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nexuse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16
引用:
作者P&W
不好意思,我之前就是作汽車的,我不同意少了品保車價可以少1/3,如果你知道車子的製程控管才是重點,而不是檢驗才是重點的話,汽車界有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品質是做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這樣大量的生產,你不可能靠IQC or IPQC來控管,那是蠢到家的手法,現代車廠建立的FMEA不是寫假的,每個製程風險都管的死死的..........

另外若有隱藏成本沒算到,年度會計要幫你查帳的時候你就死了,特別是上市上櫃公司,法律都規定要揭露所有成本,那來的隱藏成本?沒揭露你就得吃牢飯,要框去框這邊的哪幾個沒出社會的,不要來框我這個出社會都快三十年的老鳥好嗎?........

模具以前我手上就有幾百套在管,我說的價格可是包含模具攤提的,不要說上百萬,模具幾千萬的都有,不過零件全部攤提進去了,廠商跟原廠都在玩諜對諜,成本都抓很緊的,你會有隱形成本,會計單位可一點也不傻........


我所謂的隱藏成本,指的是一般消費者所接觸不到的,
汽車製造產業是一個很精算的產業,精實的程度其實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當初我在做TPM的時候,我要算到每一件庫存佔到的廠房空間所產生的
利息損失,那個是用小數點後面4、5位數在算的。
這種虛面的損失並會在會計計算裡的,那是可以賺,但是賺不到的機會成
本損失。

基本上,製程管制的源頭本來就是品保,開發後的量產的產品由品保確立
允收標準後,再下展到製造端確立製程條件及製程檢驗標準,也就是說,
以前的製造人員只要負責生產製造就好了,但後來品保的觀念介入後,製造
人員也要身兼品檢員的角色。

不管是D-FMEA或P-FMEA,FMEA就是ISO:9001/TS16949所要求的不是嗎?
品保所談的,不就是企業所有活動所造成的產品品質風險管控嗎?
不管是開發或只是生產、原物料採購甚至銷售,只要跟產品品質相關的,都
涵蓋在品保的風險管控裡不是嗎?

當然,現代品保的觀念也做了一些轉換,品保的目的是確保企業的永續經營,
所以物有所值是必然的要求,物沒所值當然是品保的責任,

但是,物超所值才是現代品保的大忌。(有點開玩笑,不過也有點真實)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環島一週 需時22小時 全長1000公里
高速公路380公里再加上瑞濱到高雄的海岸公路
中間休息4小時
舊 2016-10-13, 03:23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xuse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老柏(第四)
很多人算成本都只算材料費的,除了製造費之外連銷售、運送都不算

你這個算是製造費上的成本,說的真詳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還有我記得沒錯的話,日本很多汽車標出的價錢都有含補助扣掉後,日本對自己國家的汽車保護也不輸台灣,在日本買日本車比買外國車便宜很多


我算的是車廠購入跟販售價格哦,日本那款車有補助你可以說出來啊,何必說的這樣隱晦?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10-13, 03:52 PM #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nexuse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16
基本上,目前的汽車開發生產大概分為三大系,美系、歐系跟日系。
美系以前是大開大闔,反正量大,車子設計開發只要大,後來遇到日系
入侵跟景氣影響大幅衰退,才開始注意到成本這一塊,從克萊斯勒的
6 Sigma跟GM與豐田合作引進品質成本管控的概念。

日系車的開發是完全的整體成本概念,由市場訊息訂定車型及售價後,
由售價反推總成本,在由總成本開始分拆各系統的成本,接下去分拆
各零組件的成本。也就是說,日系車在開發決定階段,就已經把各零組件
的成本給定下來了。也因為如此,所以日本車的汽車給人的感覺就是會很
均衡,你很難看到某一系統,如底盤比引擎好,或性能好但舒適性差,
反正你看到的日系車就是各部件系統的水準都差不多,你可以說都是
一般好或一般爛,但也因為各部件的均衡度夠,所以耐用度也會跟者提升,
爛底盤就是搭配這樣的爛馬力,要壞也難。

德國車則是車型確定後,各部件開始開發,開發到最後才開始整合,但這個
時候通常都是成本超支,所以開始進行成本合理化的動作(是的,COST
DOWN在汽車產業的翻譯是叫成本合理化,聽聽,是不是比降低成本好聽)
這時候就看哪個零組件倒楣了,但是就算沒被挑到,也可能因為零組件設計
的規格差異,導致零組件常出問題,量產後再針對問題點修正。
但德國車的這個模式可以讓你買到的車可能有某一個部件特別好。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環島一週 需時22小時 全長1000公里
高速公路380公里再加上瑞濱到高雄的海岸公路
中間休息4小時
舊 2016-10-13, 03:56 PM #8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xuse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nexuse
我所謂的隱藏成本,指的是一般消費者所接觸不到的,
汽車製造產業是一個很精算的產業,精實的程度其實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當初我在做TPM的時候,我要算到每一件庫存佔到的廠房空間所產生的
利息損失,那個是用小數點後面4、5位數在算的。
這種虛面的損失並會在會計計算裡的,那是可以賺,但是賺不到的機會成
本損失。

基本上,製程管制的源頭本來就是品保,開發後的量產的產品由品保確立
允收標準後,再下展到製造端確立製程條件及製程檢驗標準,也就是說,
以前的製造人員只要負責生產製造就好了,但後來品保的觀念介入後,製造
人員也要身兼品檢員的角色。

不管是D-FMEA或P-FMEA,FMEA就是ISO:9001/TS16949所要求的不是嗎?
品保所談的,不就是企業所有活動所造成的產品品質風險管控嗎?
不管是開發或只是生產、原物料採購甚至銷售,只要跟產品品質相關的,都
涵蓋在品保的風險管控裡不是...


成本其中一塊就是我在管的,汽車業是成本非常精算,所以不會有隱藏成本這種事實存在,PFMEA管理也是我的工作範圍,品保成本沒有你想像中的高,就是因為有了D/PFMEA兩者的良好控管,所以在製造時問題很少,沒聽過6個標準差嗎?這就是車廠的目標,目前約在5左右徘徊~

汽車的零件廠商說過句很難聽的話,都是論斤秤兩在賣的,他們說的沒錯,因為精算到購入零件必須以當是的材料牌價購入,廠商才願意賣,就知道購入價格有多低,舉例來說ABS總成件在以前,二十年前車廠購入一顆就要五百美金,但這些年系統商的努力下,一顆已經低於一百美金,連Yaw sensor都包含進去了,如果你懂我說的,你就會知道車子成本有多便宜,而且是年年下降不是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10-13, 04:04 PM #8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nexuse
基本上,目前的汽車開發生產大概分為三大系,美系、歐系跟日系。
美系以前是大開大闔,反正量大,車子設計開發只要大,後來遇到日系
入侵跟景氣影響大幅衰退,才開始注意到成本這一塊,從克萊斯勒的
6 Sigma跟GM與豐田合作引進品質成本管控的概念。

日系車的開發是完全的整體成本概念,由市場訊息訂定車型及售價後,
由售價反推總成本,在由總成本開始分拆各系統的成本,接下去分拆
各零組件的成本。也就是說,日系車在開發決定階段,就已經把各零組件
的成本給定下來了。也因為如此,所以日本車的汽車給人的感覺就是會很
均衡,你很難看到某一系統,如底盤比引擎好,或性能好但舒適性差,
反正你看到的日系車就是各部件系統的水準都差不多,你可以說都是
一般好或一般爛,但也因為各部件的均衡度夠,所以耐用度也會跟者提升,
爛底盤就是搭配這樣的爛馬力,要壞也難。

德國車則是車型確定後...


開發手法都是一樣的,都是走APQP,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規範也都是大同小異,只有設計概念有差,日本人講究穩定,所以上面零件普遍都是成熟產品,連CAN BUS都是走半套,德國人愛新科技,上面都是很新的技術,連燈光、窗戶都可以透過CAN BUS控制,跟你說的完全不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10-13, 04:12 PM #8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bbgun
國產應稅貨物的完稅價格係以產製廠商之銷售價格減除內含貨物稅額計算之;亦即:

公式:銷售價格/1*貨物稅率

以上關務署複製貼上 出廠價格你發明的啊?
海運來講。運送人有責任限制跟免責條款護體,所以還沒看過沒含insurance的報單。其實有沒有含也沒差。因為金額通常不高,不會對稅基產生很大變化。
另外~為什麼覺得你很年輕是在貶損你?還要我算你的毛?生活壓力很大嗎?


你在咬文嚼字嗎?還是跟公家機關過不去?

你以為銷售價格就是零售價嗎?.........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10-13, 04:15 P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nexuse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16
引用:
作者P&W
成本其中一塊就是我在管的,汽車業是成本非常精算,所以不會有隱藏成本這種事實存在,PFMEA管理也是我的工作範圍,品保成本沒有你想像中的高,就是因為有了D/PFMEA兩者的良好控管,所以在製造時問題很少,沒聽過6個標準差嗎?這就是車廠的目標,目前約在5左右徘徊~

汽車的零件廠商說過句很難聽的話,都是論斤秤兩在賣的,他們說的沒錯,因為精算到購入零件必須以當是的材料牌價購入,廠商才願意賣,就知道購入價格有多低,舉例來說ABS總成件在以前,二十年前車廠購入一顆就要五百美金,但這些年系統商的努力下,一顆已經低於一百美金,連Yaw sensor都包含進去了,如果你懂我說的,你就會知道車子成本有多便宜,而且是年年下降不是上升!


我懂汽車的實體零組件的生產成本很低,可是我所指的隱藏成本(或隱性成本)是一般
大眾所不會關心的,車廠因為汽車的安全或維護妥善行駛所付出的成本。

我在一家出貨給歐洲AM市場的底盤零組件廠待過,你看到出貨的價格跟當地販售的
價格,可能會髒話連篇,買10歐元的貨可以賣30歐元以上,甚至50歐元。這個還
是AM市場,更不用說OE的了。所以那時的老闆打死不做OE的市場。

可是你知道那些通路商要存多少貨嗎?短短的幾年間,就有兩家大型的通路商,而且
算是泛歐洲的通路商活不下去,因為周轉轉不過來。汽車維修是有時效性的,只要你
這家沒貨,我就是換一家叫,久了,這個客戶就斷了。

曾經,因為一隻BMW的low control arm 在德國斷掉,搞得德國跟台灣兩邊雞飛狗跳,
大頭們都要飛過去了。一隻鋁鍛下支臂,付出了快50萬台幣才解決,還不算後面的
該批進貨原料全面回收的成本,那隻下支臂的出貨價格還不到台幣500元。印象深刻
的是德國坐一次救護車要1千多歐元。
更早之前有一批三角架出問題,除了通路全面回收外,還要拜託人去維修廠問已經
裝了的客戶們的資料,請他們回來換並且要給補償。

我可以理解你所說的車廠的進貨成本跟售價,不管是整車或零組件單賣的價格不成
比例,我也絕對同意現代車廠是越賺越離譜,而且對零組件廠商的壓榨也越來越大
,可是我建議對於車廠隱藏在背後的開發成本(那都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在算的),
安全品質成本(車廠是可以對零組件廠商求償,可是對商譽的損失)也要考量進去。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環島一週 需時22小時 全長1000公里
高速公路380公里再加上瑞濱到高雄的海岸公路
中間休息4小時

此文章於 2016-10-13 04:52 PM 被 nexuse 編輯.
舊 2016-10-13, 04:46 PM #8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xuse離線中  
藍色 憂鬱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5
文章: 7
5+2人座百萬內能選的車不多啦

這台車跟wish比 連備胎都沒了


別說人盤子 不然你推薦5+2人座 或是7人座沒有那麼盤子的車

此文章於 2016-10-13 05:26 PM 被 藍色 憂鬱 編輯.
舊 2016-10-13, 05:24 PM #8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藍色 憂鬱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nexuse
我懂汽車的實體零組件的生產成本很低,可是我所指的隱藏成本(或隱性成本)是一般
大眾所不會關心的,車廠因為汽車的安全或維護妥善行駛所付出的成本。

我在一家出貨給歐洲AM市場的底盤零組件廠待過,你看到出貨的價格跟當地販售的
價格,可能會髒話連篇,買10歐元的貨可以賣30歐元以上,甚至50歐元。這個還
是AM市場,更不用說OE的了。所以那時的老闆打死不做OE的市場。

可是你知道那些通路商要存多少貨嗎?短短的幾年間,就有兩家大型的通路商,而且
算是泛歐洲的通路商活不下去,因為周轉轉不過來。汽車維修是有時效性的,只要你
這家沒貨,我就是換一家叫,久了,這個客戶就斷了。

曾經,因為一隻BMW的low control arm 在德國斷掉,搞得德國跟台灣兩邊雞飛狗跳,
大頭們都要飛過去了。一隻鋁鍛下支臂,付出了快50萬台幣才解決,還不算後面的
該批進貨原料全面回收的成本,那隻下支臂的出貨...


這些零件問題都會努力轉移給廠商的,你放心好了,大多絕對跟車廠無關,包含人力費用跟一切的開銷,我就簽過類似的協議,更別說這跟販賣價格來比較根本是九牛一毛,早就在客服端的規劃裡面了,還是那句話,沒有隱藏成本,成本控制是上市上櫃公司的要務之一,你不要繼續開這種玩笑了.....

另外庫存費用原本就在管銷費用裡面,沒聽過JIT嗎?你以為車廠把這個成本轉給誰了?.......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10-13, 05:51 PM #8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小肥羊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您的住址: Republic of Chunghwa (ROC)
文章: 84
引用:
作者nexuse
...
我有時候會跟朋友說,如果汽車撤掉品保品管相關人員及程序,車價
至少可以少掉三分之一。

前面講的頭頭是道,後面.....
哈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
小肥羊是提醒自己在台灣不要被無良商人當肥羊宰。
騙創投的訣竅不在你的企劃多漂亮,在你能不能騙進第一個大咖投你,只要有一個頂峰大咖投你,其他創投就會無腦搶了。而頂峰大咖真的那麼聰明睿智眼光準確嗎?才怪,他是靠一個成功的投資抵掉二十個看走眼的失敗而已。
舊 2016-10-13, 06:59 PM #9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肥羊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1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