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社會時事發言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冬之炎陽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31
[天天228系列] 最新研究:228事件死亡人數估1304至1512人 家屬激動駁斥

最新研究:228事件死亡人數估1304至1512人 家屬激動駁斥

台大社會所博士生林邑軒與台大社會所碩士、資料工程師吳駿盛在《紀念二二八事件70週年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重探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性別死亡比例的推估》,以人口學方式重估228死亡人數指出,事件中死亡人數估計在1304至1512人之間,研究結論與社會認知有相當大的差異,研究結果提出的數字一發表,引發現場學者與受難者家屬高度質疑。

不過,針對評論人劉翠溶提出引文,作者之一的林邑軒在發表會後特別澄清原意,他表示,「這是我們對於陳寬政老師推估過程的『摘要』,而非我們對陳寬政老師研究的「評論」或「看法」。也就是說,陳老師正是認為這數字不合常理,才得出1946年年底總人口登記數不可採信的結論,才有繼續往下修正1946年年底人口數的努力」。

該論文發表後,二二八家屬林黎彩在回應時間激動怒批,「看到兩人的研究就歸腹火」,「我不知道怎樣表達我的憤怒,我2歲死老爸,9歲死老母,無父無母到現在,1987年228打破禁忌後,我經過3年才敢去找我父親的事件」。

她說,高雄光是電文就寫亡五、六百人,還有人用自殺結案,有人沒去申請,包括圓山事件,很多史料都有記載死少人,「尤其嘉義挖出的骨骸就有五、六百具,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沒登記」,都是亂槍掃射,並拿出資料準備要反駁。主持人鄭欽仁教授2度提醒發言時間,但家屬憤恨說,「讓我講完」!鄭欽仁只得拜託她資料再提供給大家。

鄭欽仁也質疑研究者「當時白崇禧的報告說死1800多人,你要怎麼否定官方資料是不正確的,官方資料調查是怎麼來的」?另一分報告則說高雄就有2400多人,質疑方法論的問題。另一位受難者家屬之後發言也提到高雄的例子,「用病死的例子一般人不會相信」。

學者李筱峰也提問,《南京建設日報》記者採訪以及的死傷數字「上萬人以上的同胞」,在圓山數百學生被殺也沒登記,「要如何解釋」?

曾參與二二八研究的賴澤涵教授也批判作者的方法論,「要研究這樣災難性文件的資料,不能只引用吳勇正的有關戰後戶籍與清鄉的研究結論;且引用陳儀的話,清鄉是為了清查『武器』和『惡人』,不能引此證明戶籍就做得很好」。現場也有發言指出官方記載的高雄資料就已經是數千人。

林邑軒答辯時則強調過去十年他都在從事白色恐怖研究,家屬心情絕對可以理解,但這無涉研究,若造成他們心情不愉快,他願道歉。但他也提醒,想藉著這篇論文,如果大家很在意(死亡人數)必須要進一步透過歷史、區域、人口工程來比對。

面對與會學者質疑「人口、戶籍資料可不可信」,林邑軒回應,在他研究中採取相信的立場。他也提到,就是因為不在學術界,所以今天他敢來發表,這論文原形是他幾年前的課堂報告,當時運用GIS等技術,但不夠完整,因此再補充。也能理解大家的情緒,他希望能讓這問題(死亡人數)的探討能進一步提出。

林邑軒與吳駿盛在論文中檢討在228時擔任記者的作家李喬及人口學者陳寬政的推估。李喬是以1947年死亡八數為114192人,依線性回歸推算,死亡人數在18446至19646人之間。至於陳寬政《「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的人口學推計》文中則提出18352人至27923人之間,質疑陳寬政統計死亡人數,將推導出「二二八事件導致人口增加」的謬論。

作者指出,出生、死亡、移入、移出,理論上應等於登記總人口數的差額,即1947-1946年的差額,但陳認為1947年二二八死亡人數不會被正確登記,因人口登記資料不準確,因此需要從其他方法預估,最大要修正的是1946年底總人口登記數。且假設全部死亡都是男性,且在15-64歲間,他先推估1947年共死了多少人,只要是15-64歲且只要是男性,就認為是228事件造成的死亡。而作者認為陳的推估有誤差,未區分由於228造成的死亡和其他種類造成死亡的性質是什麼,及反映在統計上的差異。

作者將1947年分兩類死亡,正常死亡及因228事件死亡。假設沒有228事件的話,男性、女性死亡人數比例應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他從1947-1951年的逐月性別死亡的比例,從1.05到1.20比例之間,1947年3至5月,男性死亡比例較女性突出,當時是明顯提高的,官方數字至少部分反映當時228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額男性死亡)。

林邑軒、吳駿盛運用「性別死亡比例」的人口特性,做出四項假設並驗證並檢定。(一)假設228事件的死亡人數都確實被記載在官方死亡登記數字中,(二)假設相關年月分。假設在相關年月分,台灣地區的死亡人口登記資料,在總數、死者性別、與死亡月分的登記均相對準確;(三)假設228事件所造成的死亡,均在1947年的3至5月發生,死亡人口皆是男性;(四)根據上述假設,228事件的死亡人數,就可以用1947年3-5月男性登記死亡總人數,減去1947年3-5月男性正常死亡總人數推估值,進行228死亡推估。

在推估一,作者針對1947年3至5月的正常死亡的性別比例推估值,以其他年同期的性別死亡比例加權平均值來推估,推估一用1947至1951年3至5月正常死亡的性別比例,算出二二八事件的死亡是1373人。

而在推估二,作者則是運用了賠償事件所整理的228事件受難者資料,將獲賠償的788位受難者(含失蹤與死亡),並針對賠償名單500多筆資料做編碼(Coding),但這並不包括後續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加權結果,可推估228事件死亡人數約是1440人。

作者表示,從其後年份的資料加上1947年三月至五月之外,男性會死多少人,估計的誤差大概只有2個百分點;3-5月分228事件死亡人數佔95.4%,因此推估約1304人至1512人之間;研究也指出,後續的清鄉在有意無意間,校正了1947年的人口統計資料。

作者也在文章中指出,二二八事件受難人數在18000至28000人之間的說法深植人心,與獲得賠償的788人相距甚遠。這造成一個僵局:引用賠償文件的資料,動輒被扣上淡化二二八事件的帽子;另一方面,相信主流數據的研究則被斥之為誇大二二八事件的規模。

「拆除環繞其外圍的爭端不談,二二八事件賠償資料是否具參考價的關鍵因素是:究竟有多少受難者家屬,不能、不願、不敢提出賠償」,這是林邑軒和吳駿盛想法。

「願亡者安息,願生者努力打拼,繼承二二八事件犧牲者求善、求真的意志」,作者最後在結論如此寫道。

林邑軒發表完,台下的聽眾有些人已按捺不住,主持人忙說等討論時再提問。評論人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員劉翠溶說,「收到論文說要對這文章評論,但我228事件從來沒研究,但仔細讀了這些文章,覺得2位年輕人的統計研究相當好」。

她並引用論文第4頁,「二二八事件中的清鄉行動,納入了大量的未登記人口,使得1947年登記總人口差額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了人口登記數。在估計式中,二二八事件的死亡低報數將被登記總人口差額的不正常抵消:若我們將『人口成長誤差』全歸給二二八事件,就會得出二二八事件使得人口增加的謬論」,這是研究者對陳寬政的論文的看法。

「1947-1951年間台灣地區的性別死亡比例,在多數狀況下都在1.01到1.15之這個狹窄的範圍間震盪。性別死亡比例品一超出此範圍的月份,是1947年1月到1947年4月。再仔細檢查1947年的狀況,又可發現1947年3月到5月的性別死亡比例,大幅超越其他年同期的性別死亡比例。換言之,官方的死亡登記資料自身即顯示,1947年3月到5月間台灣地區發生了一些狀況,推升了男生相對於女性的死亡人數」,劉翠溶說,「這是很好的觀察」。

不過,針對評論人劉翠溶提出第4頁引文部分,作者之一的林邑軒在發表會後特別澄清原意,他表示,「這是我們對於陳寬政老師推估過程的『摘要』,而非我們對陳寬政老師研究的「評論」或「看法」。也就是說,陳老師正是認為這數字不合常理,才得出1946年年底總人口登記數不可採信的結論,才有繼續往下修正1946年年底人口數的努力」。

----------------------------------

不用講那麼多
228就是死兩萬多偷渡到台灣的外省人
死有餘辜
     
      
舊 2017-12-16, 08:08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冬之炎陽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關閉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5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