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G80架構(G80.G92.GT2XX)到底多久才會淘汰完全更新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52873)
|
---|
引用:
他沒講反 您也沒講錯 只是切入角度不同 NV就是硬體實作架構複雜,但軟體層面上操作較為簡單 driver較能發揮遊戲效能 但是因為是HW solution 所以後來擴充規格,晶片面積就直線往上拉 ATI剛好顛倒,必須依賴最佳化,否則效率時好時壞... 所以80nm都還搞不出像樣的遊戲效能 ATi 慢慢搞好vliw、微調硬體架構(RV770) 效能有出來 因為是SW solution SP比較可以像不用錢一樣拼命增加 :D :D |
全新華碩EAH4850/HTDI/1G 以跳水4300以內你說還有的玩嗎
|
引用:
EJI的BLOG http://www.aiplus.idv.tw/blog/index...d=2739&blogId=2 原始資料 http://ati.amd.com/developer/cgo/2008/Rubin-CGO2008.pdf |
引用:
感謝分享 不知道有沒有甚麼軟體可以測效率呢 謝謝 XD |
引用:
這個很難驗證 因為牽涉到driver內的統計資料 只能依靠官方的數據 以下是我的猜想 若會寫hlsl 可以自行code一段程式碼 在用spX時脈的基數相同的nv和amd產品 實際計算 假設nv的執行率是95% 就可大概推算出amd的打包率 |
引用:
除非每家遊戲軟體廠商的code,都能平行化,讓ATI的SP使用率維持在高檔,不過最佳化向來 是不容易的 :flash: ,NV就沒這問題了,使用率幾乎百分百,不過謂何NV的Die size如此龐大, 這我倒不清楚 :confused: |
引用:
nv的架構類似superscalar 優點是硬體電路執行率高 缺點是複雜的控制電路造成die size縮小不易 兩邊走的路不一樣 是跟nv目前沒有高效能的cpu技術有關 而amd會走vliw也是十分合理 透過fusion就可以拿 平行運算部分剋intel 通用運算部分剋nv 透過上駒打下駒的策略 來打這場戰爭 |
引用:
但現在的Pentium非以前的的Pentium了,架構已由NetBurst完全翻新至Core了,基本上他們是不同的的架構了. 如果真要這麼說的話Celeron才是活得最久的 :D ,從Pentium II活到現在,以後也會繼續存在 :jolin: |
引用:
你講的是品牌,人家講的是架構,P6架構是目前為止活得最久的架構, 從P-Pro開始,除了中間的Netburst不是P6架構之外, 一直到現在Core家族為止,全都是P6的徒子徒孫。 |
引用:
引用:
而且進化速度極快,被停一次就進化一次,不到一個月進化好幾次 :laugh: .看來連疫苗都來不及出就又進化了 :jolin: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0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