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On Chip
文章: 2,202
|
引用:
當然一定也是有一部分的人是剛好進去 "後來有起來" 的豬屎屋 而且不用到你講的那麼久遠之前, 之前ptt就有一篇了 2004年退伍, 學歷只有大同電機系, 進去mstar, 2010年底離職, 2013年5月出來發文 https://www.ptt.cc/man/Tech_Job/D1B...5447.A.132.html 但也要耐著住這種辛勞 此文章於 2014-08-26 01:42 PM 被 firmware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4 您的住址: 某個不大不小的島
文章: 628
|
引用:
這是真的, MTK在2000/2001/2002/2003 給的數字非常誇張, 就算是新人也是年薪8位數字.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我想這一點就是聯發科上面一些老大的想法 但是............就是這種想法造成聯發科接下來會發生很多事 比台灣其他公司給的多,不會跳去台灣其它公司 但會直接跳到其它國家的公司 對岸更狠,不但挖人,還要連公司機密一起挖 反正現在讓人背叛的代價便宜很多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新竹/台北
文章: 652
|
引用:
要挖始終都可以挖的, 因為如果只要挖少數人, 絕對可以給超高價碼, 像是台幣直接換人民幣, 年薪兩百萬的跳成一千萬, 聯發科怎麼跟? 而且你跟了還會破壞本身的薪資結構, 造成內部不平衡的隱憂. 老實說被挖走幾個人根本不是重點, 就算洩密好了, 系統這麼複雜, 不是幾個人能處理得了的. 公司文化的相容性也是個問題, 不是橫向移植就可行. 如果這麼好弄, 那台灣也來挖幾個美國大公司的,看看能不能搞出一樣業務. 或者這麼看, 你正正當當的整家公司併購過來, 後來完全失敗的例子多得是. 更不用講只找來一小部分的人.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你這種說法已經前後矛盾了,邏輯有問題啊 人少了,挖的機密就不夠多 人多了,甚至整個團隊挖走,就可以挖到完整的機密 所以當初 比亞迪 就一次挖了鴻海400人!!!!! 重點就是,不能被一次挖走大量的人!!! 你說的"因為如果只要挖少數人, 絕對可以給超高價碼" 你自已就已經打自已臉了 提高薪資就是讓對手挖人的代價提高,無法一次挖大量的人過去 當薪資少到可以讓大多數人都願意帶著營業機密去投對手時 那就救也救不回來了 而且直接挖角比併購公司省錢多了,尤其是公司資產是人才跟研發成果的時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