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446
|
我比較想知道有沒有開放可調式渦輪
要馬力的USER自己調 ![]() ![]() ![]() 這樣可以嗎~會不會太蠢 ![]()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森林裡
文章: 805
|
引用:
有一個東西叫"電腦"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tw
文章: 91
|
引用:
抄FF? FF 2011年開賣 R35 2007年開賣 怪怪的! R35(AWD)是後置便速箱!alfa75(fr)也是這種方式.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702
|
引用:
L的車體算堅固的 跟CRV撞還撞贏,01有圖 不在意油耗,和他牌差不多價錢下是值得考慮的 只是安全配備可以有進步空間 ESP,6SRS要買最貴的才有...
__________________
電 車 男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電腦的那一端
文章: 343
|
引用:
現在已是各車廠百家爭鳴的時代. 動力的多寡只是代表他們車廠的技術. 純電力.油電混和動力.小CC的柴油.....等 箇中好壞每個人的取捨不同. 消費取向也不同. 你喜歡!就你買你的. 我買我認為適用的便是. 再爭下去也不會有交集. ![]() ![]()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
P&W大
你跟酸民較什麼勁,浪費時間罷了 不久前有串討論,被站長給刪了 引用:
底薪不等於實際薪水尤其業務這行,有點社會經驗的就會知道,偏偏酸民就是會去酸 這串Luxgen討論我最認同seraphicsid說的 引用:
先求有再求好是我的解讀,可酸民就不這麼想 酸民想要Luxgen出一台動力超越法拉力,安全如坦克車,最好兼具Land Rover那Discovery越野能力 更糟的是酸民認為口袋內的50元銅板是金幣,所以300元組電腦就這樣發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
![]()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南港/廣州/火奴魯魯
文章: 42
|
引用:
sutl 兄的意思是之後的 GTR 可以參考 FF 的配置.
__________________
''Racing is in my blood.'' - Triple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 Ayrton Senna da Silva 21-Mar-1960 ~ 01-May-1994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89
|
引用:
Luxgen要是真以現在這種規模可以生產跟歐美日一樣水準的汽車和引擎, 我看歐美日那些車廠都可以去填海了, 國際上那些汽車大國哪一個不是從二戰就開始玩發動機,更別說每年投入賽車運動的經費有多少, 累積的經驗和專業人才更不知道有多少,而酸民們只會問為什麼台灣為什麼不生產一樣水準的產品? 台灣不重視專業技術和經驗累積不只大公司老闆,一般的老百姓更是如此, 以為技術和經驗可以用廉價取的,不知道一步一腳印和按部就班的重要. 此文章於 2013-05-04 11:35 PM 被 chengjer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桃園
文章: 3,229
|
比較需要時間適應的應該是離合器的行程太長
還有就是價格可以再便宜一點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572
|
引用:
我是覺的Luxgen可以不要玩內燃機,玩電動機看看 例如老美的Tesla Motors就是專門製造電動車的 Tesla成立歷史也短,才十年左右,跟LUXGEN一樣都是年輕到不行的車廠 更重要的是Tesla Motors當初開發電動機時,找上了台灣富田去開發電動機 後來美國為了提升人民就業率,叫Tesla把製造工廠遷回美國,富田也因此損失很大 但富田在開發時應該也趁機累積了不少技術經驗 如果要生產車用電動機,我相信台灣還是有那個技術的 只是Luxgen7 MPV EV+那就不提了,雖然電動機也是富田,但電池太差,續航力太短 應該是拿原本汽油款小改一下,趕鴨子上架作出來的東西 必須像影片中的Model S那樣,從底盤開始就是為電動車而生 Model S的整個底盤都是電池,不但重心低,車前後配重比是接近50:50 有玩車的都知道,配重好,重心低對操駕性有多大幫助,改車降為先不是沒有道理的 Model S的在國外的試駕報告,都說重心極低的的Model S在過彎時是穩到不行 任何轉速下都能有最大扭力的的電動機能作到起步到100只需6秒的加速度,不輸一般跑車 可說是通勤上班跟性能操駕都能皆顧到的好車 可惜一台入門款的也要6萬美金,台灣大概只有中產階級以上的人有辦法買而已就是了 畢竟電池成本短時間內還降不了太多 [youtube]CV0yg4BXZc8[/youtube] 此文章於 2013-05-05 12:11 AM 被 暴君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