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樂軟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請問人耳真的聽的出WAV和MP3、WMA等有損壓縮格式音質上的差異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08758)
|
---|
在下以為有三個因素要考慮
其一是壓縮的格是跟編碼率 其二是原始的訊源品質 其三則是環境 包含器材跟外在的環境 (ex.夜闌人境時聽音樂總會有水準上的表現) |
也得看你WAV檔的格式是什麼
看你的WAV是自己錄的還是CD轉的 自己錄的的話 可能本身錄音品質就不算太高 CD轉的 我個人是認為128k的就聽不太習慣了(耳機) 但有時又有高位元率的MP3 但是聲音很糟 那種就是低品質格式轉到超越原本的格式 聲音當然也不會提升 |
有損壓縮是用程式判斷人耳聽不到的聲音,首先15KHZ以上的頻率全部卡掉,再來則是比較細微不容易聽到的聲音,則視壓縮率過濾。
但人耳是很奇妙的,雖然大部分人聽不到15KHZ以上的聲音,但能感覺的到,情緒也會受到微妙的影響,因此少了這部分雖然影響不大,但未免有憾。 再來過濾細微聲音部分,理論上大音量的聲音會遮蓋小音量的聲音,因此刪除細節似乎沒什麼關係。但人耳有種非常複雜的特質,往往能在吵雜的環境中聽到特定的聲音。有的時候好像是本能在潛意識中發生作用,就像一個在遊樂場中打瞌睡的母親,能聽到自己孩子的哭聲。又有的時候則是與經驗或訓練有關,像指揮家能在數十種樂器合奏中聽到某個樂器,特定的某個人,彈錯了某一個音符。所以我的結論是你聽音樂的經驗越豐富,越能聽出有損與無損之間的差異。甚至如果你時常聽現場演奏會的話,甚至對百萬發燒音響,永遠都無法滿意。 引用:
回一下題外話,VBR動態壓縮是看音樂段落中內容較多時,壓縮率大一些,內容較少時,壓縮率小一些。CBR則一律用相同比率壓縮。 同樣壓縮率的音樂,其實是CBR音質比較好,VBR則是體積比較小。 而且早年的VBR,在不同的軟體播放時時常會出問題,現在如何就不知道了。 |
每個人的聽覺經驗會影響鑑別的能力。比如說,如果曾經在2~3米的距離實際體驗過saxophone的音質、吹奏時產生的音壓,當換聽CD時就知道少了些什麼感覺。同樣的道理,當音樂已經被數位化再經破壞性壓縮,那聽覺經驗上會知道遺漏的東西更多了...
因此通常聆聽所用的音響也佔極重要的角色,越能「重現」音樂的越能讓人聽出啥麼不見了... 我自己曾經用二、三千元的Grado SR80耳機直接接電腦的耳機輸出孔,聆聽過同一首曲子不同的壓縮格式音樂,可以聽得出差別。更甚者,用同一首MP3比較過Windows Media Player、WinAmp、Apple iTunes、和Foobar2000多種MP3解碼器,才知道原來每個程式的解壓效果還真是有差別。 |
1. 器材有差吧
2. 你要找自己聽很熟的音樂來試, 你才會記得細節. 3. 最好是動態性比較大的音樂來試(如果都拿輕音樂 or 淡口味的電子樂..很難聽出來吧?!) |
我用的是很普通的小型擴大機加上兩個中型喇叭(原本是家用音響的喇叭),
因為我對輸出功率那些等等的沒有太大的研究,所以沒辦法很完全的說明。 WAV是從APE解出來的,所以音質絕對是最佳狀態的, 我有試著用耳機去聽,但果然......更聽不出來(原因就是爛耳機一個), 我試聽的歌曲是Utada的Exodus'04這首歌,用Winamp播放(沒開EQ)。 |
引用:
沒錯,有些歌曲隔了段時間再聽,都會突然發現了一些以前沒聽出來的聲音, 那是因為耳力變好的關係嗎?還是之前沒有很仔細聽的關係呢? 每當我聽出了以前沒聽到的聲音,我都會很高興,就會覺得我把這首音樂聽得更透徹了! 我聽的歌都是些屬於輕搖滾或電子音樂吧,主要有 伍佰&CHINA BLUE、濱崎步、宇多田光、安室奈美惠和大塚愛。 |
最重要還是器材......有個基礎的 "音響" 器材 才可以到分辨規格等級的判斷。
我學生時代就在收集音樂...退伍後 沒收入靠朋友救濟 過活...一切的閑錢都拿來買 CD ..沒錢購器材又怕 音樂絕版。所以買回家..看者封面封底..讀解說 來解饞。因為我是零缺勿爛..手提音響 那些 玩具 我完全不考慮買... 凹了四.五年等到我 26 歲有了收入才擁有 頭套"基礎音響"。 一個耳機...或者電腦 周邊PC 影音 還真是不算"基礎音響"..只能說是解饞....如果你真對音樂著迷 ...那些規格 倒不是重點。 要講規格差異 ...放在 "基礎音響"器材...馬上一"聽"了然,而不是用談的。 我講這些不是要貶低 用 PC 聽音樂的朋友...有心的話 真的好好..凹一下.....弄套正式音響.. 啥 Mp3 Wav 檔 都飛上天 有了生命 :D |
引用:
的確,器材要高到一種地步 才容易聽出差異,剛開始耳朵也要訓練 我用的也只是普通的CT810+EW9,當然這樣搭配是比PC好一些 不過還是需要安靜的環境跟交差比對才聽的出128K跟CD的差別 有錢的話還是想要弄個套AV器材來聽...不過要弄到有相當水準的地步實在開銷超高... |
說到器材.它還是有極限的.我在 PCDVD 遇到一個老弟....
迷信線材神話之類的傳說....在我認知範圍 CD player 只是個把訊號 送給擴大機的設備 因為philp 研發出的 CD 雷射頭世界專利...管它是旗艦一兩萬的日本產品 或是 philp $6000 的基礎 plyer 用的都是同一個 讀取頭....這位老弟 買了台很昂貴 四萬多的 CD player 因為 裡面是真空管的.....我當場沒笑出來 ...於是 我特地到他的音響間...用基礎價位的 Philp 跟 黃金價格 Player 放相同的 CD ..把喇叭接在隔壁 讓老弟聆聽。 結果 四萬的 跟八千 聲音是完全一樣。 當夜..老弟把 Player 拿去退了 買了部高檔 德國 Zess鏡頭的數位相機。 以前線材神話剛出來時 我也做過測試...用專業的 Ampex寬磁帶錄音機 錄同一首樂器分明的曲子...每十五秒把各種" 發燒線 " 跟隨機附贈線交替一次.....結果把這一首混種線錄的曲子放給任何樂師來聽...沒人聽得出差異。 以上我只是簡單的舉了兩個例證...同時這幾年 我也常到比較熟的網友家去"瞧" 門道....發覺問題都產生在不可思議的地方..搞的當事人把設備換來換去.浪費了十來萬得到 一萬的效果。 音樂是拿來聽的....如果 你喜歡看音波產生的 圖形 或 數據的跳動 你還是去制照****燈牌的工廠就業。絕對不合適當個聲音的聆聽者。 因此 ...我前個發言 基礎音響 在價格上還是有他的底線...不要被商業 音響賣場理論給迷惑或嚇到了。 尤其是那些 以 PC 來聽音樂 反而去買發燒線來升級的朋友.....你可以把浪費在線材的錢集中買套 基礎音響設備。 我個人的基礎兩聲道 十年前 的價位 在 四五萬左右...線材(隨機的) 零開銷。但是我上班的工作間...器材 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靠聲音吃飯 ..但我還真的不懂那些規格跟數據..也沒興趣聊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1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