版本或時期不同而改用不同的SSD,以上測試僅供參考。 GE76 12UGS本款搭載高階RTX 3070Ti Laptop,內建8GB GDDR6記憶體, 3D測試改為MSI Center極致效能搭配Windows高效能模式對於頁數與溫度有明顯助益。 3DMARK Time Spy => 11758 ![]() Final Fantasy XIV: Endwalker: 1920 X 1080=> 21983 ![]()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 畫質預設極高,內建測速,1080P解析度- 81FPS、最低24、最高142;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1920 x 1080,GRAPHICS設定Ultra - 307、最低236、最高352; ![]() Monster Hunter: World 魔物獵人 世界: 1920 X 1080,3D特效開到最高,進入遊戲存檔場景畫面 - 104 FPS。 ![]() |
Battlefield V 戰地風雲5:
1920 x 1080,畫面品質:最高; 啟用DX12、DXR、RTX DLSS選項,進入遊戲練習模式開始畫面 - 160 FPS ![]() 去年分享過它款高階電競筆電內建3080 Laptop,當時CPU搭配為10980HK, Laptop 3070Ti效能定位是接近3080等級,碰上有些遊戲還是有5~20%的落差, 本篇12700H搭配3070Ti Laptop對比3080在多款3D軟體效能大多都勝出, 可見的搭配新世代與不同架構的CPU,對於遊戲表現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遊戲效能表現也是Intel 12代所標榜的優勢之一,配合RTX 30系列會有更高的效能表現。 本篇GE76實測效能表格: ![]() CPU燒機溫度測試: 室內溫度約29度,進行Intel Core i7-12700H散熱能力測試, 風扇轉速遊戲模式下,運作AIDA64 Stress CPU、FPU全速時: CoreTemp顯示核心溫度約78~88度,瞬間最高92~97度。 ![]() CPU燒機模式時噪音表現約52~55dB,風扇1約5052轉 / 風扇2約2891轉。 測試中分貝計離筆電較近會讓測得分貝數會較高一點, 實際使用時人耳距離會再偏高與較遠一些。 ![]() FurMark主要為GPU RTX 3070Ti Laptop燒機測試: FurMark顯示GPU 1305MHz / MEM 7000MHz, 運作FurMark顯示溫度待機48度與全速最高80度。 ![]() GPU燒機模式時噪音表現約63~67dB,風扇1約5052轉 / 風扇2約5161轉。 ![]() 以上是用GE76極致模式測試,全速時風扇會提升到最高轉速, 對於CPU或GPU燒機時,可讓溫度再多降個幾度,遊戲時也有相似的表現, Cooler Boost 5散熱系統對於長時間高負載環境下有著出色的散熱能力。 噪音表現用於上網、看影片或聽歌等低負載使用環境,2000多轉聽不太到噪音, 風扇到3000轉以上噪音量開始較為明顯,風扇5000轉全速時噪音值會提升一些, 高負載使用產生的噪音偏中高頻,若佩戴耳機或播放喇叭則可以蓋掉大部分噪音。 FurMark做GPU燒機測試時C面外殼溫度,以這樣高規格硬體來看整體溫度表現不錯, 礙於篇幅就沒有放機身後方與側面出風孔測溫圖,以文字提供溫度約37~54度會較C面高。 ![]() 電池續航力測試將電量耗至5%進入省電模式: MSI Center設定為平衡、Windows電源模式為高效能 - 螢幕亮度20%、喇叭音量10、撥放Youtube 1080P影片,最高可達192分鐘; MSI Center設定為超級電池、Windows電源模式為最佳電源效率 - 螢幕亮度20%、喇叭音量10、撥放Youtube 1080P影片,最高可達322分鐘。 最後是拆開D面看內部主要設計構造,十字型螺絲共13顆,其中1顆有易碎貼紙。 自行拆開可能會影響到保固,要升級或更換建議讓原廠人員服務會比較保險。 下方左右兩側為Duo Wave Woofer 4單元揚聲器,內建可上飛機最大電池容量99.9Whr, 中央左方為2個M.2插槽,右方為Killer AX1675x(同Intel AX210)網卡,支援Wi-Fi 6E技術。 ![]() 上方為Cooler Boost 5散熱模組,雙風扇搭配6組熱導管強化散熱效果, 再加上MSI OverBoost超增壓技術,在CPU與GPU同時滿載的情況下, 12代i7或i9 CPU最高可提供45W效能,若搭配3080Ti最高可提供175W效能, 總共最高可達220W效能,本款搭載3070Ti實測最高可達150W左右。 ![]() 總結MSI Raider GE76: 具有特色與優勢的部份: 1.外殼採用鈦銀金屬切邊設計,兼顧質感以及耐用度。 2.提供nVIDIA最新RTX改版3070Ti與3080Ti。 3.第12代CPU擁有更高IPC效能與最高14核20線程讓多工效能大幅提升許多。 4.霧面IPS面板提供FHD 360Hz、QHD 240Hz、UHD 120Hz,擁有True Color色彩校正技術。 5.MSI Center介面更為精緻,擁有眾多功能並可下載其他專屬軟體。 6.Cooler Boost 5散熱系統搭載6導管2風扇讓GE76散熱能力有出色水準。 7.支援Wi-Fi 6E、Thunderbolt 4、2個Gen 4 M.2 SSD、DDR5等新規格。 8.Dynaudio調校喇叭搭配Nahimic軟體,在電競筆電中有著不錯的音效表現。 9.搭配可上飛機的最大電池容量99.9Whr,對於高階硬體規格保持不錯的續航力。 未來能夠再加強與改進的部份: 1.A、C面金屬上蓋若在光線充足處,沾上指紋痕跡會較為明顯。 2.觸控板操作區域可再加大,邊框周圍縫隙容易入塵。 3.眾多專屬軟體整合度還有加強空間。 4.高階電競筆電對於ID設計應有更豐富的變化,降低傳統筆電外型元素。 效能比 ★★★★★★★★☆☆ 88/100 用料比 ★★★★★★★★☆☆ 88/100 規格比 ★★★★★★★★☆☆ 86/100 外觀比 ★★★★★★★★☆☆ 82/100 性價比 ★★★★★★★☆☆☆ 77/100 ![]() MSI新版GE76導入Intel 12代架構以及提供3070Ti與3080Ti可搭配, 對於整體效能與規格差異主要還是藉由升級新平台12代所帶來的效益, DDR5在時脈與頻寬表現皆有拉高,CPU效能對於遊戲頁數也帶來明顯提升, 期待下半年度由3大品牌開啟新一代顯卡競爭市場,讓筆電有更豐富的高階GPU可選擇。 此外12代CPU採用混合核心架構,效能核P-core與效率核E-core最高可達14核20線程, 再配合Thread Director技術,比起11代最高8核16線程有更多核心與更靈活的調配, 讓創作者對於影片編輯、3D建模與渲染等工作處理上擁有更快速的效能與更大的幫助。 比較個人先前分享過兩款GE筆電評測,當年定位在中階電競市場,價位約4~6萬多。 新款GE系列對外型、設計、規格等方面比起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相對價位也提升許多, 搭配高階硬體配備直接讓售價進入高階電競筆電市場,目前市場上約6萬多~11萬多, 不過發現以往評測中列出希望可以改進的部分有多數已經改善,有持續再進化是一件好事。 近年來MSI除了致力於原本的電競筆電市場之外,也推出輕薄系列與創作者系列, 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具有自家特色與更有CP值的筆電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本篇花費許多時間對於最新版GE76電競筆電的評測,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做參考:) 喜歡windwithme評測請回覆支持或訂閱Youtube頻道,我們下一篇測試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