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357
|
現在 Intel 會看重行動這塊!
標題要改一下, 沒有 Qualcomm, Apple! Intel 可能還在 賣 Atom.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750
|
+1...
引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沒有第1顆Athelon 1G超過Intel,如果沒有K7 1700+的那一段,如果沒有K8的輝煌,真的只怕大家都還在用噴火龍呢.... 只希望amd不要再搞什麼模塊了,好好地把研發能量集中火力,不求對上I7,只要效能能跟I5一拚,在價位上只要比i社有cp值,相信還是可以扳回一城的... (明明1155-1150-1151,腳位上真的有必要這樣子搞嗎?!I社可真有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
1.價格會隨著時間而變,價值則存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彼此的價格和價值取得交集時,自然是東西的合理價位. 2.弟不是專業賣家。所以賣東西大多都是少數一二件自己升級或者用不到的東西,絕對不會一次賣十幾二十件;不會以不符行情超低價錢要你上勾。更別依歹徒指示去ATM操作,什麼分期或退款!--如果有,那一定是詐諞,絕對不是我。千萬不要上當受騙!若交易連絡過程有疑慮請務必要再三求證,才不會被那些詐騙集團坑騙!弟大多數都以面交為主!切記-------被某大型拍賣網站的不負責任與超多詐騙嚇到有感!!!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58
|
引用:
基本上只要是支援c language寫的app幾乎都能直接從binary call出相對應的code 除了windows外幾乎所有的kernel都支援multi binary所以baytrail/broardwell可以在android/ios上跑arm code而同樣的snapdragon/a7/a8都可以跑x86 code(記住是直接在binary中把code轉換再run/execute, 不是疊床架屋的emulation )這也不是新聞了 而且就算有些app的binary不能直接轉換也沒關係 hardware virtualization(vt-x)可以讓cpu執行emulation而performance penalty極為輕微. mac os事實上其kernel支援至少4種架構的binary. 68k, alpha在os x開始就終止支援 powerpc, mips雖然不公開支援但是其binary仍保存下來 arm的支援雖然沒有官方的承認但是apple早在10.6就加入arm的binary 加上apple開發了cyclone這種ipc上徹底超越haswell的怪物 只要cyclone(a7/a8)一旦成熟apple可能便會拋棄intel的x86 這也是為何skylake so hype的原因 畢竟其功再此一役. 如果skylake無法再提供如prescott到conroe那樣的單緒/ipc/performance per watt效能增長的話intel將會永遠失去apple 如果intel一直顧慮所謂antitrust而不有所為的話整個x86滅亡是指日可待的. 而amd已經成了x86進化的最大障礙 現在就算是弱暴的snap dragon在跑x86 code上也幾乎壓倒piledriver 而amd僅能做的只能拉更高時脈讓單緒不要那麼難看但是功耗變很糟糕. 就這樣來說當amd連隨便一個異架購的cpu都跑的比他原生的好跟穩我就不相信amd有其存在的價值了而antitrust也站不穩因為有太多替代amd的方案一味的替amd辯護只會害了整個x86. 而amd為你們這群看戲的鄉民而得已殘喘而不思長進 少了amd也讓intel無後顧之憂全力跟apple/qualcomm拼架構之爭. 甚至改良x86從8086, 80386以來弊端如remove segmentation跟more general purpose register. 回到amd一直強調未來x86應該要是更多核多緒 可是只要摸過compile/assambly都知道多核多緒只是讓少部份人在高潮的玄學 也解決不了大部分的軟體無法善用多緒的問題(所有的call, draw, interrupt仍然只能由core0執行) 只因為支援多緒而造成軟體肥大與增加complexity跟成本也會讓developer失去對x86以往的支持. 更不用說本身夠爛的單核效能本來就沒有什麼競爭力只靠堆核心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而對8核心以上抱有崇景的人大多對是compiling完全沒概念的玩家思維 想憑靠海量core, ram, i/o, ssd加暴力上6GHZ+時脈來實做效能只有滿腦只打game的玩家才會有的心態. 至於製程優勢只能降低功耗與成本, 如果架構爛也會被打爆 例子如130nm a64打爆90nm prescott, 90nm san diego抄了65nm presler. 350nm p55c打爆250nm cyrix mediagx. 所以只要有好架構其製程優勢才能體現 而不是從on paper中以為die shrink就可以贏對方了 沒那麼簡單. 引用:
在同樣barcelona架構下 thuban/deneb(p2)從agena(P1)ipc上增長20%而agena比a64 san diego快15%. 115% x 1120% =138% 所以thuban/deneb等於是比san diego快38% 可是同期conroe同頻贏san diego 40%而wolfdale/yorkfield又比conroe快5%也就是140% x 105% = 147% 所以wolfdale/yorkfield比san diego快47% 而別提nehalem比yorkfield快20%了而sandy bridge又比nehalem快30%....更不用說當年amd還是用p2 x4 980用三年的時間才贏 qx9770而且時脈還比qx9770高了500mhz... 到底多小超才能不輸core i 啊? 現在回到bulldozer/piledriver. 據析單緒同頻只有deneb 60% 所以138% x60% = 82.8% of san siego 而 hawell同頻單緒是 140% x 105% x 120% x 130% x 105% x 105% = 2.528x san diego /0.828 = 3.05x bulldozer 而apple a8同頻單緒是跟broadwell持平也就是5%+ over haswell所以等於3.2x bulldozer....到底什麼爛公司才會推出如此糟糕的產品...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碗公裡
文章: 668
|
引用:
我也+1 沒有AMD,I社也沒有賽揚價位的產品給學生參考! 當時買奔騰又貴桑桑(我還是捏卵蛋下去買了 ![]() 不過P4-478當時有競爭`價位親民的,應該只有主機板晶片吧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2,913
|
引用:
印象中Slot-1 P3時代賽揚比K6-2還要貴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碗公裡
文章: 668
|
引用:
我猜當時大概還是有點看不起A社(或技術層面`或品牌價值), 所以低階產品還是跟A社有距離($)... 可是最後應該是萬萬沒想到A社還是給了I社壓力, 時間一久,$就開始拉近了(我猜的啦) 總之市場這東西,只要有競爭對手的存在, 打的越激烈,占便宜的就會是消費者... 所以大家還一致認為中油跟台塑在交相賊 ![]()
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章於 2015-04-19 11:22 PM 被 嗶雞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272
|
引用:
不知道是不是把如果對手徹底打垮只剩一家獨大的話 反而會被安上反托拉斯法的罪名?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板橋
文章: 5,107
|
引用:
2000年左右,鵝拿辦公室一台440BX+第一代Celeron 300(沒有L2 cache那代 ![]() ![]() ![]() ![]()
__________________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Kimagure Orange Road
文章: 401
|
引用:
您太認真了(茶)... 另外, Cyrix一直到"死掉"之前, 就算是6x86MX(M II)處理器製程應該都還停留在IBM的0.35微米製程, MediaGX雖然算是x86處理器, 不過僅是提供給低階市場的整合型系統使用(這種定位的貨色不被P55C打爆才有鬼哩...), 當時的主流CPU產品製程都沒上到0.25微米製程了, 這種聊勝於無的產品應該是更沒機會使用新製程哩XD 沒留一堆0.4微米製程的庫存就偷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427
|
引用:
當時intel還有分cache不同延遲的, 明明是同一架構的晶片, 入門級CPU cache的存取延遲是好幾個周期, 中高階的是1個周期.... 真的超神的設計XD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