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551
|
引用:
得到什麼答案? 有多少人在練拳擊, 又有多少人在練詠春, 從這上面能看到什麼答案? 引用:
怎麼太極是很遜喔? 有多少人在練太極&有多少人在練詠春..... 引用:
對, 電影好不好看其實是甄子丹的關係, 電影裡面, 陳真這個虛構人物, 有李小龍在前, 李連杰在後分別發揚光大演過了, 印象太深刻, 甄子丹沒辦法演, 但是打日本人的劇情可以抄. 張三豐李連杰也拍了, 甄子丹再去打太極, 只會變成跟風. 霍元甲也被李連杰拍了...... 方世玉李連杰也二連發過, 黃飛鴻更是被李連杰發揚光大, 不是李連杰來演, 就算同一個導演, 其他同樣人馬, 都已經拍不出個名堂, 甄子丹又不可能拍惡搞版的, 真要惡搞他也沒潭校長強, 拍功夫喜劇版的又有成龍. 所以基本上比較有名可以專打日本人的人都給李連杰演過了.... 他不演葉問這個還可以消費一下 "李小龍" 的角色..... 說真的這麼容易可以拿來套用打日本人的熱血劇情角色也不多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雲軒居
文章: 354
|
引用:
不然上面那幾部是李小龍出名的啦? 人之初?,慈母淚?還是甜姐兒? 武打片才讓李小龍出名的... 還是想靠甜姐兒去好萊塢...?? 笑話... 引用:
李小龍如果那麼厲害,可以無師自通了...那還要師父做什麼? 還說到葉問去拍電影,你也不看看葉問是什麼時代的人. 瀘溝橋事變,國家在打杖,你還有時間去拍電影....不就很好笑!!! 那李小龍的徒弟,也沒去拍電影啊!! 引用:
對對,李小龍當初沒有幾位老師跟貴人相提攜,李小龍也只是中國五千連來無數武夫其中一人而已. 李小龍有今天的成就難道,都不該感謝那些老師跟經紀人? 感謝一個老師,影迷就說得好像受李小龍莫大的恩惠一樣,趕快撇清關係.... 引用:
有關係啊,事實上就是葉問教導過李小龍武學.. 不說功勞,也有啟蒙之勞. 我才不懂,你們造李小龍之神做什麼? 神都不用有老師就對了?一點尊師重道都沒有? 沾點光,影迷趕快撇清? 引用:
李小龍後期拍的武術電影,跟葉問教導的武學有沒有關係? 沒武學,李小龍會因為比賽受到賞識? 你以為李小龍是從小演戲紅到大? 再說你是李小龍嗎?連武術不是葉問教,都知道? 李小龍是黃淳樑在教導時,李小龍是拜在黃淳樑門下,還是葉問門下?葉問都不用看看說說? 再說沒有葉問,會有黃淳樑嗎? 這麼愛造李小龍神?貼金貼到發光發亮,李小龍的成就都不用老師,不用人家指導,全都是李小龍個人成就,這話也說得出... 套句你的話, 我們也追一下底 沒有嚴詠春,就沒有李小龍....所以李小龍頂多是大混混... 嚴詠春→梁博儔→梁蘭桂→黃華寶→梁二娣→梁贊→陳華順→葉問→黃淳樑→李小龍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30
|
引用:
似乎你的答案完全幾不起考驗 不管詠春拳的創始者是五枚師太或嚴詠春他們都是清朝人,傳承至今有多少個年頭? 李小龍的截拳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而且,還沒有發揚光大傳授幾人他就去世 用多少人學習來比較,豈不可笑? 中國武術不只有詠春拳,要學的多得是,葉問在中國武術界並沒有多偉大,李小龍是學了詠春拳覺得不足才參研中西方各家武學 電影好不好看?如果電影沒有李小龍聲名的加持,葉問是誰?根本就不會有電影商會去開拍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30
|
引用:
當年導演羅維把李小龍找回香港拍唐山大兄一砲而紅,並不是葉問推薦他的,唐山大兄也是只單純的動作片,也不是介紹詠春拳的電影 引用:
沒有人說李小龍是無師自通,只不過強調他不學詠春拳不見得沒有成就,中國武術門派多得很 李小龍的徒弟?史提夫麥昆,羅禮士,NBA著名球星—「天鉤」渣巴,還有李國豪算不算? 他還沒成名前收了一些名人為弟子,當時他也是在沾徒弟的光彩,這也是事實 引用:
如果要算李小龍真正在電影中成名的恩人該是"羅維",而不是葉問,不過後來李小龍跟羅維鬧翻了 引用:
我是因為主題'沒有他就沒有李小龍的曠世鉅作'覺得有點誇張,從沒有認為他是什麼神,而且,李小龍是個高傲的人,看過很多他的訪問也沒有言必提他老師葉問,只是電影為了宣傳加強他們兩人的關係作為賣點而已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29
|
引用:
按照你前面的講法截拳道應該是超越詠春&中西方各家武學的偉大武術。 這麼偉大的武術怎麼沒有千秋萬載一統江湖?詠春還是這麼多人學習? 本來就沒有人覺得詠春能代表中國武學。但是李小龍學了詠春覺得不足就能代表詠春真的不足嗎?李小龍創了個屬於他自己的武術只能說那是他個人對於武學的想法。這並不代表李小龍他自己也會抹煞詠春拳對中國武學的貢獻。 因為李小龍比較有名氣就代表李小龍比較偉大,其他人都是屁?香港電影界跟詠春拳的關係並不是因為李小龍而產生連結的。沒有李小龍之前就已經有詠春拳的電影了。 電影看了幾遍並沒有發現裡面有說葉問是個偉大的武術家,而是被大時代操弄的武術家。 如果武術家一定要偉大才能被拍成電影,那應該是沒有武術電影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551
|
引用:
那葉問是拍什麼出名的?? 事實證明, 李小龍拍電影是因為李小龍, 甘葉問什麼? 葉問過去 100 年是拍過哪部電影? 引用:
這跟有沒有無師自通有什麼關係? 重點是, 李小龍之所以有此成就, 是因為他自己的關係, 他在美國打拼這麼多年的時候, 葉問是在他旁邊督導了什麼嗎? 青出於藍不能勝於藍嗎? 如果你要這樣算, 葉問也不用提啦, 只要提一個詠春拳起使者就好. 重點是李小龍有此成就是他自己的造化, 李小龍有一套截拳道, 是他自己的造化, 李小龍還會比只有詠春拳更廣泛的博級技術, 是他自己的造化, 這些都是葉問其他徒弟所沒有的成就! 不用把這些都歸功在葉問的身上, 更何況李小龍在學詠春的時候, 葉問根本就不是負責教拳的老師. 引用:
你就是那種愛把李小龍電影成就也歸功於葉問的人阿! 事實上李小龍在電影界的成就, 的確就不是葉問的功勞, 如果是葉問的功勞, 葉問其他的弟子, 早就都成明電影界了. 引用:
那就啟蒙阿! 啟蒙跟李小龍拍電影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然你也去給葉問啟蒙一下, 看看是不是能成為國際電影明星. 引用:
李小龍的電影裡面哪一部是專打詠春拳? 你說一下好了! 引用:
所以就只要有顏詠春就好啦, 提葉問做什麼... 要按這種愚蠢的順序, 排個前五名都還沒有葉問, 重點是這一票人裡面也就一個李小龍可以跳脫 "詠春" 的框架, 可以領悟中華武術不限於門派的更高境界, 能夠成為國際電影巨星.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29
|
引用:
引用: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30
|
引用:
您也知道傳承喔?(這句話應該問你自己) 傳承需要時間,學習人數多寡時間是一個重要因素 現代人能自創武術門派請問還有誰?從沒有人說過那種武學能一統江湖,各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武術學習為要 正如葉問長子葉準一生不曾跟人打鬥,顯然他不是好勇鬥狠之輩,也不是喜愛自由摶擊之人,截拳道開宗明義就是摶擊的武術,根本就不能混為一談 李小龍偉不偉大我不清楚,電影商是因為李小龍的名氣開拍葉問的故事是無庸置疑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551
|
引用:
是沒有強弱, 偶就是要提醒你這點, 偶就是要提醒你不用拿多少人練這種白癡的數據來說嘴, 李小龍的成就, 就是在於他可以跳脫 "詠春" 的框架, 在個人的武學成就上達到 "截拳道" 的成就, 而其他一票 "葉問" 的弟子, 則沒有此成就, 本來就沒有截拳道取代詠春的事情, 是你自己跳脫不了門派的框架, 又想要扯, 才會在那想搞算人數的傻事, 事實是, 李小龍從 "詠春" 到 "截拳道"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武學境界的成長, 這才是李小龍創 "截拳道" 的意義, 也是為什麼李小龍成就比較高的原因. 引用:
這更說明了中國拳法不只詠春, 學了詠春也不表示就一定會是一個創立門派的武學大師, 葉問其他一票弟子, 並沒有成為創例門派的武學大師, 但是李小龍做到了, 這是李小龍的成就.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30
|
引用:
李小龍最後收的一個弟子黃錦銘,也是跟他時間最久的一位,本身也沒有帶技學習 從他一段訪談中可以清楚,了解李小龍最後突破就是擺脫詠春拳的框架 ----------------------------------------------------------- 這階段應是李小龍早晚期技術的一個分水嶺。為何他要將詠春的擺樁變成警戒式呢?我認為是李小龍困在原有技術無法繼續突破的瓶頸中,最終只能選擇另一種能更有效發揮自身優勢的對戰模式。我們都知道不同的體式代表著不同的作戰思維,如果詠春的樁式象徵嚴謹、保守、消耗戰,那麼截拳的警戒式要的就是奇襲、積極、一擊勝負。不能說哪種戰略較好,但由李小龍最後的選擇與其留下的黐手影片中,都能看出一個梗概,就是受限於當年短暫的學習時間,其並無法由葉問或師兄弟間磨練出夠深的詠春黐手技術。當黐手動作仍困在招式的生剋層次時,自然就會往更好、更快、更精妙的動作招法求去。可以說,李小龍的確屬於天才型的武者,在原有系統中無法突破深耕的問題,非但沒有困住他,反而更形成促使他自己另闢蹊徑的動力,最後建立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系統。 記者:很有趣,他單獨教你的內容與在西雅圖和唐人街學校教的都不同。後兩者均注重設陷、黐手和詠春的經典技術。而到1969年後都沒有了。 這裡提到一個重點。詠春有很多設定好的經典招式,會讓人在過手間掉入陷阱。然而糟就糟在如果你只是死抱著這些經典絕招,最後會發現其存在的侷限與盲點,使你無法應用至所有對手、所有狀況。所以我總是建議師弟與學生,招式動作都是假的,關鍵在於力量控制,找到一個對的控制法,什麼爛招都有其效。反之,困在招式裡,則永遠都得花費心力尋找更好的招式。 黃錦銘:在後來李振藩的單獨教學中仍有少量的詠春動作,但已不是他技術的核心。我認為他一旦開始脫離詠春之時,就開始超越詠春。他進步神速,我想當時他確信詠春技術不適合他發展的方向,真正的方向是截拳道。但詠春在早期振藩截拳道中有重要的地位。這些是我關於他的發展思路的個人觀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