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jeffk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41
引用:
作者thi
還沒看這部電影,但從預告來看,感覺男主角的詮釋跟Freddie的表演還是有點差別的。

建議樓主去看看Queen 1981在Montreal的演唱會,youtube上有高清的版本(很難想像他們如何昇頻到如此清晰的畫質),Freddie表演的那種魅力、張力,就是會讓你被深深吸引住。這場在Montreal的演唱會,我才5歲,若我有時光機,我一定要去看這場演唱會…


我30年前就看過那場演唱會,並不是非常滿意,因為演奏相對貧乏,Queen的音樂是很複雜的,可是現場卻只有他們4個人,哪能做出該有的氣勢?在這一點上Pink Floyd就做得很好,我第一次看Pink Floyd的現場是30年前在美國買的VHS(Delicate Sound of Thunder),看得我如癡如醉,當時雖然Roger Waters已經離團,但是他們另外請來幾位樂師與合音天使助陣,這樣的現場就非常豐富,如果你喜歡搖滾樂,那一場不能錯過,可惜沒有發行藍光,Pink Floyd另外在1995年也發行過現場LD(Pulse),可惜也沒有藍光版。

在Freddie死後,Queen曾經和Bad Company的Paul Rogers合作,由他來取代Freddie的角色,我看過他們在莫斯科的藍光演唱會,坦白說實在不怎樣,後來雙方也翻臉了。
     
      
__________________
韓非子: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舊 2018-11-10, 08:56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ffk離線中  
cp0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15
文章: 298
來發個彩蛋.
[YOUTUBE]thyJOnasHVE[/YOUTUBE]

再來結局完美劇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2oy8dFjqc&t=17s

再來個結局完美解析.
https://vimeo.com/299274553

當然演唱會就算知道劇情還是要去現場看才有效果的.
 

此文章於 2018-11-10 10:10 AM 被 cp03 編輯.
舊 2018-11-10, 09:55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p03離線中  
人生現在才開始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17
引用:
作者jeffk
不要從台灣去看世界,在英國、美國以及其它歐洲國家,那個時代的搖滾樂從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一樣如痴如狂,許多英國年輕一代都以Beatles、Rolling Stones、The Who、Queen、Pink Floyd。。。為榮,2012倫敦奧運開幕式的壓軸是Beatles的Paul McCartney(時年70歲),閉幕式的壓軸是The Who(當時成立48年),2008年到北京迎接聖火的是Led Zeppelin的吉他手Jimmy Page(時年64歲)。

音樂是一定耳熟能詳的
樂團發展的歷程 非粉絲未必知道得那麼清楚

就像Queen的音樂我聽了又聽
但是在看電影之前 我還真不知道Freddie有結過婚
我一直以為他自始至終都是同性戀....
舊 2018-11-10, 11:32 A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人生現在才開始離線中  
Andy84 v.2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785
終於可以Po,之前怕爆雷就不敢Po。

"一個巨星的誕生"畢竟是虛構人物,要跟"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樣有血肉,本來就是很難,但至少也不差,畢竟前幾集的內涵是醞釀於本集中一次爆發。

此外本片也頗富新意,因為有雷帝嘎嘎的親自上陣,讓本片可信度與真實性提高不少,特別喜歡它的美術跟剪輯,比起一般的演唱會紀錄,更添增藝術或是電影感。

之前很多人批評"波西米亞狂想曲",太過空洞沒有完整交代Queen的前世今生,而且太過偏頗於佛萊迪的身上,忽略其他團員。

但是看過兩次,至少敘事上是行雲流水,而且換導演並沒有前後幕的違和感,反而暗示讓團體的凝聚力有所區隔,看攝影風格就有不同的感受,前者迷幻,後者清晰。

這次的演員挑選每個真的是非常傑出,從佛萊迪跟其他三位皇后成員,再回頭YouTube看真的是一模一樣。不管是布萊梅自己都說好像看到自己在彈琴,連約翰的髮型都與時俱進,可見美術的考究很用心。

瑪麗跟兩位情人,以及佛萊迪的父母,以及前後任經紀人,雖然外貌不是那麼逼真,但是也非常出色,令人印象深刻。最棒的是看到邁克麥爾斯的回歸,雖然不像奧斯丁鮑爾那麼精彩,但是多了一分親切感,不過他跟"開賣啦驚魂"的阿湯哥一樣,很難認。

劇情跟死侍一樣都是走家庭溫馨路線,看到他爸"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想說劉三好什麼時候亂入,結果指的是佛萊迪的社會良心。

同時沒有像"費城"一樣描繪愛滋病患的悲慘面,而是讓患者更能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就像瑪麗說:You're burning candle both.But isn't it delightful?相對電影也淡化毒品跟濫交的危害(害我這個月都不敢去桑拿玩了)僅是藝術形式帶過。

音樂場面來說,我比較喜歡"一個巨星的誕生",如果他們所言屬實都沒特效的話,再加上布萊德庫柏的初生之犢演出,我覺得比起"波"來說更加地動人,尤其我不喜歡Live Aid的群眾特效,一相下比較CG感太重。

However,"波"華麗的舞台風格跟七零年代造型,卻是令人目不暇給,特別在美國巡演跟麥迪遜花園的那幾場,還有佛萊迪搔首弄姿的轉場特效。

[YOUTUBE]A22oy8dFjqc[/YOUTUBE]

Live Aid更是集一切的大成,搭配皇后樂團每一首都朗朗上口的曲目,就像經典專輯"Opera of the Night"一樣,整個電影即便視為音樂劇都理所當然無違和感。"巨星"一片吃虧是歌曲沒法像"波"一樣朗朗上口,但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耐聽型的。

個人私心認為明年奧斯卡應該是最搖滾跟懷鄉的一年,雷米拿影帝,嘎嘎拿影后,至於庫柏可能就是包辦最佳導演了,因為他拿不到最佳男主角哭哭。

同時最佳曲目,還是嘎嘎的"I will never love again",雖然我更喜歡"Look what I found",這首歌一開始聽覺得很怪,但是久了就很好聽,跟"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樣(我還是希望席琳狄翁入圍"死侍2",因為我想看她表演。)

我要是奧斯卡製作我想讓兩組人馬Crossover一下,叫雷帝嘎嘎唱皇后樂團的歌,叫皇后樂團幫她伴奏...不過就是我胡說八道而已。
舊 2018-11-10, 02:05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dy84 v.2離線中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27
印象中,Queen的傳記電影在好萊塢發展了大概十幾年了,我原本就沒興趣看,大概七、八年前傳出我很喜歡的編劇Peter Morgan(黛妃與女皇、最後的蘇格蘭王、請問總統先生、決戰終點線)要寫電影版劇本時,我的興趣大幅提高,當時預定由Sacha Baron Cohen飾演Freddie Mercury。從本片的credit看來,Morgan的劇本應該還是有交出去,因為他仍然掛名故事編寫,但實際的劇本應該是大幅更動,我的興趣又再度歸零。Morgan的編劇功力可說在2007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彩,因為黛妃與女皇、最後的蘇格蘭王在當年分別搶下最佳男、女主角獎。

我不認為我是Queen的fans,但我有他們的兩張精選輯,而且是CD版與DVD版都有,另外還有一張約30年前在英國舉行的演唱會DVD,那場演唱會是為了配合A Kind of Magic專輯舉行的,這幾張都聽過很多次。而對本片失去興趣的原因,最主要是懷疑現在的好萊塢編導功力之外,因為喜歡他們的一些歌曲而買票看看熱鬧大概可以,想要真正了解這個團的組成、創作、錄音、演出...等,我認為花時間看看維基英文版可以了解的更透徹。滾石雜誌不愧為最了解西洋音樂的媒體,所以他們的影評人在爛蕃茄留下的這段文字In struggling to make a salable PG-13 movie out of an R-rated rock life深得我心,主唱FM的私生活可能不止是R級,我認為NC-17級比較適合,拍成PG-13級還會有什麼有料的內容。更不要說本片的拍攝是獲得團員授權的,如果真的要看好戲,團員不會授權或證實的黑歷史才會比較好看。

IMDB前幾天整理了本片的Fact vs. Fiction,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是王牌大賤諜飾演的EMI唱片高層這個部份。IMDB提到這個角色實際上是好幾個高層的綜合體,基本上好萊塢影劇作品經常如此,只是為了方便說故事將角色或情節簡化,而我比較想看實際上那些高層是如何決策。我前一陣子才在MOD上看了夢想心樂章(I Can Only Imagine),這部今年度北美最賣座的獨立製片也是真人真事改編,英文片名就是一首歌名,劇情則是在描述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也就是MercyMe這個福音/鄉村樂團主唱的故事,該片也有幾家唱片公司在看了演出後打槍的情節。我現在對於只能看熱鬧的東西不感興趣,這類情節我希望可以看到更深入的東西。

https://www.imdb.com/list/ls045145548/?ref_=tt_rels_2

我大概看了一下爛蕃茄的影評,Top Critics分數平均只有45%,整體平均分數61%也只比及格好一點點,看起來是Rami Malek飾演的主唱FM大幅提昇或挽救了本片。如果是要描寫Queen如何創作他們的一些名曲,四個人的戲份應該要妥善分配,因為從兩張精選輯的內容來看,雖然主唱FM創作的名曲比例較高,但其他三人也不是閒著沒事幹。例如Bass手John Deacon,bass雖然不太容易被聽到,但Deacon一個人也寫了好幾首歌,他們賣得最好的單曲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就是他寫的,這首歌在Vocal還沒有出來之前,就只有Bass和鼓。據說這首歌當時原本沒有打算發單曲,因為美國的黑人電台收到的點播要求很多,唱片公司順勢發單曲,結果是Billboard熱門單曲榜五連霸,黑人單曲以及舞曲榜都是亞軍。
舊 2018-11-11, 12:54 A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  
Andy84 v.2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785
https://www.imdb.com/name/nm0001515/

靠,演john的Joseph Mazzello竟然是當年侏儸紀公園的小男孩,

說實在的,跟本尊真的超像的...

不知道皇后樂團跟披頭四兩個王者之間,有什麼相對照的地方,兩者都輝煌了整個世紀。
上傳的圖像
文件類型: jpg 37577010_10156611608483537_7384814352685072384_n.jpg (67.7 KB, 2次瀏覽)

此文章於 2018-11-11 10:12 AM 被 Andy84 v.2 編輯.
舊 2018-11-11, 10:08 A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dy84 v.2離線中  
cp0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15
文章: 298
引用:
作者Ivanshan
印象中,Queen的傳記電影在好萊塢發展了大概十幾年了,我原本就沒興趣看,大概七、八年前傳出我很喜歡的編劇Peter Morgan(黛妃與女皇、最後的蘇格蘭王、請問總統先生、決戰終點線)要寫電影版劇本時,我的興趣大幅提高,當時預定由Sacha Baron Cohen飾演Freddie Mercury。從本片的credit看來,Morgan的劇本應該還是有交出去,因為他仍然掛名故事編寫,但實際的劇本應該是大幅更動,我的興趣又再度歸零。Morgan的編劇功力可說在2007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彩,因為黛妃與女皇、最後的蘇格蘭王在當年分別搶下最佳男、女主角獎。

我不認為我是Queen的fans,但我有他們的兩張精選輯,而且是CD版與DVD版都有,另外還有一張約30年前在英國舉行的演唱會DVD,那場演唱會是為了配合A Kind of Magic專輯舉行的,這幾張都聽過很多次。而對本片失去興趣的原因,最主要是懷疑現在的好萊塢編導功力之外,因為喜歡他們的一...



看完再湊熱鬧吧!
舊 2018-11-11, 10:18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p03離線中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27
引用:
作者Andy84 v.2
https://www.imdb.com/name/nm0001515/

靠,演john的Joseph Mazzello竟然是當年侏儸紀公園的小男孩,

說實在的,跟本尊真的超像的...

不知道皇后樂團跟披頭四兩個王者之間,有什麼相對照的地方,兩者都輝煌了整個世紀。

這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的強頊,就算找來的演員與本尊相似度不高,仍會利用好萊塢的超強化妝術讓相似度逼近100%。所以,這其實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比較值得觀察的是,相關演員能否因而走紅,因為現在的好萊塢已經沒有明星了,就算因而拿下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角獎,也不保證可以成為阿湯哥第二。但反向思考,現在的好萊塢除了電腦動畫之外,其他的軟硬體技術水準都持續在退步,為了與本尊相似度來挑選演員,是否代表好萊塢的化妝術也在退步之中?

當年在看雷之心靈傳奇(Ray,2004)時,注意到片中一位決定與男主角簽約的唱片公司高層,當時並未特別注意這位禿頭高層是誰。幾年後,我買了Daryl Hall & John Oates的4CD套裝精選Do What You Want, Be What You Are,在內附的那本冊子中看到一張1972年的檔案照片,赫然看到那位禿頭高層就在其中,而且看起來與雷片中那位幾乎一模一樣。google之後發現兩件事,第一件就是飾演那位高層的演員Curtis Armstrong與本尊完全看不出相似處,演員毛髮相對茂盛;第二件事,那位高層Ahmet Ertegun(1923—2006)是Atlantic Records的共同創辦人兼總裁,本身除了會創作歌曲,在總裁任內更發掘或聘任了非常多的西洋音樂人才(包括藝人以及日後成為獨當一面唱片公司高層的唱片經理人,後者包括加州搖滾推手David Geffen)。30年前連續兩年分別拿下葛萊美獎年度最佳專輯(Album of the Year,1987)以及年度最佳唱片(Record of the Year,1988)的Graceland,Paul Simon在唱片封套背面一整面的note的開頭第一段提到Atlantic Records,出道超過一甲子的Paul Simon的用辭是「Atlantic Records school」,將唱片公司稱為學校,可見這家唱片公司在西洋音樂界的地位。

另外,你在前面提到的「就像經典專輯"Opera of the Night"一樣」。我想,你指的應該是A Night at the Opera(1975),前幾年一直在考慮買這張專輯的Blu ray audio,所以會記得專輯的title。這張專輯除了收錄了本片片名同名單曲,另外一首著名單曲You're My Best Friend就是Deacon寫的。
舊 2018-11-11, 12:03 P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  
daryl
Golden Member
 
dary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大台北
文章: 2,903
剛剛也去看了.

敘事手法一般 可以當成好萊塢勵志傳記電影.

歌真的好聽 每首都耳熟能響.
we will rock you/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都有帶過創作過程.

電影符合我預期 135分鐘很快就唱玩了 聽到ENDING.

如果歌不熟,應該很難融入劇情.真的不必去看.

突然想到.Oliver Stone 1991年拍過Doors的傳記電影.
好想沒有引起像本片的巨大迴響.
__________________
教父BD台版翻譯超爛喲
舊 2018-11-12, 11:43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ryl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25
我沒去看這部電影, 其實對於這個樂團興趣不大.

但, 有一首歌, 卻是我人生中幾乎排名前十肯定有位置: Under Pressure.

大概印象那個MV, 當初由我的指導教授放出來在課堂上, 心靈震撼啊.

然後細細品味了歌詞, 只能說又簡單, 又豐富; 隨著年齡, 更加有體會到.
舊 2018-11-14, 02:32 P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