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Jo Jo Chin
*停權中*
 
Jo Jo Ch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98
引用:
作者黑禾
嗯~~

這幾年綜合所得稅減免的扣額,你不也是受益者


金鶯歌大概級距很高,所以無感
     
      
舊 2019-09-09, 04:56 PM #7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 Jo Chin離線中  
supertai
Major Member
 
superta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59
剛才在網路上,看到這段,感覺悲哀。成王敗寇,
------------------------------------------------------------
當年飛羚101就想賣荷蘭,搞了很久。
到了102才賣了2年, 122+8台,就倒閉了全部回收。
弄了一台103認證車,等不到上市就倒閉!慘澹收場!
------------------------------------------------------------

用那麼多資源,那麼多人,花了四五十年的時間,最後變這樣。台灣人的民族性,愛搞小團體,光是看七八區就知道了,總是有幾個人,愛談政治,攻擊非我族類,這種人,在職場上,肯定是爭功諉過最會....

台灣人裡,這類的人比例越來越多,真的不適合做需「很多人」合作的企業,例如汽車,航空等等。

不要去比韓國車廠,光是比長遠的企業經營,馬來西亞的PROTON,台灣都比不上。

這車看起來很不錯呀!!


[YOUTUBE]h9LIGDB3v1I[/YOUTUBE]
 

此文章於 2019-09-09 05:13 PM 被 supertai 編輯.
舊 2019-09-09, 05:11 PM #7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tai離線中  
syntech0307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54
澳洲現在也已經沒有國產車及自有品牌.
政府的作法也差不多,


-----
https://www.carstuff.com.tw/topic/i...990-holden.html

在Ford 於2016年10月最後一輛 Falcon 下線之後,緊接著 Toyota 也在今年10月正式宣布澳洲生產線關閉,最後則是上週 GM Holden 廠最後一輛VFII Commodore Redline 下線,3大車廠相繼撤出也象徵著澳洲百年汽車製造歷史正式劃下句點,當然可以想見的是汽車廠周邊龐大零件供應鏈將正式瓦解,因此將失去 210億澳元(約189億美元)的產值以及大量的失業人口。

雖然大家提到澳洲車廠可能只想到 Holden 與 Ford 這二大廠,不過其實在60-90年代之間,有不少車廠都選擇在當地設廠,包括 Mitsubishi Motors、Nissan、Toyota、 British Leyland、Chrysler Australia、Renault、Volkswagen 等,但澳洲汽車製造業長久面臨澳元居於弱勢、以及當地工資成本過高等結構性問題,在澳洲簽署 FTA 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則更暴露出毫無競爭力的問題。隨著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車廠崛起,1990年代 Nissan 撤出澳洲起就等同於敲響了澳洲汽車工業的喪鐘。

澳洲汽車工業一直都仰賴政府補貼來維繫生命,但根本性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比方說 2002年開始到現在,澳洲人力成本較過去 90 年代上升將近60%以上,加上澳元自2009年開始兌換美元升值將近50%,讓澳洲製汽車競爭力大幅下滑,最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自由黨黨魁艾伯特上任總理之後決議砍掉汽車業補助,讓整個澳洲汽車正式宣告進入癌症末期。

在如同蝗蟲過近的外患導入之下,無法降低成本的本土車廠僅能咬牙切齒地撐下去,沒有高額補助的 Mitsubishi 最早於 2012年正式退出, Ford 澳洲廠則是撐到 2016 年 10月正式將旗下生產線全面停工,僅留下研發單位,而雖然 Toyota 在2015年的時候才宣佈要加碼投資1.23億澳元升級澳洲生產線,但因為澳洲政府跟日本政府最終簽訂了FTA 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最終也決定在2017年7月正式將歷史長達54年的生產線關閉,同樣僅留下研發單位,1948年成立之今、補助最多的 Holden 則是在上週五正式結束掉生產線,一樣也僅保留研發單位與後勤部門。

雖然澳洲政府對於維繫澳洲汽車生產業做了許多措施,像是著名的「Button Car Plan」,在1985年的時候由當時的澳洲聯邦政府推動,志在發展澳洲當地的汽車工業。為了強化 Ford/Holden 兩大廠的研發能力並吸引新進車廠來澳洲設廠,最終目標就是讓汽車業可以有效的整合資源,讓政府逐年慢慢降低進口關稅的時候,讓澳洲當地車廠可以爭取時間改善車輛的品質和發展創新,進一步的與進口車做競爭,最後發展外銷。

這個策略衍生出很多 OEM 車型,最重要的影響是像Holden、 Ford 轉往與日系車廠 Toyota 、Nissan合作,雙方依據各自市場的缺陷向對方提出OEM計畫,這也就是如 Ford Corsair 以及 Holden Apollo的由來,不過實際上雖然成本降低不少,但最後這個計畫還是失敗了,雖然成本大幅下降,但是即使換上不同的標誌及型號,還是會造成二種車型分食市場的問題。加上車型血統不純正,很多消費者很難接受開一部掛著澳洲牌的日本車,或者掛著日本牌的澳洲車,所以也沒能挽救澳洲汽車工業。
舊 2019-09-09, 05:22 PM #7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yntech0307離線中  
E.A.G.Y.O.O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0
文章: 492
引用:
作者喵醬
借引言提問一下、印象中裕隆從沒繳出像樣的成績單 ,
所以我很好奇他們長期被保護、受補助的時間裡 ,
真的有砸錢在研發這一塊嗎 ?
有去招募或挖角相關人才來嗎 ?

有沒有這麼多年來裕隆終於學會什麼關鍵技術 ,
或有獨力開發重要零件的消息 ?


以前版上就有一位網友在澳洲學有專精,車輛設計相關,去納智捷應徵他們也不要他,可能需要的是電子相關的吧,可以設計車內一些稀奇古怪電子設備吸引顧客。

後來納智捷中期,感覺不對了,又找日產GTR大師來加持,但人家也不一定會來教你,也只是自己埋頭改善車子,測試又拉到日本去,上次日本媒體會,周圍感覺也都是日本人技工,台灣能學到什麼?
舊 2019-09-09, 05:29 PM #7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G.Y.O.O離線中  
supertai
Major Member
 
superta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59
引用:
作者syntech0307
澳洲現在也已經沒有國產車及自有品牌.

...


這種失敗的例子,舉不完的。例如SAAB,年輕時,覺得這牌子好酷。

但失敗就是失敗呀。讓我想到NOKIA開記者會,承認手機事業的失敗,還有高階主管,當場哭了。哭,一定是因為不甘心,明明努力過....結果還是失敗....
舊 2019-09-09, 05:34 P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tai離線中  
Quaker201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809
引用:
作者E.A.G.Y.O.O
以前版上就有一位網友在澳洲學有專精,車輛設計相關,去納智捷應徵他們也不要他,可能需要的是電子相關的吧,可以設計車內一些稀奇古怪電子設備吸引顧客。

後來納智捷中期,感覺不對了,又找日產GTR大師來加持,但人家也不一定會來教你,也只是自己埋頭改善車子,測試又拉到日本去,上次日本媒體會,周圍感覺也都是日本人技工,台灣能學到什麼?


我覺得找錯人了,以至於後續專搞性能車,砸一堆錢研發小眾車款。

小眾車廠的小眾車款,光想就是死胡同。
__________________
揮別2002年,2013年嶄新開始............

此文章於 2019-09-09 05:40 PM 被 Quaker2013 編輯.
舊 2019-09-09, 05:39 PM #7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uaker2013離線中  
healthfirst.
Golden Member
 
healthfirs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82
特斯拉未來不打算賣車
AI能全面上路那天
以後可能就轉型為AI計程車了吧
我是認為各國政府未來也會削減私家車
各車廠也會轉型成AI駕駛的計程車服務商
納智捷不知道能否活到那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19-09-09, 07:01 PM #7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althfirst.離線中  
xxdmd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1
引用:
作者supertai
剛才在網路上,看到這段,感覺悲哀。成王敗寇,
------------------------------------------------------------
當年飛羚101就想賣荷蘭,搞了很久。
到了102才賣了2年, 122+8台,就倒閉了全部回收。
弄了一台103認證車,等不到上市就倒閉!慘澹收場!
------------------------------------------------------------

用那麼多資源,那麼多人,花了四五十年的時間,最後變這樣。台灣人的民族性,愛搞小團體,光是看七八區就知道了,總是有幾個人,愛談政治,攻擊非我族類,這種人,在職場上,肯定是爭功諉過最會....

台灣人裡,這類的人比例越來越多,真的不適合做需「很多人」合作的企業,例如汽車,航空等等。

不要去比韓國車廠,光是比長遠的企業經營,馬來西亞的PROTON,台灣都比不上。

這車看起來很不錯呀!!
https://s3.paultan.org/image/2018/1...C-Launch-FB-1-6...

引用:
1983年5月7日,由馬來西亞重工業社(Heavy Industries Corporation of Malaysia,HICOM)出資70%股權,與三菱自動車工業、三菱商事、兩家日本公司各出資15%,所共同出資設立。

1985年7月9日,開始生產以第二代三菱Mirage及第三代三菱Lancer為基礎的創業處女作「Proton Saga」。1992年,「Proton Saga」改良版「Proton Saga Iswara」發表。

1996年,寶騰收購了英國著名跑車製造商蓮花汽車,成為旗下子公司。同年第四號車種「Proton Tiara」(原型車為雪鐵龍AX)正式發表,也是寶騰首款迷你車。1998年,「Perdana V6」及「Satria GTi」發售。


引用:
2017年6月2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簽署最終協議,吉利集團收購DRB旗下寶騰汽車49.9%的股份及豪華跑車品牌蓮花(Lotus)51%的股份,實際投資額未知。


馬來西亞有石油 花不怕 而且還能收購英國車商 不過這家公司被中國收購

三菱 就一套走天下 到處賣引擎 韓國 中國 世界各地

韓國汽車發展的資源 跟台灣國產車發展 根本沒法比

現代在97年倒閉過一次跟起亞整併 想也知道 這筆錢就韓國銀行拿IMF的錢 讓特定財閥整併

韓國目前粗鋼量是台灣3倍 重工業資源差那麼多 韓國51~72 台灣21~~~~~~~
以民進黨邏輯 只要他們選上高雄基隆 這種商業港/工業港 市長 專門拆成觀光港
舊 2019-09-09, 09:12 PM #7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dmd離線中  
xxdmd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1




甚麼叫投資 這才叫投資 台灣在重工業上面是有投甚麼鳥 就中鋼那種民用鋼鐵廠 還是六輕那種 撿人家淘汰的高汙高耗產能回來作

最上面那台 是美國新購6萬噸液壓模鍛壓機 下面那台中國8萬噸液壓模鍛壓機 這種是拿來作航空材

台灣是有甚麼重工業 這些年在重工業投資根本近乎零 一堆中小企業全在搞輕工業

此文章於 2019-09-09 09:31 PM 被 xxdmd 編輯.
舊 2019-09-09, 09:30 PM #7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dmd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台灣的民族性以及人文很難做重大型投資類別, 並不是說沒有, 但要由高而下"指派."

說一個很不受主流歡迎的, 台灣鯛民真的非常的多, 然後到處哀哀叫跟求償, 只是普通勞工不曉得而已.

普通人遇到的大概都是車禍對方獅子大開口, 或者生活中彼此紛爭等, 金額小, 持續短.

工廠類, 先別來戰合乎規定與否, 因為不論哪一種都會遇到附近如果有無所事事的老人/農夫的話, 就開始了.

這也是為何台灣採用門口守衛制, 以及聚落制, 來"隔離"這些情況, 但周邊的還是會倒楣.

細節不論, 但解決方法的確就是政府成立工業區, 這是另一種隔離方法; 問題在於為何工業區很多土地被把握在無新開業的人手上?

寫多又成為一種抱怨, 反正, 就少提, 這是整體共業, 只是對於我這種職業是前端廠房規劃的更傷, 今年投資超少, 而這個一衰至少2~3年.

然後重新評估, 做規畫很多事情, 又是時間過去了; 台灣人還是看看願不願意自己開發吧.

至少外國人來的比例是降低了.
舊 2019-09-10, 07:13 AM #8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1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