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15
|
引用:
應該是德國人最先提出概念並成功 不過後來老美最強 老美當然宣揚自己發明的 其他國家也比較容易受老美的宣傳而信以為真 "以德國人奧托·李林達爾為代表的一方則認為應首先通過試飛無動力的滑翔機解決飛機設計的問題和培養飛行員的操縱技術。在效率較高、體積小而相對輕巧的內燃機出現以後蘭利曾在他的飛機場號上安裝了大馬力發動機嘗試載人飛行,但由於飛機的機翼設計和操縱系統不成熟,兩次嘗試均告失敗。而李林達爾則在1891年和弟弟一起製作了一架滑翔機,成功飛過30m的距離" 萊特兄弟試飛成功是1903 晚了人家12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A9%BA%E5%8F%B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引用:
我前面沒說過「宇宙探索是無意義」、也沒說過「能源危機」,為何你老是愛跳針? 「軌道太陽能」可行性遠比「光年旅行」高,雖然軌道上的維護成本(太空垃圾太多)是否合算恐怕還很有商確的餘地,但至少不是單純的「幻想」,但我前面說的並不是「軌道太陽能」呀? 你覺得「便利貼」或「飛機」的技術能跟「光年旅行」需要的技術相提並論嗎?科學家三十年前就提出第五代電腦計畫(人工智能),如今成果何在?科學家的假說或理論包山包海,真正被證明或實現的又有多少?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引用:
其實這很難講. 揠苗助長可能欲速則不達. 100年的時間很短, 約莫才兩三代而已. 真的已沒 希望的時候, 失控 揮霍 放棄 暴動 掠奪 我覺得會是很多一般民眾的選項. 科技要在全面 動盪的環境發展也是不易的(戰爭也只縮限在幾國間). 我了解 有壓力就有動力的意思, 只是時間太短可能適得其反. 能上太空還得要有去處長住才是完整解答, 時間就算拉到500年 後, 也都已是火燒屁股的急迫了.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1,370
|
飛的到再說..............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572
|
引用:
就是因為沒有人作過,才需要研究不是嗎? 就算真的有一天,人類發現這個宇宙不存在這種方法,UFO也不是外星人的訪客,只是人類的惡作劇 這不也是一種成長嗎? 況且追求過程中能得到什麼對其他領域有幫助的科技,又有誰能肯定是無呢? 例如現在醫學上很常見的核磁共振 理論誕生背景也與Edward Mills Purcell在進行宇宙物質研究時有非常大的關聯 此文章於 2013-04-22 07:26 AM 被 暴君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引用:
狂傲的科學家曾說過科學萬能、人定勝天,如今不過數百年就已把人類帶向毀滅邊緣,如此科學與癌症何異? 北極融冰,有影響力的大咖們想的不是挽救環境,而是如何鑽勘更多油田,瘋狂若此,人類何有未來? 若把宇宙比為人類,地球就是微塵,地球上的人類不過是微塵上的細菌,細菌的科學再高明,也永遠無法理解人類是甚麼!就像只要一碰觸「意識、思維、靈魂」這類黑盒子領域,科學立刻變成三歲小孩,人類連自己都不瞭解,焉能瞭解宇宙?是故智者知天認命、安貧樂道,愚者(指偽科學家及其假說的信奉者)狂妄自大、自以為無所不能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貝爾卡絕對防禦戰略空域 B7R
文章: 1,958
|
上述網友的討論有點像是伽利略2中第一集湯川學與教祖的論辨...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其實就只是保守一點的思想vs想像開放一點的思想
但是我仍然不認為"有夢想"和"認清現實"是兩件必須"二擇一"的東西 對於科學家而言, 就是必須先"認清現實"才能發展出人類沒辦法想像出的"超現實"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引用:
我認為地球上的人類還在發展過程, 就像踏入青春期的少年, know something , but not everything, 已有能力創造出不少東西, 初有所成 意氣風發, 但仍有很多要成長的. 未來還有更成熟更有智慧的可能性. 反科學 對現在的世界並不可行, 絕大多數的人都已受惠於科技的發展, 但也忽略該節制 該檢討的地方而付出其他代價與造成副作用. 很諷刺的, 舒緩這些現況, 很多也需要科技 的力量去扭轉矯正. 光靠清心寡慾 安貧樂道 也無法克服所有問題. 現下不如去加強體悟 人類自己的使命與能力該如何使用才對地球與人類社群整體有更大的福祉. 唯物 唯心 並不需要互斥, 不是 剛能斷柔 與 柔能克剛 之間的爭執, 剛柔並濟方得治道.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5
|
![]() 科幻片中的曲速引擎已經有理論基礎了
阿庫別瑞引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C%95%E6%93%8E 不過目前只是數學模型,我們得在現實中找到奇異物質 原始論文 http://arxiv.org/abs/gr-qc/0009013 萊特兄弟那個年代的確也類似現在 數學模型證明飛行可行 可惜關鍵零件就是無法滿足理論模型中的要求 至到有新型的機翼和螺旋槳才解決 不過當時大家有信心實驗,因為我們有大自然可以效法,很多鳥類都會飛行 奇異物質現在沒人觀察過,不知道往那邊找啊 有人推論可能在宇宙的極限環境,比如中子星 但是沒有採集比飛過去難更多倍吧 此文章於 2013-04-22 10:18 AM 被 wojackbb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