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葉子的故鄉
文章: 486
|
引用:
別說了!!! 我都有覺誤了黨哪天來心情來了....必會自行送頭的 等待著烏的劇本在呆丸上演吧 ![]() ![]() ![]() ![]()
__________________
人間近三月,往事恨悠悠...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很難大聲說話跟最高領導人被"被幫助國"罵/嘲諷是兩回事, 所以我才說他們做得很卑微. 可能是有類似處境跟心情過, 所以感同身受. 我也曾經盡力幫忙, 但自己公司也是要用錢, 後來勸對方把其中一個房子賣了好過日子被罵. 何必? 一開始就不該幫忙. 形象? 對方只會記得最後的感受. 這世界很現實, 受幫助的人不一定都會感激. === 你每天都拿錢, 突然有天拿比較少了, 乞丐就大聲叫罵的那個故事. 不能無上度的支援金錢跟武器了, 對方說要怎樣才願意談. 然後呢? 就被司機跟一堆人罵得跟狗一樣, 這種待遇何必呢? 此文章於 2022-05-16 09:26 A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再說, 多年來累積人道主義的能量, 或許這一次就會被烏克蘭消耗殆盡.
下次其它區域戰爭, 未必就會有這種支撐力度了, 要打就要散盡家產的打.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13 您的住址: California, USA
文章: 64
|
引用:
德國被罵的原因是他們的援助來得太慢。例如德國最初的援助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低於波蘭或波羅的海國家等小國的援助(最著名的案例是頭盔捐贈)直到外國抗議後才開始迎頭趕上, 所以很難擺脫不願提供幫助的形象。。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說真的, 他有義務嗎? 這就是我覺得這世界最扭曲的一點. 或許戰爭一打, 大家就忘了, 德國那之前還在處理國內大洪水.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13 您的住址: California, USA
文章: 64
|
引用:
如前面提到的這與德國在梅克爾時代試圖培養的歐洲領袖形像有關。 由於這個歐洲領導人的形象許多歐洲國家期待德國主動應對危機,但德國的反應不僅與形像不符還落後於波蘭等較弱的國家。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這也就回到了我前面提過, 道德綁架. 洪水挨餓受凍的不是人? 我說的對吧. 這世界並不講是非對錯, 而是講感受. 要德國領導階層跟烏克蘭的一樣? 去犧牲底下的人來做自己的形象外宣? 如果明理一點的人, 會曉得選哪一種. 說白一點, 如果我是德國人. 要慶幸上面的人理智的控制輸出資源. 畢竟俺才剛從水裡爬出來等飯吃. 此文章於 2022-05-16 12:56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13 您的住址: California, USA
文章: 64
|
引用:
沒有Earstorm-5網友想的那麼嚴重。 如果德國最初的援助比波蘭或波羅的海國家略大批評就不會那麼強烈了。 洪水災民確實需要援助,但德國不是一個小國,而是歐洲頂級國家,所以不是沒有能力在為烏克蘭提供資源的同時照顧洪水災民,更不用說烏克蘭需要的是軍事裝備而不是洪災援助。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31
|
梅克爾本身就是有大歐洲的觀點
所以才能勉強維持俄烏不開戰 撐到換人才爆發 川普也在公開場合對澤論司機講過 要他去好好跟普丁談俄烏問題 但司機顯然聽不進去(大局觀不足) 德國早知俄國的主要目的是奪回以前蘇聯時期失去的土地 但這卻是烏克蘭無法承受的損失 對於德國而言, 烏克蘭只要不消失, 對德國幾乎沒有影響 一旦俄國取得頓巴斯地區與南部奧德薩 就等於解決了過去數十年俄國對於工業與港口等地長期缺點 這對於美國 "遏止俄國崛起" 以控制歐洲的戰略目的是很不利的 但我沒想到的是美國的反應是如此激烈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不是嚴重與否, 其實你也有認知到所以才會後面說德國是一個大國可以兩者兼顧. 所以也才會說如果當初援助的比例如何, 這代表你比一些直接批評德國的人有反思. 因此道德綁架是確實存在的, 德國有義務或必要, 還是烏克蘭過去對德果有任何恩情? 再說了, 頂級的受災國家更之前也為了接納難民已經付出很多了, 你又不是德國部長~ 怎麼能說頂級國家就受創不算嚴重, 而且能恢復就代表不費力? 說實話外人不得而知. 烏克蘭是武器要, 錢也要, 什麼都要, 而且難民過去也要接收. === 有時候是將心比心, 如果老是當付出的人, 自然就會體會到德國已經做了付出者十幾年. 為了歐盟, 為了北約, 為了部分中東已經扛了十幾年的責任了. 所以德國能否繼續, 以及吃力與否, 兼顧與否, 這部分我覺得留給德國人自己去決定. 這才是公平的. (除非, 我能做得比德國多, 然後說德國不做的, 我來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