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關於AMD的問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7926)
|
---|
補充一點鵝大講的歷史。 :p
0: AMD 與 Intel 其實可以說是兄弟(或姊妹?),都是由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分出來的美麗孩子(Fairchildren)。當年的說法是 Intel 的專長是研發、AMD 強在製造、而 National Semiconductor 擅長行銷。 1997年的圖,現在矽谷已經大大不同了。 ![]() 引用:
其實Intel當時授權其他廠商只到286。 IBM那時沒啥興趣生產386 PC,因為32 bit的bus增加成本,但沒有效能上的優勢(Intel自家286只到12.5 MHz,新推出的386也只有12 MHz;而同時的AMD 286卻有16 MHz,後來還推到25 MHz。) 當時也沒有什麼32 bit軟體。於是第一家推出386 PC的是Compaq,從此IBM不再是PC架構的主導者。Intel決定搞獨家,不授權386給其他廠商。AMD和Intel打了幾年官司才取得生產386相容CPU授權。IBM也有生產386的授權,但只能用在自家機器上,不能單賣CPU。 引用:
NexGen,1996年被AMD買下。 引用:
|
引用:
繼續講古 :p 當年IBM為了能儘快開發出PC,是將當時已有的軟、硬體組合出IBM PC,不多花功夫開發自己獨家技術。 硬體因為8 bit的data bus可以降低成本而選了8088。加上Intel的支援晶片(8237, 8253/54, 8255, 8259等)及一些標準邏輯IC就組成了IBM PC。事實上PC/XT與PC/AT上的ISA匯流排幾乎就是8088或80286 CPU和支援晶片解碼緩衝後的信號。 軟體則有現成的PC/MS-DOS(前身是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QDOS) 、CP/M-86與UCSD p-System作業系統。因為呼叫作業系統功能的程式界面類似,眾多8 bit CP/M的程式可以移植到16 bit的PC/MS-DOS或CP/M-86。而UCSD p-System本來就是跨平臺的作業系統(Pascal編譯成p-code),原來p-System上的軟體也可以移植過來。 因為都是業界現成的東西,IBM很難在PC架構上申請專利。IBM到PS/2的專屬MCA架構才有專利,但大家已經不甩IBM,組團去搞EISA架構了。 |
引用:
所以說當年的IBM PC唯一有copyright可言的是BIOS,但由於BIOS的呼叫方式/參數等等其實也沒啥copyright可言,才會有Phoenix這類以clean room方式推出IBM PC相容BIOS的廠商出現,不過我們在這裡講古會不會暴露自己的年齡啊:p:p.... |
引用:
放心 我之前在某個場合中講到:「我以前玩unix-like os最主要是被逼著玩slackware 3.0,之後當初Red Hat 那些CLE套件志願者大概永遠沒想到它的未來會是現在這樣...」 然後一堆人問:「slackware? CLE套件!? 那是啥??」 :laugh: |
應該是不至於會倒吧,至少還有幾個國家也都在贊助阿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0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