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8
|
感覺就是因為缺電,生不出來了
只能東挖西省,反正改變的是在民間端 成本由你我付,得利的是我台電端,當然值的推看看 弄個只有台灣特規的東西,這成本多大? 而且一般家庭都有220插座(冷氣用),為何 再生一個110/220的插座規格,就只為了共用? 不了解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
Q1:110V轉換220V的優勢在哪裡?
A1:1.大功率電器,線電流可減少一半,減少因較大線電流於開關/屋內配線/插座/插頭所產生的損失。2.幫助平衡家中兩組火線的電流消耗,避免電流集中在單一組火線上。3.交換式電源等部分電器,使用220V時轉換效率會比使用110V時稍微高一點。 Q2:110V轉換220V的劣勢在哪裡? A2:1.住宅配線需要重新檢視及布線(多拉一條火線至各燈與插座)。2.開關需換成雙刀形式,同時切斷兩條火線,增加配線數量(目前110V只需要配置單刀開關切斷火線通路)。3.需要完善電源/設備接地,使發生漏電時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4.需要更換成220V電器 Q3:轉換成220V是否更容易電線走火? A3:電線走火主要都是電流超額絕緣皮受熱熔化或是因絕緣皮破損,內部導體短路同時加速線路及周遭可燃物體燃燒,所以跟所乘載電壓沒有絕對關聯。舉個例子,電腦電源輸出低電壓,但如果輸出電流超過線路可承受的值,一樣會整條線冒煙,導體發紅,直到斷電或燒斷為止 Q4:轉換成220V,哪些電器需要更動? A4:目前常見家電中,就純電阻電熱類電器,傳統感應/串激馬達旋轉電器,傳統安定器日光燈,鎢絲燈泡等需要更換,其他電器大多小修改就可變成220V或是已經採通用電壓(例如採用交換式電源供電裝置,如充電器/電腦產品/液晶電視等) Q5:轉換成220V,會不會更容易電死人? A5:電死人的是電流,而非電壓,但流過人體的電流會受到電壓與當時人體的等效電阻所影響,電壓提高,同樣電阻下電流變大,電阻變小(身體/手腳有水或是潮濕環境),同樣電壓下電流變大,台灣家用單相三線式為兩條火線與一條中性線組成,任一火線對中性線為110V,兩條火線為220V,所以假如人體觸摸到其中一條火線,對地電壓差都是110V,但如果同時碰到兩條火線,就會有220V的電壓差,這時觸電危險性就會大增 Q6:為何家用交流電會導致電死人的狀況? A6:因為市電能提供相當充足的來源,可視為一個很大的電源,若人體觸電,除非切斷電源或人體脫離帶電物體,使電流迴路中斷,則流過人體的電流不會停止,對人體也持續產生傷害,所以說假使觸電時人手因肌肉收縮導致緊抓電源不放,就會非常危險,電流長時間流過心臟,將影響竇房結(節律點)產生自主心律,心臟也因電流失控產生纖維性震顫,心臟不正常收縮,就會因血液循環停止導致腦部及其他組織缺氧而死亡 另外當流過身體的電流達到一定值,電流經人體電阻所產生的發熱量也會傷害人體組織(P=I*I*R),尤其是脆弱的腦部及器官 Q7:電蚊拍電壓也很高,但為何不會馬上電死人? A7:因電蚊拍產生的高壓是經由振盪電路及倍壓電路,將電壓逐漸累積在內部儲能高壓電容器上,儲能高壓電容器本身只能攜帶固定的能量,當人體碰到,電容內部儲存的能量的確會造成麻痛感,但當電容內能量釋放完後,流過人體的電流就會停止,麻痛感消失,這時即使持續通電讓內部振盪及倍壓電路,因為加上人體阻抗後高壓電容就會慢慢釋放其累積的能量(當成放電電阻),所以不會對人體造成如初次接觸般明顯的麻痛感,但如果電路的升壓功率較高,或是使用較大可儲存更多能量的高壓電容(例如捕蚊燈),就可能在高壓電容放電中對心臟等其他地方造成影響 醫療用心臟電擊器,也是屬於電容儲能釋放的應用,實施電擊前要經過一定的電量儲存時間(充電時間),才能達到指定的焦耳值(能量),加上將兩個電極安裝在正確的位置(離心尖最近的電流通路),經由一次放電將電能量集中在心臟上以提高電擊效果 以上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0 您的住址: 洪爺饅頭
文章: 382
|
引用:
電壓是基本數字,有台電送電會不帶電流嗎? ....只要被電感事故一樣的電..110V 220V電是不一樣感覺會很快樂 ![]() ![]() ![]()
__________________
RD-GM電腦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1
|
引用:
果然還是狼大專業 版上一堆網友的發言真是令人無言... ![]() 剛查到一個網站有在介紹各國電壓和插座形式的,貼給大家 世界各國插座及電壓-美國插座、日本插座、中國插座、韓國插座、泰國插座、歐洲插座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414
|
引用:
前面網兄所貼的台電新插座示意圖,似乎跟這些插座形式都不同 ![]() 不過許多飯店都有提供雙電壓通用插座,這跟台電的做法有不同嗎? 插座不能直接沿用飯店設計? 另外就是,有的電器也有提供雙電壓,要轉換就很方便 若真能節能,能少蓋幾座火力電廠也是好事 要是能再對低功率用戶加收電費,低效率電器也會被加速淘汰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95
|
改220V台灣就能省上億度電,美國日本的用電規模可以省幾十億幾百億度電吧?
他們幹嘛不改?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8
文章: 0
|
老實說
要花錢把家中電器給換成吃220V的 還不如像歐美一樣推廣智慧電網跟家用、大樓用、社區用、工業用..等的離峰儲能設備,實現雙向併網儲能互聯 同樣都是花錢,幹嘛不選擇衝擊最小效果最大的方法 政府經常做一些捨近求遠的事情 是不是跟電動機業者談好了利益交換啊? 此文章於 2018-10-15 06:46 AM 被 暴君-T104 編輯.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23
|
http://diy.shihjie.com/userfile/ima...ws_38_thumb.jpg
看圖。 左邊線圈是高壓端,右邊線圈就是一般住家使用的低壓電。 L1+L2就是220V,右邊低壓端線圈的正中間拉一條線出來叫中性線N,也叫水線。 L1+N就是110V,或L2+N也是110V。 早期有些兩光水電師,只拉L1+N給所有插座,會不平衡,L1很容易過戴。 正常要預估計算每個房間的用電量,L1+N及L2+N會平均分配。 臺灣兩孔110V插座,是兩個長方孔,其中一個比較長的洞,是中性線。 比較短的孔是L1或L2或線。 有的插座會再多出一個圓孔,那就是地線,早期的房子很多根本沒地線, 或兩光水電師,地線去接中性線。 有些兩光水電師,會把N孔接成火線,火線孔接成地線。 我家就有兩光水電師接的插座。 ![]() 現在臺電要推的新設計插座,110V電器還是可以用,不用另外換電器插頭, 而且不會造成110V電器誤同時插入兩火線220V的問題。 國外,只要有110V/60Hz電源,220V必定也是60Hz。 臺電還有一個應該改變。長距離高壓電運輸,應該由交流改成高壓直流。 到用電區域再變成交流並降壓。 維基的高壓直流輸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C%B8%E9%9B%BB 此文章於 2018-10-15 07:08 AM 被 gigamo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8
文章: 0
|
引用:
我覺的那是誇張說法,又或者沒考慮到現實情況,一整個理論派 又不可能今天改220V,明天所有家電都變成吃220V 能同時支援110V跟220V的都低耗能電器,能省的電本身就九牛一毛 何況就算能同時支援2種電壓,接頭形狀還是110V的 接頭有了防呆設計,也不可能拿去插在220V的插頭,用轉接頭只是增加麻煩 絕大多數人一定還是繼續插在110V的插座上繼續使用 更別提烤箱、電鍋、微波爐、飲水機、冰箱這些高耗能也很少能支持萬國電壓的了 台灣人收入都不高了,誰還有錢給你換家電? 我老家的冰箱都使用快20年了 靠220V來改善缺電,那根本是緩不濟急 推廣智慧電網跟雙向並聯儲能還差不多點 再不然就像前面有人說的,改成高壓直流傳輸,到了用電區再轉成交流 此文章於 2018-10-15 07:05 AM 被 暴君-T104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69
|
明明就還停留在學術討論階段,一堆人又被誇大的新聞標題牽著走
日本也是學術討論改電壓很久了,基本上跟台灣差不多 結果一堆人罵日本都沒改台灣憑什麼改 光是要過修法這一關就非常難了 不過一般民眾還是可以從自己做起 如果有重新裝潢,除了冷氣之外,浴室暖風機、廚房高耗電電器、洗衣機等都可以拉220 像是我家的TOTO浴室暖風機就是直接拉220 原廠說明書有把220V與110V機種的乾燥時間標定出來,220V明顯快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我以為從三島由紀夫以後,日本再也沒有天才,但這個叫YOSHIKI的男人和他的音樂打破了我原本所抱持的觀念。」 By XJAPAN YOSHIKI 時代 ![]() 此文章於 2018-10-15 08:38 AM 被 goodpig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