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409
|
引用:
那便奇怪了, 最佔用路面資源和最沒有效率的本來就是小轎車, 現在反而變相開闢專用車道給它們, 而相反收窄了商用車輛的路面使用, 結果是將貨車等商營車輛逼入了橫街裡, 結果將會是橫街給堵死, 接著災情擴大最後連大街也跟著堵死。 另外如果可以下這麼多行政指令來控制路面的使用權, 那不如直接用行政指令來解決問題, 例如學廣州的禁止自行車進入市區, 又或如新加坡的單雙日小轎車限制使用, 效用豈不更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409
|
引用:
不要忘記不是只有一輛公車在路面上, 少則幾十輛, 多則過百輛, 要全部配合交通號誌電腦管控, 那要多大的工程, 又會造成路上交通的多大混亂? 那不如使用公車專用通道, 而所有車輛遇到公車就像遇到救護車一樣, 全部要迴避讓路, 否則一律重罰, 豈不更有效率。 ![]() 而這種設計是怎樣鼓勵大家都搭大眾運輸系統? 以造成路面交通運輸的大混亂來鼓勵大家改搭大眾運輸系統? 最後是公車通過的時間就算是10秒鐘, 但交通信號要不要預先變動, 其他所有的車輛都要慢駛再停下來, 然後在公車通過後再加速向前, 這段時間的延誤可不止10秒鐘這樣短吧。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783
|
![]() 整串看完問題其實很簡單.
問題就是立體公車下面與旁邊的車要怎辦.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 你駕駛人有正確觀念以及"良好的路面道德觀念", 這問題說真的不大. 我相信歐美如果建造這種巴士是ok的. 但是大陸or台灣? 別鬧了, 絕對三天兩頭撞死人或是撞車. ![]() 我曾經坐過兩三台計程車他們跟我講的觀念是. 幹! 公車你看到就是不要讓他! 就要跟他擠! 他沒那個種! 我坐過N台計程車, 切閃的程度是真的讓我覺得沒讓這些人去賽車學校好好受訓練去國外參加F1真的很可惜. 依照這種開車氣勢沒冠軍絕對也有亞軍. 機車就更不用說了. 不管有馬路上有幾道. "通通都是機車道". 所以問題很簡單, 解決方式也很簡單, 看國家爾爾. 此文章於 2010-09-07 09:49 PM 被 慕凡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你到底有沒有在看影片跟我的說明阿........ ![]() ![]() ![]() 這種設計就是為了低價與取代捷運而設計,但是又不怕路上塞車,你卻說不如使用公車專用通道,證明你影片根本沒在仔細看,人家影片開宗名義就說了,真搞不清楚你在花啥米∼∼ ![]() 拜託你要是不想認真探討,你就不要再引我的言,你這樣不看又不思考我真的不想跟你講∼∼ ![]()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760
|
引用:
現在很多BRT系統都是用專用道加上號誌控制 發車間距控制好可以算好一路都綠燈而且也不大影響旁邊的路 現在這個可以把專用道省下來 讓一般車輛和公車可以共用一個車道不互相干擾 其實算不錯的想法 尤其是台中中港路這種整個都是直線的路線還蠻適合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3
|
這一串我看到了拚命從技術細節上否定創意
這只是停留在一種概念設計階段,必然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甚至要從根本上革命現有的交通體系 也許現有的成型都市已經很難運用這個概念 但中國有海量的二三線城市,衛星新城,數萬個 難道讓這些小城市,或者主城周邊的衛星城都建木柵捷運嗎? 不是一種資源閒置和浪費公帑嗎? 這個廉價化的捷運替代方案完全可以取代地鐵和輕軌形成 在中小城市和衛星新城中的高速公交系統 當運力過剩時,也隨時可以削減立體公交車輛 甚至完全取消,將道路改做普通道路即可 捷運和地鐵運力過剩時,請問要怎麼改? 私家車改跑地下隧道?? 拜託了,中國各地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是上海和台北 此文章於 2010-09-08 12:28 AM 被 tonyleo_walker 編輯.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引用:
輕軌有很多種,像美國BUS 輕軌那種不用佔額外的土地(台北的公車專用道站台蓋太大這點除外),維護成本一定比這種架高還低,車道也是和一般汽車共用,而且系統已經有實際應用多年,有問題也可以靠經驗解決 引用:
你不可以拿不一樣系統來比阿,況且木柵線是中運量,不能算輕軌了,而且這種輕軌和 BUS 輕軌來比,不是更花時間和成本去蓋高空月台,現在還有無障礙空間規定,一定要準備斜坡或電梯,建設和維護成本更是高得嚇死人 而且上下層同時移動,下層的駕駛人很難判斷路況和車速,就和你在公路上有兩台拖板車把你夾在中間,駕駛人自然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而且更容易肇事 不管在哪一國,這種道路共用輕軌都是會有汽車擋住道路,但你車體架高不僅平面道路駕駛不容易閃躲,列車駕駛也會不容易掌控路況,或許會說用啥感應器去偵測,這點別想了,台北內湖線就是一開始因此停機連連,有個小狀況就全線停止運作,更何況道路上狀況更多且反應時間更短,不是單單幾個感應器就能應付的 如果仔細分析,你會覺得要花更高的成本外加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來蓋一個直線時可以超車的 BUS ,還是乾脆就用 BUS 輕軌更直接 這個概念有點像學校的專題,反正只要做一個 Idea 和 Demo ,不考慮實際線上的狀況與可能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木柵線不算中運量,現在裝了龐巴迪系統之後,空間更小更往輕運量方面靠過去了......~~ ![]() 老實說所有事情都要習慣的,總不能有幽閉恐懼症,就不搭電梯走摩天大樓的樓梯吧,這不是這立體公車有問題,而是駕駛要慢慢習慣它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943
|
這個系統有使用到
超級電容供電系統 2006年上海的超級電容公車 10台上線試營運 頻頻出狀況 冷氣故障.超級電容損毀.電力不足.. 不知道現在改進情況如何 不然這個1200人的立體公車 最重要的動力系統還不實用情況下(系統必須大30倍) 由概念要邁向實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__________________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 因為我是和人類不同的生物啊。雖然降低身份當了卑下的軍人,但其實我是閃亮星星中的高等生命,到了二十九歲就會自動倒退越來越年輕。然後等到了十八歲又會自動停止返老還童,逐漸增加歲數,等再到二十九歲為止。一直這樣重複著。 ——by奧利比·波布蘭《銀河英雄傳說》 ![]() ![]() 偉大的人將火種傳給後人...大尾的人將他據為己有 (從M01偷來的簽名檔)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這系統要實現,存在著以下的技術問題。
其一,首先這個系統一定要走再專門的軌道上面, 不然會沒辦法順利的轉彎, 如果不設置固定的軌道,一但轉彎沒轉好,又不能變換車道,該如何處理? 其二,動力系統很難搞,如果是統一的動力源, 傳送能量到動力輪的系統維修上很麻煩。 如果使用分散的薄型馬達,多隻香爐多隻鬼,馬達多維修也頭大。 總之因為動力系統,這車不但造價貴,維護起來更貴。 其三,實際運作上的問題。 轉彎很難達成十秒內完成的,動畫當然愛做多快就多快。 實際上詐胡線在科技大樓的轉彎速度。 大概再 0:36 的時候入彎,1:00時全車身完成轉彎。 這可是走專門軌道的詐胡線喔。 所以基本上考量轉彎需20秒比較合理, 假設今日系統上線,在繁忙的重點十字路口上,各方向來了兩至三輛列車要轉彎或直行。 這樣路口的紅燈靜空時間可能要拖到兩三分鐘,(尤其對向的左右轉會打架之類的問題。) 對一般自小客的打擊絕對不輕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