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90nm A64功率消耗知多少?
在看看實際測量值之前,大家先看看香港的90nm A64介紹
http://www.hkepc.com/hwdb/90na64-1.htm 看完之後,大家一定覺得為何90nm會比130nm還要燙呢? 從HKEPC的圖面這邊可以發現端倪喔~ ![]() 眼尖的user一定可以發現,電壓有問題喔~ ADA3500DIKBI預設電壓為1.4v,但是上面卻出現1.472v,比標準值要高。 究竟電壓對於K8有多大影響呢? 這邊就來說分明囉~ 測試使用的CONFIG如下 CPU:ADA3500DIKBI/ADA3000DIKBI OS:Windows XP SP2 HDD:QT 6.4G RAM:Samsung DDR333 256MB*2 量測工具:勾式電表 燒機軟體:BurnK7 量測點:ATX 4PIN 12V(Vcore轉換來源) 3500+ 1.400V(實際約1.344V) 量測電流:待機1.5A 燒機4.0A(換算最大48.0W) 3500+ 1.525V(實際約1.472V) 量測電流:待機2.0A 燒機5.9A(換算最大70.8W) 3000+ OC 3500+ 1.400V(實際約1.344V) 量測電流:待機1.0A 燒機4.3A(換算最大51.6W) 3000+ OC 3500+ 1.525V(實際約1.472V) 量測電流:待機0.07A 燒機3.2A(換算最大38.4W) 此文章於 2004-09-24 12:57 PM 被 0936010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鬼畜道之路
文章: 1,795
|
簡單的講...
90nm的K8是草莓族? 還有 為什麼3000+跟3500+的結果相反? 那個電流數是怎麼測得的?
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章於 2004-09-24 12:13 PM 被 vul4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97
|
引用:
欸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指HKEPC在電壓上動手腳?? 預設應該1.4v卻跑到將近1.5v然後再來說.09nm的比較燙??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Minas Faen
文章: 2,181
|
引用:
請問大大為何 3000+在 1.525V (1.472V in real) 反而電流掉下來阿? 還是實際上就是這樣 只是如果HKPEC真是這樣亂測,繼續蟬連世界第一小白站應該不難... ![]() 該站的Forum到現在還有在爭Athlon 64 到底是 64bit還是32bit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這個小弟也是一直不解呀,之前用90nm的3000+測得的功率很低。 就是因為看到那邊文章說90nm的3500+不低,特地將3000+超到3500+來比較,且也拿了正牌3500+來測,測了幾次都是這樣 ![]() 一樣的平台,兩顆CPU幾乎同時脈同電壓下確有不同的結果,也許就真的是每顆DIE的特性不一樣吧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說明如上,3000+跟3500+的結果相反,仍是不解 ![]() 或許真的每顆DIE特性不一? 電流數是使用電流勾表勾在ATX 4PIN的12V線上測得,也就是主機板上供應給Vcore轉換電路的電源來源。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抱歉~3000+ OC 3500+方面的電流量CO反了 ![]() 不過3500+跟3000+ OC 3500+的相對比較,的確有差異很多。 所以正確數據如下... 3500+ 1.400V(實際約1.344V) 量測電流:待機1.5A 燒機4.0A(換算最大48.0W) 3500+ 1.525V(實際約1.472V) 量測電流:待機2.0A 燒機5.9A(換算最大70.8W) 3000+ OC 3500+ 1.400V(實際約1.344V) 量測電流:待機0.7A 燒機3.2A(換算最大38.4W) 3000+ OC 3500+ 1.525V(實際約1.472V) 量測電流:待機1.0A 燒機4.3A(換算最大51.6W) 此文章於 2004-09-24 05:55 PM 被 0936010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光碟托盤
文章: 1,495
|
![]() 這個是 AMD 線上的實際 Data 應該可以解釋您的疑惑了吧 體質還是很有差的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居然忘了這一點... 難怪AMD公佈的90nm A64 3000+~3500+最大功耗都是67W,原來67W只是可能會出現的最大值,而實際產品會依晶圓特性及製程而有所差異。 那換句話說,不是這顆3000+體質不錯就是3500+體質較差囉 ![]() 不過這樣也可以證明,過高的電壓值會對於CPU功耗有一定的影響力,即使是小小的0.1V;香港的評測卻忽略了這一點,的確需要注意。 此文章於 2004-09-24 05:53 PM 被 0936010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光碟托盤
文章: 1,495
|
引用:
是您那一顆3500+ 爆爛 3000+ 算OK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