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
-   -   【心得】近距離lcd顯示器,買37吋 or 24吋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56623)

XerXes 2006-09-28 11:12 PM

引用:
作者foxtm
實際上大尺寸的 CRT TV 點距或柵距偏大..
一般pc用CRT 約 .20 ~ .30 mm..而 CRT TV 則是 .30 mm 以上..
crt 還是有點距柵距的..只是畢竟顯像原理不同..不會像 lcd 怎麼嚴重..
但有一好沒二好..顯示文字時就不可能如 lcd 一般銳利..
因此尺寸 CRT 顯示的不好是可預期的..點距柵距太大..影像又不夠銳利..

有人提過 17" CRT 跑 800x600 解析度..像素大小也是 0.40 mm 左右..
所以 37" LCD TV 的 0.42mm 解析度不難接受..
問題是 17" CRT上的 RGB螢光粉 點距/柵距 大概落在 0.20 ~ 0.25 mm 左右..
也就是一個像素由一到兩組的RGB螢光粉發光組合而成的..投射出混在一起的顏色..(所以比較模糊)..
在LCD螢幕上則是一個像素對到一組0.42mm 寬的 RGB 單元..忠實呈現輸入的訊號..(所以比較銳利)..
因此我受的了 19" CRT 跑 640x480 的星海(點距0.60mm)..
但是卻受不了家裡 32" ...


你說的我都同意,當初我試這個主要是為了Sega DC跟星海之類的遊戲,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夠大的640X480 VGA輸出,當然投影機就不提了,我也是照電視螢幕的點距柵距估計640X480的實際尺寸,詳細尺寸已經忘了,好幾年前的事,但是實際上畫面還是蠻大的,坐遠一點其實效果很不錯,這在那個時代也有很多人在討論。

引用:
作者foxtm
LCD TV 本來就是設定高亮度背光使用的..
其暗部灰階設定也是搭配高亮度的情況下進行設定..
所以亮度一調低..暗部自然就黑的一蹋糊塗了 XD~~~

不過既然普羅大眾都這樣用LCD了..這暗部也沒啥好講究的啦 XD~~
這樣價錢的37" LCD TV .. 本來就別奢望太面面俱到了..


就如你所說的LCD TV的先天設計,所以我之前也強調這跟價格無關,不要說這些不到三萬的機器,就算是三十萬的LCD TV也不適合這樣玩;兩萬多的顯示器說便宜也不便宜,兩萬多買電腦專用的螢幕可以買到很好的吧?把LCD TV調成連八千塊電腦螢幕都不如的畫面真的值得嗎?就為了畫面比較大?

暗部的問題只是亮度對比偏離正常值太多的一個比較容易看出來的缺陷,其他如亮度容易不均勻跟顏色品質低落的問題也不難看出來,這還要看每台機器的狀況,但是這樣的表現要一萬我都嫌貴,當然這不是這些LCD TV當初預設的使用狀況,奢求面面俱到的並不是小弟啊 :)

sk4 2006-10-21 09:54 PM

LCD TV有遙控器啊,
玩GAME、電影再把亮度條亮只要幾秒而已
色彩顯卡是條好的狀態,只要調螢幕亮度就好
用了這麼久以來沒動手去按過機身開關

0926867860 2006-10-22 01:28 AM

請問一下這台有辦法在未來接電腦觀賞bd或是hddvd嗎?
會不會降頻呢

sk4 2006-10-22 03:07 AM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threadid=259206
可參考類似的東西,
1080P(I)影片比較建議到對岸去下,有繁體字幕的片源都多到看不完了,還會
想買1000元左右的電影嗎?

chanp 2006-10-22 01:40 PM

引用:
作者sk4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259206
可參考類似的東西,
1080P(I)影片比較建議到對岸去下,有繁體字幕的片源都多到看不完了,還會
想買1000元左右的電影嗎?


照你的講法,百事達應該倒光了 :jolin:

sk4 2006-10-22 04:16 PM

情況不太一樣,DVD正版租片非常便宜,新片30~50
4.5G的容量以下載來說不合乎經濟效益
但是HD電影光碟租片要跌到100元以下的價位沒有3~5年是不成的
1080p(i)容量5~14G(h.264編碼所佔最少)以下載時間來說很划算的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