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數位行動產品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5)
-   -   電信三雄千元4G吃到飽 下周喊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1165)

滄桑v2 2015-06-23 11:21 AM

電信三雄千元4G吃到飽 下周喊卡
 
引用:
作者Apple
電信業者停打4G吃到飽低價牌。電信業者為搶市場紛自4月起祭出千元以下4G吃到飽不限速促銷,電信龍頭中華電信昨首度表明,下周二促銷期滿後就不再繼續,台灣大哥大及遠傳也沒表態要續推。業者指部分4G吃到飽用戶用量驚人,「月用1000GB,實在太瘋狂」,恐影響其他用戶上網速度。

目前各家電信業者4G吃到飽最低費率均是千元以下,中華電信988元、台灣大哥大與遠傳電信998元、台灣之星799元、亞太電信898元。中華電、遠傳和台灣大電信三雄的促銷期僅到本月底,若沒續推,下月起4G吃到飽不降速方案就要1199元起跳。

亞太台灣之星續推

中華電信昨首度表明988元方案只是短期促銷,不會再延期。台灣大表示,現仍以官網資訊(僅至本月底)為準。遠傳也不鬆口是否延長促銷,僅稱希望回歸分級付費、公平使用原則。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昨表示,下月將維持現有資費。

可下載250部電影

電信業者坦言,國內吃到飽用戶太誇張,中華電和遠傳的用戶平均傳輸量都超過10GB,遠傳更到14GB,相較中國用戶僅1GB、2GB,韓國3GB、4GB,歐美也不到2GB,台灣用戶真的太瘋狂,有些用戶甚至1個月用掉1000GB。

據3C達人電腦王阿達估算,1000GB傳輸量約可下載250部兩小時高畫質電影,或5000多萬則LINE訊息。

電信業者表示,低價吃到飽不降速,長遠來看真的很不健康,高用量用戶長時間佔住頻寬,其他用戶上網速度會受影響,4G速度一變慢就客訴。

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各國4G資費,日本NTT DoCoMo最低月租費993元台幣,超過3GB即限速,最高1156元、超過7GB限速;德國、英國、韓國也都有使用超量限速機制。電信業者表示,目前僅台灣還有超量不限速的4G方案。

民眾吳小姐說:「習慣上網下載影片,合約到期原打算繼續用3G吃到飽,得知4G 988資費本月底到期,上周才向中華電續約。」民眾林文山說:「有吃到飽就不太會節制,但消費者還是希望越便宜越好。」

依用量計費較公平

NCC發言人虞孝成表示,吃到飽對用量最大的使用者是福利,但會導致用戶無節制使用稀有頻譜,造成資源浪費,對於多數用量不大的使用者,負擔吃到飽費用也造成金錢浪費,回歸依用量計費較符合公平原則。


吃到飽根本不敢喊卡, 只是調漲費率而已.. :flash: :flash:

pompom 2015-06-23 02:42 PM

引用:
作者滄桑v2
吃到飽根本不敢喊卡, 只是調漲費率而已.. :flash: :flash:


還有降低品質。幫補 :laugh:

走上固網的後路。

missle 2015-06-24 08:05 PM

已有申請4G的人費用會受影響嗎?

bigDDD 2015-06-24 08:42 PM

反正本來就是4G 799吃到飽
超過1.5G就會限速成一百多K

pompom 2015-06-24 11:28 PM

:unbelief: 記得以後請看清楚契約
我記得綁約的人,費率在合約有效期間,不降價 不漲價。
受影響應該是約滿的人吧

台灣4G 收訊 還不是很理想。 :laugh:

october2 2015-06-24 11:31 PM

3熊這樣就嚇到以後5G怎麼辦 :laugh:
話說一堆人轉4G後,3G現在好順暢.....

rocker3254 2015-08-16 11:26 PM

可是現在亞太還沒有跳上千元以上,
依舊可以辦898 吃到飽,
又可以漫遊台灣大的基地台~
這樣看來,亞太還不錯

滄桑v2 2015-08-20 09:08 AM

喊了那麼久, 最後卡了沒? :laugh: :laugh:

enix331 2015-08-24 10:31 AM

引用:
作者滄桑v2
喊了那麼久, 最後卡了沒? :laugh: :laugh:


二哥大吃到寶998

短傳的費率也差不多這樣

種花就要11XX才有吃到寶

結論是種花比較有種敢喊咖

bigDDD 2015-08-24 10:35 AM

應該會維持吃到飽但是超過一定量就限速下載吧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