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76
|
[XF]IN WIN迎廣 EM019 M-ATX規格機殼簡介
小弟給兩老的孝親機二號最近大幅變更硬體設備,朝HTPC機器邁進。這次的目標是要把機器小型化而且盡量以最小金額數目達成,所以把平台鎖定在AMD的780G上,但是當機器組好後發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在煩惱機殼的時候,看到了迎廣這款M-ATX機殼,樣式雖然相當的正規,而且是直立式的,並非專業HTPC橫躺機殼,可是這咖便宜的售價加上之前對於他們機殼的組裝品質有良好的印象(SG03全鋁M-ATX),因此就毫不考慮的入手囉,至於為何不延用原來的標準機殼咧?因為畢竟是客廳兩用功能,加上原有的機殼又髒又大,最後還是決定把機殼給換掉。 IN WIN的主力似乎是偏向小型機殼的設計,而這也相對於大型機殼的設計功力要來的更為要求,這款是編號EM019的款式。 來看看它的規格先吧,主要是M-ATX規格,機殼本身空重約4公斤。如果以光華店家用語來說,就是兩大兩小啦。 機殼沒有甚麼很特殊的技術,最重要的就是空氣力學上的應用設計與材質的選擇,這咖除了精美小巧外,更是符合INTEL CAG 1.1的機殼散熱規範。甚麼是INTEL CAG呢?我只能說INTEL管好大,現在連機殼也要管,這個CAG是 Chassis Air Guide,目前是1.1的標準,目的是要在側板的位置另外開一個散熱孔,使機箱外的冷空氣能多一些進入機箱內幫助散熱,要滿足這個要件需要至少90mm的導風管以及導風管下方的顯示卡元件散熱孔位。而TAC則是Thermally Advantaged Chassis 的縮寫,意思是進化散熱機殼規範,TAC也是1.1版本,這個標準INTEL是用來檢驗內部散熱氣流、機殼防EMI電磁波、機殼結構設計等等的嚴格標準,換句話說,能符合CAG 1.1不見得還能通過TAC 1.1,但是TAC 1.1同樣需要先通過CAG 1.1才能驗證,對於機殼的品質能有一定程度的保證與背書的效果。 來看看正面吧,這咖機殼的面板是金屬拉絲材質,Power按鍵也非常大顆,按起來非常爽,正面的Panel支援兩組USB 2.0 Port以及AUDIO Out和MIC In。 側面就看到我剛剛說的符合INTEL CAG1.1以及TAC規範的側邊導熱管孔以及下方顯示卡散熱孔囉。 側邊寬度是19mm沒錯。 背面是可以安裝標準ATX電源的設計,另外一個INTEL CAG 1.1的規範就在後方,這是得安裝12公分風扇大小的散熱孔,剩下的空間就是規劃給顯示卡以及PCI介面卡的插槽,共有四個。 側板的部分使用塑膠扣具來固定,使你不用螺絲也可以簡單安裝這個機殼,不過這種扣具是有一定壽命的,大概扣上個兩百次就準備鬆軟舒麻了。 側板下來後,裡面這個就是90mm的導風管,這也是可以拆卸卡準固定方式,而且可以延伸到使用標準CPU Cooler高度的位置直接把熱風導出去。 關於磁碟機等等裝備的安裝也是免螺絲設計,這種卡準輕輕往自己的方向拉出就ok了。 介面卡固定插槽的設計,很一般般,單顆螺絲固定而非免螺絲設計。 翻到底下,是它的軟橡皮固定腳。 接下來介紹孝親機二號的全新內裝及心臟,CPU是AM2 5000+,記憶體是OCZ1066 2GB,散熱是OCZ Vendetta,不過就怕這個散熱太高了點。 AMD 780G的平台提供Side Port Memory顯示晶片獨立記憶體,以及支援HDMI輸出,用5000+雙核來軟解藍光或者藍光RIP檔案已經相當足夠。 PSU採用Powerex 500W,絕對夠用,而且還可以兼顧未來升級的必要,系統碟則以OCZ V2 SSD 120GB擔任,另外預計購入的是1TB的大硬碟當作資料碟。 裝機過程就省略吧,只是把板子鎖上去,相信大家都會了,這個是側邊俯視圖,線材尚未整理的狀況,由於沒有要外接顯卡,線材相當好整理。 不過這邊發現個小瑕疵,也可以說是COST DOWN的結果,前方Panel的USB線頭不是固定的PIN,如果沒在鎖板子之前插好,會滿難插的。 PSU與Vendetta的距離剛剛好。大約是4.5公分左右。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76
|
長度是38mm沒錯。 高度也是35mm左右。 後方貼一個12公分扇剛剛好,就能大面積的把廢熱抽離機殼內。 不過Vendetta太高了,因此這個導風管只能拔掉。 這樣看剛剛好,反正已經改成後吸熱的模式,這裡導風管也沒有太大用處了,但是如果是原廠扇則相當ok。 這樣就沒了嗎?當然不可能,手邊有GTX 260 216SP極限板,剛好拿來試試看長度囉。 裝在PCIE 1的位置,這裡後方不但與兩個小3吋半槽隔開一定距離,而且下方也不會擁擠,萬一孝親機二號變成電動機二號也是很OK的啦。 結論: 以小型化的機殼設計來看,能在中間保留這麼多空間足夠讓GTX 260這種長度的顯示卡住進去,且不會感到擁擠,這點就值得讚許一番,雖然機殼的整體材質是鍍鋅板,但是厚度相對並不薄,有一定的耐重能力在。且散熱系統遵循INTEL最新的標準下去設計,不管是在廢熱排氣以及內部冷空氣循環都有一定幫助,比較可惜的地方是缺乏RESET鍵以及USB接頭沒有採用固定式會導致安裝上有點困難,以它的價位來論,真的是一款相當超值且精緻的小板用平民化機殼。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Mt.Ali
文章: 4,548
|
感謝分享,弟對這款也挺有興趣的
![]() 弟覺得其設計上的小缺點,除了樓主舉出的, 大概就前端兩個USB太近, 不適合同時接兩個較粗的USB線頭, 或隨身碟等裝置,英誌的小殼較沒這種問題。 不過論質感,迎廣不只把英誌拋老遠, 似乎也更勝酷大師吧 ![]()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15006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配備常常僅供參考,所以不列了 此文章於 2008-12-01 11:36 PM 被 Yusunu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板橋
文章: 58
|
文中只要單位是mm的都少打個0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您的住址: 顛沛流離中......
文章: 1,169
|
為甚麼小機殼都不給4大和橫向硬碟架
![]()
__________________
CPU:intel i5-2310 + Prolimatech Samuel 17 + SCYTHE KAZE-JYUNI Slim 1600rpm MB:GIGABYTE GA-B75N RAM:G.SKILL F3-1333C9D-16GAO VGA:MSI GTX 1050 2G OC SSD:intel 535 120GB + intel 540s 120GB HDD:Hitachi HDS721050CLA362 (500GB) PSU:Zippy HG2-6400P G1 CASE:LIAN LI PC-Q11B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Mt.Ali
文章: 4,548
|
引用:
橫向碟架英誌只有做••• http://www.pcdvd.com.tw/showpost.ph...99&postcount=12 不過要四大,似乎太勉強了 ![]() 要確定光碟機不擠主機板, 可能得做得像臘腸狗一樣深長 ![]()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配備常常僅供參考,所以不列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Mt.Ali
文章: 4,548
|
弟也買了一隻來玩玩
![]() 裝置好的內部••• ![]() 主機板是石頭店M3A78-EM,配這個殼其實有點難度, 因為這張主機板的CPU風扇電源接頭,不知道為何丟在右上角••• ![]() 如果不是較短型的光碟機,大概已經完蛋了吧 ![]() 同時安裝主機板時,機殼銅柱與主機板背面風扇電源接頭凸出部分, 放到定位前也會卡來卡去,不好安裝。 雖然對儲存裝置,它有設計單邊的免工具安裝,但要是不放心, 還是可以在背面鎖螺絲。 ![]() 至於硬碟架,以往遇到這種直放的,大概最討厭要拆裝硬碟時, 介面卡甚至CPU風扇,都要一起拆下吧? 這款機殼的硬碟架採用橫拉設計,所以拆裝時不影響其他裝置 ![]() ![]() 同樣是小機殼,配12公分風扇的背影就是特別有魅力 ![]() ![]() 雖官方規格說鋼材為0.6mm厚,不過弟看了一下,像背後這片, 應該至少有0.8mm厚,大概是為了強化了風扇護網的強度吧。 運作時的前方 ![]() ![]() 把它原本3.5吋那槽的板子拿掉其實也挺難搞的。 這面板的色彩,並不是用單一塑膠板塗上各種漆, 而是用至少兩層不同質感的材料拼起來,所以感覺分明。 好了,就分享到這,感謝收看 ![]()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配備常常僅供參考,所以不列了 此文章於 2008-12-13 09:49 AM 被 Yusunu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Mt.Ali
文章: 4,548
|
用了幾天後,覺得它另外的小缺點,挺好笑的,
它的腳墊摩擦力較低,同時前端音效、USB接口又頗緊, 所以拔插時,要托著,或拉住機殼,以免機殼都滑動了, 接頭都還沒插好或拔除 ![]()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配備常常僅供參考,所以不列了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 捷元版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153
|
![]() 引用:
![]() 我公司有兩台asus版....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