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力行三號
文章: 613
|
引用:
小弟不是大大啦, 也不是真正的音效專業. 只不過這幾年一直還保持習慣, 喜歡上PCDVD看看哈拉區,跟看看有沒有特價的SSD, 隨身碟跟隨身卡可以敗, 比起其他網站, 也對PCDVD 存在一種自己認定的情感. ![]() ![]() 以前確實很少PO文, 不過這陣子心血來潮PO了一些文後, 看起來是弊大於利 ![]() 很謝謝你的鼓勵, 我決定還是回去原來的狀態, 不主動發分享文章了,這樣對我身心也輕鬆些. 最後還是推薦站友兩個外國網站, DIYAUDIO 以及CA, 上面雖然不能說全部都是專業的分享, 但是比起台灣幾個類似網站, 還是多了很多有用的訊息與第一手的消息. For all's information.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希望看到PCDVD變成一言堂 原來壞人清單是這麼用的 ![]() 創造論點? 演化論點? 舉例來說, 我可不認為教徒與達爾文信徒間,在彼此都沒有100% 的證據前,動不動就要單挑對方,輸的吃XXX. ![]() 如果可以先自己設計一個科學實驗, 證明90%的人都聽不出差別時,而且通過測謊與腦波測試.也許有站友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不要實事求是證明自己是那少數的10%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力行三號
文章: 613
|
引用:
我自己也曾經期待過D類的擴大機, 現在隨身系統應用上發展的都不錯, 只不過二聲道如您分享, 確實當時混搭西裝對我是最好的選擇了. 至少在類比端也讓我暫時退燒了. RME 我只有一片PCI 規格的9632, 當時因為不看重電腦當訊源, 所以沒試過LVDS 輸出, 後來換MB 沒有PCI slot, 現在也不方便試了. 目前用電腦當訊源還是撥放耳機為主, 想拿來接二聲道真的是覺得手機或IPAD remote control 超方便的,也好奇想試試DSD, 所以又燒了一下. Anyway, 以後可以多用私訊討論喔, 我不太想在音效版上PO文了!! ![]()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希望看到PCDVD變成一言堂 原來壞人清單是這麼用的 ![]() 創造論點? 演化論點? 舉例來說, 我可不認為教徒與達爾文信徒間,在彼此都沒有100% 的證據前,動不動就要單挑對方,輸的吃XXX. ![]() 如果可以先自己設計一個科學實驗, 證明90%的人都聽不出差別時,而且通過測謊與腦波測試.也許有站友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不要實事求是證明自己是那少數的10%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75
|
引用:
不懂你在說什麼?USB傳輸的是數位信號,和類比本來就無關,不管mc3+的功能是clock還是你說的GI,調整的都是數位信號,如果數位沒類比重要,請問你買來幹嘛? 數位、DA到類比,這三關是等重的,記得以前這裡的錯誤觀念是DA最重要,讓我覺得很好笑,沒想到現在又跑出類比最重要,除非你只玩LP,否則未免太偏頗。 忘了說,我是第一代MC3+的用戶,現在已經賣了,作為時鐘,MC3+只能算是家用級的產品。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力行三號
文章: 613
|
引用:
謝謝指教, 雖然剛說要克制自己在音效版PO 文, 但是你的分享太重要了, 忍不住還是要來回文表示感謝. 原來DA 給他什麼數位訊號, 對於轉換出的類比訊號一點關係都沒有. 筆記了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希望看到PCDVD變成一言堂 原來壞人清單是這麼用的 ![]() 創造論點? 演化論點? 舉例來說, 我可不認為教徒與達爾文信徒間,在彼此都沒有100% 的證據前,動不動就要單挑對方,輸的吃XXX. ![]() 如果可以先自己設計一個科學實驗, 證明90%的人都聽不出差別時,而且通過測謊與腦波測試.也許有站友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不要實事求是證明自己是那少數的10% ![]()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桃園市
文章: 2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675
|
引用:
D類擴大機推出來的聲音硬的跟石頭一樣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太多英文沒時間看,不知道大大能否介紹一下他怎麼測試的?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怎麼常常搞到最後都要來這套? 看的時在有點膩 ![]() 沒人說一點關係都沒有吧 USB傳輸的是數位訊號(這先別扯說他是利用類比形式的訊號之類的巴拉巴拉) 沒解碼之前誰曉得他是什麼? 難道這位大大可以直接聽USB的數位訊號? 數位/類比轉換後才變成類比訊號輸出 沒有轉換,就一丈差九尺了 這邊有個弔詭的 時間準確問題 古早同步傳輸會有問題,就是音響達人言必稱的jitter 現在非同步時代,問題改善很多 我沒特異功能,所以沒辦法聽聲辨基, 不知道哪位大大願意現身發功,當場分辨jitter差異,沒能給數據也沒關係 聽聲辨機即可 在嚴謹的科學方法下,分辨準確度有9成,我當場把DAC板子拆碎吃下去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75
|
引用:
你到底在硬凹什麼?是你說類比重於數位,我說二者等重,你的臉拉不下來了嗎?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82
|
在友站看到有人po這篇
純分享,沒有要戰,只是覺得很有趣 http://cranesong.com/jitter_1.html 這裡有加了jitter的錄音文件,有人形容加了jitter的錄音好似微風裡的湖面倒影,低jitter的錄音好似真空裡的湖面倒影 我個人的經驗是Jitter一定會影響聲音,但是正面的或負面的就看個人的聽感了 曾經有試過,相同機器下去換OSC.. 換之前是用原本一般的osc,用5052b量jitter,jitter大到10幾ps.. 換成OCXO在量一遍,降到300多fs. 換成OCXO細節較多. 但聽起來整體還是原本的osc較好聽, 所以後來又換回原本的OSC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