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i7-6700K挑戰24/7 5G之路 #1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6559)

anomaly 2015-09-03 12:20 AM

i7-6700K挑戰24/7 5G之路 #1
 
1個附加檔案
近期因原X58古董機開始不穩, 且新的Skylake CPU火熱上市, 因此手癢去組了一台新的 i7-6700K桌機. 但組了以後總覺得有點平淡, 不夠刺激, 因此打起挑戰超到5G且同時能穩定跑24/7的念頭.

小弟對穩定的定義較嚴格. 操電腦時需要用實際會有人用的程式去跑, 而不是專門為燒機用的benchmark. 使用中也絕對不允許出現藍屏, 等等. 小弟選擇了4種最嚴苛的壓力測試, 連續跑超過24小時還沒有當才算穩定.

1. x.264 壓縮 (使用客製的壓力測試批次檔)
2. ROG Realbench 2.41 (主要用裡面的handbrake+多工)
3. prime95 (讓CPU發燙專用, 實際也是數學程式)
4. Intel Linpack (聽說是Intel產線上用的, 著名的矩陣軟體)

小弟經過幾天測試後發現Skylake跑x.264/Handbrake好像碰到鬼一樣, 超的時候會因電壓不足而很容易藍屏, CPU電壓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調. 我猜應該是兩者都有使用到AVX2指令造成. 因此測試結果會先用x.264做快篩, 供各位參考.

冷卻是使用海盜 H110i GT 水冷. 小弟認為水冷充其量只能當成是空冷++, 因再怎麼好也無法做到低於周邊空氣的溫度, 但吸熱能力絕對是優於一般空冷.

初步達成 4.7G, 1.36V穩定跑x.264
- 核心溫度最高 75度
- CPU吃了將近114W電, 遠超過CPU TDP 91W

anomaly 2015-09-03 12:46 AM

i7-6700K挑戰24/7 5G之路 #2
 
1個附加檔案
達成 4.8G, 1.456V穩定跑x.264
- 核心溫度將近90度
- CPU吃了140W電, TDP已經與Haswell-E相等
- 從4.7G到 4.8G 穩定跑多吃了26W電, 等於每W平均只能增加3.85MHz

此時好像感覺在4.8G撞牆了, 不出招就大概永遠也到不了5G.

撞牆的原因一般只有2個:
1. 太熱 (Thermal limited)
2. 電壓過高 (Vcore limited)

自己判斷是處於太熱的狀態, 因此需要搬出傢伙來解決熱的問題

附帶一提, CPU雖然是在100度C才保護, 但小弟認為在80度C附近, 保護機制還沒有啟動時, 14nm silicon本身的thermal noise已經超出好的範圍, 因此才需要一直加壓穩定. 為了100MHz(跳1倍頻)增加將近 0.1V是非常不尋常的.

anomaly 2015-09-03 01:19 AM

i7-6700K挑戰24/7 5G之路 #3
 
13個附加檔案
鑑於4.8G的結果得到了很多啟發

1. i7-6700K跑 4.8G吃的電與Haswell-E一樣, 但i7-6700K比Haswell-E die size小很多, 因此熱密度是Haswell-E的數倍, 對散熱很不利. 雖然小弟沒有在用 6700K的iGPU, 但幸好有這個在, 增加die面積, 不然散熱問題更慘.
2. LGA115x CPU過去最大的TDP都是 95W, 然而Intel近幾年已經不在 LGA115x CPU上用焊接方式將die接到銅蓋, 而是利用一般的散熱材. 焊接製程只有用在LGA2011的CPU上, TDP是140W.
3. 小弟以前玩超頻的時候就發現Intel對銅蓋與CPU die中間的間隙控制得非常差. 大家都知道散熱膏不能塗抹太厚, 不小心就會變成散熱瓶頸.

只有一條路, 就是搬出傢伙搞破壞 :D

anomaly 2015-09-03 01:39 AM

i7-6700K挑戰24/7 5G之路 #4
 
1個附加檔案
幸好動刀很順利, 沒有發生悲劇 :D

散熱瓶頸改善了以後, 重新跑4.7G @ 1.36V

1. 最熱的核心降了18度, 較不熱的核心也降了11度, Package Temperature降了15度, 主機板的CPU thermal sensor降了16度!
2. 核心與核心之間的溫差從原本7~8度變成2度!

散熱瓶頸解除以後就表示更多熱會往水冷排跑, 水冷排終於可以伸展一下, 展現肌肉.

小弟會重測 4.7G, 4.8G, 看電壓是否可以降低, 尤其是4.8G. 若是有大幅度降低就可以證實 14nm silicon的操作範圍最好限制在80度以內.

limit555 2015-09-03 01:57 AM

其實最近看了套裝水冷又出了360D
甚至價位到了6k附近

老實說 沒什麼效用
看了實測報告
也沒辦法更快
且溫度還是一樣超高
只是好個一點點而以

不是這些水冷不夠強 而是瓶頸不在散熱上


我是覺得超頻超個4,4g左右就可以了
再上去 才那麼一點點速度
考量水冷得價格 高溫 高頻帶來壽命的折損
是很不划算的

limit555 2015-09-03 02:03 AM

其實液態金屬散熱液
一開始是雷聲大雨點小的

理論很強 但實測上就是強那麼一點嘛

我是說貴沒關係 重點有沒有效阿
要看到差別阿 而且要差很多


最近液態金屬才在6700k上顯示了強大的差異
比pk-1強了十幾度

不過這第三代的 導熱係數1xx 遠比第一代好(30幾而以)

hendry.lee 2015-09-03 08:45 AM

1.4x v
@@
小心cpu掛點
電壓太高了吧 在上去就破1.5啦

anomaly 2015-09-03 10:04 AM

引用:
作者limit555
考量水冷得價格 高溫 高頻帶來壽命的折損
是很不划算的


總要弄點樂趣來玩玩, CPU不小心弄壞再買一顆就是了. 過程中學點東西, 達成一些象徵性的目標也不錯, 凡事都考量要划算會過得好辛苦呀 :D

引用:
作者hendry.lee
1.4x v
@@
小心cpu掛點
電壓太高了吧 在上去就破1.5啦


Skylake很愛高電壓, 跟之前的 xxx bridge, xxxwell 系列特性完全不一樣.

Intel出廠的預設VID有看到高到1.33V的, 自己這顆是 1.264V. Intel最近釋出 6代 Core的datasheet, 裡頭 Vcc最高是 1.52V, 電流 100A

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us...heet-vol-1.html

limit555 2015-09-03 01:14 PM

引用:
作者anomaly
總要弄點樂趣來玩玩, CPU不小心弄壞再買一顆就是了. 過程中學點東西, 達成一些象徵性的目標也不錯, 凡事都考量要划算會過得好辛苦呀 :D






讚啦 推你這句 給她強下去 油門踩下去就對了 (其實我的心態也是很矛盾 另一方面 超超超 超頂至高無上的配備 不然怎麼去查破萬的水冷還有液態金屬散熱膏)

給您一折我看到的消息
國外的壓縮機套裝電腦 光壓縮機就要3萬多的樣子
溫度 上網這種用途實是很滿意 零下
但像您這樣超頻 也是飆到很高溫
壓縮機捏 看來真得是熱密度太驚人了





阿斯拉:已經要到極限了!

風間 : 今天的我 沒.有.極.限


ps:結果下一秒就撞死了 車禍畫面請自行想像

jasondu1021 2015-09-03 01:43 PM

引用:
作者anomaly
總要弄點樂趣來玩玩, CPU不小心弄壞再買一顆就是了. 過程中學點東西, 達成一些象徵性的目標也不錯, 凡事都考量要划算會過得好辛苦呀 :D



Skylake很愛高電壓, 跟之前的 xxx bridge, xxxwell 系列特性完全不一樣.

Intel出廠的預設VID有看到高到1.33V的, 自己這顆是 1.264V. Intel最近釋出 6代 Core的datasheet, 裡頭 Vcc最高是 1.52V, 電流 100A

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us...heet-vol-1.html



不好意思 請問一下 SKYLAKE VID 要用什麼軟體查 或怎麼看原廠出廠的預設電壓?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