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莫名其妙的反核思考----核能vs.飛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1822)

acetyl 2014-03-10 08:24 PM

引用:
作者idemon..
有錢你才有辦法找方法處理、沒錢遇到任何天災都是gg
所以日本311海嘯+福島核災可以很快重新維持住國力
而海地大地震十幾萬人流離失所、只能指望外國救援


套句電影的話:能有什麼東西比窮還危險

當你連下一頓飯在哪都不知道時候
就算台灣四座核電廠都爆炸、我才不信你有空關心




最可怕的是

政客今天反明天建來來去去50年

廢料危核能險冷氣水電不要錢

口口聲聲愛台灣子孫全在國外閒

idemon.. 2014-03-10 08:26 PM

引用:
作者暴君
核廢料放置不用成本?

我記老美的尤卡山的核廢料處置計畫就是因為成本太高,所以被放棄了

目前人類沒有那個技術能用合理的成本做到能數百年至半永久保存的處置方式

所以目前傾向的處置方式就是能放50年就好了,50年後就是下一代的事情了,與我無關

不過現階段台電連能放50年的場所在那裡都提不出來就是了



五十年科技都不會發展嗎?新能源?新的處理技術?

不過我肯定的是、如果一個國家一窮二白
那這方面絕對沒有希望…(有也會被其它強國富國奪走)


這也是我講上面那個故事的原因

工業科技發展會帶來汙染、同時工業科技發展也可能解決汙染
在那個時刻來臨前、我們只能盡量累積資本供下一代發揮

而不是一窮二白
以為留片好山好水就可以永遠憑恃

311強震後就算沒有福島核災
如果日本是一窮二白、當地災民大概只會和海池大地震一樣慘
一片災後窮山惡水不知如何回復重建

salfonxman 2014-03-10 08:28 PM

引用:
作者Adsmt
美國核廢料處置是反核者的政治操作,核廢料從來都沒有不能埋這種事。因為我們也只是「把放射性原素從地底挖出來用,用完再把放射性廢料埋回去,不管你用不用,地底都有一堆放射性原素」懂嗎?

所有核廢料不能埋不能處理的事,都只是反核者政治操作的假象,因為他們故意把核廢料弄得好像都不能處理一樣,以達到反核目的。

科學上沒有不能埋廢料這種事,廢料埋回地底也不是什麼污染.....

這種言論其實只要看看人類對於任何廢棄物的處理可不可以照辦就知道真偽了

因為我們的所有廢棄物也不過是從自然環境取用過的,丟回去不就得了 :laugh:

暴君 2014-03-10 08:43 PM

引用:
作者idemon..
五十年科技都不會發展嗎?新能源?新的處理技術?

不過我肯定的是、如果一個國家一窮二白
那這方面絕對沒有希望…(有也會被其它強國富國奪走)


這也是我講上面那個故事的原因

工業科技發展會帶來汙染、同時工業科技發展也可能解決汙染
在那個時刻來臨前、我們只能盡量累積資本供下一代發揮

而不是一窮二白
以為留片好山好水就可以永遠憑恃

311強震後就算沒有福島核災
如果日本是一窮二白、當地災民大概只會和海池大地震一樣慘
一片災後窮山惡水不知如何回復重建

你這言論是陷入死胡同中了

問題的焦點已經不是在於國家有不有錢了

基本上就等於是說除非有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能命令所有國家都停用核電,不然我們就一定要繼續用核電

因為不用核電的國家就一定會輸給別人變窮國

所以就算是像老美這種最強最富的國家,也是要用核電

所以帶出來的結論就只有是人類要一直使用核電

除非你能找到比核電更便宜的電

referee_c 2014-03-10 08:48 PM

引用:
作者612093
開始打太極拳了! 討論核廢竟然可以扯到其他主題..
本例再次證明擁核者,無法明確回答核廢處理成本! ^_^

(但七八區離題是常態,這點可以理解!)

由處理方式就能推得處理成本,只是我不知道確實數據而已.
但可以確定的是,獲益相對於處理成本肯定划得來,否則就不會用核電了,這應該沒智障都能懂的道理,請問你不懂嗎?

而你若認為必需說出確實數據才算數,那你連火力發電廢料的處理成本數據也講不出來,這不正犯了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笑話了嗎?太無恥了吧?

612093 2014-03-10 08:49 PM

引用:
作者idemon..
目前核廢料處理只有放置
根本沒有所謂的後置處理設備、哪來的處理成本?

再者、現在台灣的核廢料有影響到你的生活嗎?
有走到哪邊都會面臨輻射汙染的威脅嗎?

重點根本不是這些物質本身有多危險、而這些物質的危險能不能受到限制管控
不像日月光、電鍍廠偷排廢水
黑心油、塑化劑黑心貨混充
吃進你我體內都還不知道、哪個才比較麻煩?


因為不需要處理,沒地方處裡,所以就當作不用成本?
因為還沒發生,還看不到..所以不用去做預防?
如果依照這樣的論調! 那麼是否所有的保險都不需要買?
不用意外險! 強制險! 因為那些意外根本還沒遇到!
也不影響生活,所以就不需要去買這些保險.

食安的問題等爆發了再去檢驗,不需要定期抽檢?
廢水排放等看到廢水,再去找是誰幹的好事!
所有的事情等發生了! 等看到了! 再來處理!

但是.很不巧的..那些意外發生了! 國外的核災也發生了! 食安出問題了! 廢水被發現了!
所以大家意識到這些重要性,因此有了保險、反核、食品安全、環保抽查這類的東西!

這些現在已經有的高汙染物質的管控當然重要
當然..以本國的優良傳統,我是不太相信這些東西有受到多好的限制控管!
不然 現在就不會有黑心企業的胡作非為了!

idemon.. 2014-03-10 08:54 PM

引用:
作者612093
因為不需要處理,沒地方處裡,所以就當作不用成本?
因為還沒發生,還看不到..所以不用去做預防?
如果依照這樣的論調! 那麼是否所有的保險都不需要買?
不用意外險! 強制險! 因為那些意外根本還沒遇到!
也不影響生活,所以就不需要去買這些保險.

食安的問題等爆發了再去檢驗,不需要定期抽檢?
廢水排放等看到廢水,再去找是誰幹的好事!
所有的事情等發生了! 等看到了! 再來處理!

但是.很不巧的..那些意外發生了! 國外的核災也發生了! 食安出問題了! 廢水被發現了!
所以大家意識到這些重要性,因此有了保險、反核、食品安全、環保抽查這類的東西!

這些現在已經有的高汙染物質的管控當然重要
當然..以本國的優良傳統,我是不太相信這些東西有受到多好的限制控管!
不然 現在就不會有黑心企業的胡作非為了!


我一直很強調的就是管制

而一些人的論調好像這些玩意都沒人管、在路上隨時都會遇到一樣

idemon.. 2014-03-10 09:01 PM

引用:
作者暴君
你這言論是陷入死胡同中了

問題的焦點已經不是在於國家有不有錢了

基本上就等於是說除非有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能命令所有國家都停用核電,不然我們就一定要繼續用核電

因為不用核電的國家就一定會輸給別人變窮國

所以就算是像老美這種最強最富的國家,也是要用核電

所以帶出來的結論就只有是人類要一直使用核電

除非你能找到比核電更便宜的電



局勢本來就是在這的胡同中、只是看你有沒有看清
和願不願意承受跳出這胡同的代價

像德國電價狂飆、二十萬名窮人因用不起電被斷電
工業經濟家底如此雄厚的德國尚且如此、換作台灣情況只會更加惡劣


而有錢最起碼你還可以找人開發新的技術方法、買技術領先國的專利、資源
沒錢就真的只能坐困愁城了

Raziel 2014-03-10 09:08 PM

引用:
作者Adsmt
美國核廢料處置是反核者的政治操作,核廢料從來都沒有不能埋這種事。因為我們也只是「把放射性原素從地底挖出來用,用完再把放射性廢料埋回去,不管你用不用,地底都有一堆放射性原素」懂嗎?

所有核廢料不能埋不能處理的事,都只是反核者政治操作的假象,因為他們故意把核廢料弄得好像都不能處理一樣,以達到反核目的。

科學上沒有不能埋廢料這種事,廢料埋回地底也不是什麼污染.....

really ? 這樣講也行?? 原料跟廢料是一樣的東西???

不如直接推到底, 所有東西的成分都在元素表上了, 都是大地的一份子嘛, 既來之則安之,

取之於大地再回歸大地 又怎麼會有汙染 是吧? :flash: :unbelief:

yider 2014-03-10 09:08 PM

都講了,我在說實際上遇到的問題
別拿理論上的東西來說嘴

法國可以處理又如何,我們可以拿去給他們嗎?

埋回地下,這在幾十年前就在講了,實際上呢?連美國也在修正作法

這種需要高度防護的廢棄物,早年是如何去思考?有真的考慮安全嗎?
為何在蘭嶼蓋那個臨時場?
理由就是要海拋,結果呢?國際不給拋,當場斷了台灣當局的唯一處理作法
結果,都幾十年了,這些東西,我們還是沒法處理
安全嗎?我看不出來,在實際上我們看到一堆台電跟本沒用心管理的問題
然後拿一堆理論上的東西幫他們解釋?別鬧了
這樣下去,幾十年過去,這種基本的問題仍會存在在那

有人提到未來這幾個廠區就會是終極放置場,這是可以想見的未來,而且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未來
因為我們找不到任何地方,可以放置這些東西
只好讓住在這些地方的人,世世代代抱著這些當年講會移走的東西
這些我們都看到了,也知道當局在胡弄我們
那為何我們還要去相信當局講的這些未來會不會實現的謊言?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1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