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縣土城市
文章: 3
|
引用:
不怕像台灣的幻象一樣被婊??? |
||||||||
![]() |
![]() |
Registered User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0
|
為什麼澳大利亞背棄了日本潛艇
26日,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宣布了延續多年的澳大利亞海軍新潛艇采購案的競標結果。法國海軍造船局最終擊敗日本和德國企業,贏得了價值500億澳元(約合385億美元)的12艘潛艇建造合同。 對於常年關注地區新聞或者防務新聞的人來說,法國海軍造船局中標澳大利亞潛艇建造合同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因為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媒體有關消息中最常見的就是澳大利亞將可能采購日本「蒼龍」級常規潛艇。從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贊賞二戰日本潛艇及潛艇部隊的「技能和榮譽」,到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訪問澳大利亞造船基地阿德萊德時向當地工業部門推銷日本潛艇,再到美國政府和五角大樓積極試圖促成日澳交易……關於其他競爭對手的新聞報道是如此之少,以至於大多數報道營造出了一種澳大利亞已經「欽定」購買日本潛艇的結論。 為什麼「欽定」的新聞最後沒有變成「硬點」的訂單呢?這一切,還要從近年來一直不走運的澳大利亞潛艇部隊說起。 吃虧多年的澳大利亞潛艇兵 澳大利亞周圍的海洋分布著大量的群島,又密布著各種通往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重要航道,天然適合潛艇部隊,因此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海域都成為潛艇相對活躍的作戰區域。 澳大利亞海軍可以算是遠東國家中較早裝備潛艇的部隊之一,早在1914年就擁有兩艘英國制造的潛艇。但它卻也是遠東國家潛艇部隊中比較倒黴的一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不到30年裡,澳大利亞潛艇部隊經歷了兩廢三立的坎坷,二戰中更是面臨「光桿司令」的尷尬——整個二戰期間,太平洋海域雖然成為英美潛艇打擊日本海上運輸線的舞台(因為日本海軍不擅反潛,太平洋的潛艇戰對盟軍來說相對輕松),但澳大利亞潛艇部隊在這一時期只有一艘又老又舊的荷蘭二手潛艇作為反潛戰靶標(這艘潛艇大部分的生涯還是在維修和故障中度過的)。 戰後,澳大利亞海軍從英國獲得幾艘老式潛艇,組建了一支潛艇艦隊,但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主要是為水面艦艇部隊充當反潛訓練靶標。直到1967年,澳大利亞海軍才擁有第一艘合格的作戰潛艇——一艘英國訂造的「奧伯龍」級常規潛艇。 雖然後來八艘潛艇的訂單被海軍航空母艦的需求壓縮成六艘,但裝備煥然一新的澳大利亞海軍依然在冷戰中後期活躍於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由於美國全部常規潛艇早早退役,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部隊長期「專守防衛」,澳大利亞的常規潛艇便經常被用作特別任務艇,進入東亞大陸架的淺海搜集情報或執行特別任務。至今在網上搜索「澳大利亞潛艇、漁網」或者「澳大利亞潛艇、上海」,人們還能找到不少當年澳大利亞潛艇兵在中國沿海半真半假的黑歷史。 隨著奧伯龍級的老去,澳大利亞海軍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規劃新一代常規潛艇。由於沒有潛艇的設計能力,澳大利亞最終選定當時在常規潛艇界享有盛譽的瑞典考庫姆造船公司設計並參與建造六艘新一代常規潛艇「科林斯」級。由於澳大利亞周邊海域相對開闊,加上海水深度大多在200-1000米,大噸位常規潛艇就成了澳大利亞海軍的心中所屬。「科林斯」級排水量高達3300噸,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幾款常規潛艇之一,「瑞典設計」和各種子系統也被認為相當先進,服役時也曾名噪一時。 坑人的「科林斯」與澳大利亞的教訓 可對於科林斯級,澳大利亞海軍的使用經歷一點也不愉快。相反,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在吃虧的澳大利亞潛艇兵們又被「科林斯」坑了個苦不堪言。該型艇從服役開始就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噪音過大、柴油發動機振動過於嚴重、發電機可靠性低、電子作戰系統難以使用等。2011年8月,「法恩科姆」號在水下航行中突然遇到電動機故障,按照規定程序上浮准備維修時故障又莫名消失了。2012年9月,另一艘科林斯級潛艇在海上巡邏時遭遇了一場火災。 澳大利亞潛艇公司在科林斯級服役後的多年裡一直致力於解決各種大小問題,持續的修修補補也讓澳大利亞潛艇部隊常年無法保持高等級戰備狀態。2012年澳大利亞的一次審查顯示,澳大利亞科林斯級潛艇不合理的後勤保障計劃無法保證足夠數量的潛艇巡邏。 這種低出勤率甚至影響到潛艇部隊的士氣。澳大利亞現役潛艇上的艇員工作相對獨立,而且潛艇艇組規模不大,出勤率又低,很少有官兵能夠在海軍中獲得較高的軍銜。加上潛艇故障頻出,許多現役艇員都表示一旦服役期結束就會退役。澳大利亞海軍不得不提高潛艇兵的待遇,但這導致一些澳大利亞海軍軍官的收入還不如他們的士兵,以至部隊士氣進一步下降…… 究其原因,這都是不可靠的科林斯級潛艇導致的。蜚聲國際的瑞典考庫姆造船公司之所以在科林斯級的設計上「馬失前蹄」,很大程度上源於該公司缺少大型潛艇的設計經驗。作為北歐國家,瑞典設計的潛艇主要適用於峽灣縱橫的北歐水域,通常只有1000多噸不足2000噸,在設計3000噸以上的大型潛艇時,瑞典公司在各項技術和設計上的儲備都嚴重不足,結果導致最終產品性能不佳。 作為第一次自己參與設計潛艇的澳大利亞海軍,「科林斯」的失敗可算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而總結的經驗第一條,就是不能采用潛艇公司不熟悉的潛艇設計。 澳大利亞周邊適合大型潛艇作戰使用,因此換代的澳大利亞潛艇在噸位上定在4000噸級。參加競標的三國潛艇方案中,德國采用的是由2000噸級214型外貿潛艇放大到4000噸的216型;日本則用3000噸級的蒼龍級加長艙段後的方案參與競標;至於法國,他們提出的基本上是本國梭魚級核潛艇的常規動力型號,梭魚級的排水量本來就在4100噸(水下4700噸)。 如果考慮到「科林斯」的教訓,我們對澳大利亞做出的「意外決定」就不會驚訝了,因為一切還是按照基本法來的: 德國雖然是潛艇制造強國,但德國同樣是一個以制造2000噸以內波羅的海及北歐潛艇見長的國家,其建造4000噸級潛艇的經驗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瑞典人坑過一輪的澳大利亞人顯然不想再替德國人交一次「大噸位常規潛艇設計高級函授課程」的學費; 日本的蒼龍級紙面性能也不錯,但噸位還是沒有達到澳大利亞的要求,日本的改進設計也將自己推到了一個不熟悉的領域,加上日本在AIP技術(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上積累不足,之前必須仰賴進口的小功率斯特林發動機滿足本國需求,在相關技術上還不如中國,顯然也不是一個成熟的典範; 至於法國,一方面造過紅寶石級核潛艇,經驗技術積累都較為豐富,另一方面基於梭魚級核潛艇改進來的常規潛艇方案大多數系統也都經過了考驗,雖說把核潛艇改成常規潛艇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法國在2014年就發布了SMX-Ocean級大型常規潛艇,排水量高達4700噸,可見在各個領域法國都准備充分。 如果還考慮到法國潛艇使用更先進低噪音的泵式推進設備,垂直發射的巡航導彈發射系統、第二代燃料電池AIP技術、還具備無人機發射能力,那麼法國方案最終勝出,似乎就更不應存在疑惑了。 金錢和選票 澳大利亞潛艇競標結果一經公布,日本方面就表現出了「澳大利亞人有眼不識貨」的架勢。日本防衛省大臣對結果表示「十分遺憾」,並告訴記者他會向澳方尋求解釋,以釐清日本潛艇落選的原因,並據此做下一步的行動;三菱公司的聲明則表示:日本的技術能力沒有被充分表達,才是項目落選的關鍵。 也難怪,這是日本打破武器出口三原則後,第一次有機會出口成套大型武器系統(計劃出口印度的新明和SP-2水上飛機實際上不是武器)的機會,日本此前做了長期和充分的公關,甚至拉上美國施加影響力。日本潛艇在日本制造的武器中也屬於比較有亮點且「價格相對公道」的產品。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澳大利亞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選擇,依然沒有給日本機會。 有趣的是,在《華盛頓郵報》關於日本競標失利的報道中,一位英國權威防務雜志《簡氏防務周刊》的分析員表示,日本的失利,很大程度上要歸罪於「日本在技術轉移上的薄弱,以及三菱公司在領會澳大利亞堅持要在澳建造常規潛艇的問題上反應遲鈍。」 對日本和三菱公司而言,12艘潛艇、近400億美元的大單可以提供十多年的豐厚收益並且一舉扭轉三菱重工利潤不足的勢頭(三菱重工2015財年全年的利潤只有660億日元,約5.9億美元),同時也可以為日本下一代潛艇積累技術和經驗,在日本國內制造則可以為本國不景氣的造船工業提供上千個工作崗位。在國際造船業界不景氣,三菱公司造船部門嚴重 虧 損,此前破釜沈舟的豪華遊輪建造又不順利的情況下,這些工作不僅能為三菱帶來穩定的技術團隊,還能作為安倍和自民黨政府在日本經濟建設上為數不多的「成就」大加宣揚。 只可惜,澳大利亞人也是這麼想的。 在特恩布爾宣布潛艇競標結果時他就表示,12艘潛艇將在阿德萊德建造,並為澳大利亞創造2800個就業崗位。特恩布爾當時表示,對澳洲海軍、澳洲經濟和未來就業來說,這都是很好的一天。他說:「澳洲建造,澳洲就業,澳洲鋼材,就在我們站的地方。」 如果演講結束就舉行幾場議員補選,那就再好不過了! 如果趁此機會再同因為澳日加強關系而不滿的中國改善一下關系,那就更棒了! 在潛艇的選擇上,對澳大利亞軍方而言,政治的影響微乎其微,決定性的因素依然是技術;但對所有圍繞此事表態的政客們而言,所有的技術性決定,最終都要像一筆生意裡的各種投資一樣,反饋到政治活動的資產負債表中來。從這個意義上,替三菱賺錢、替自己賺選票的日本政客們,與花國家的錢給自己賺選票的澳大利亞新總理,做出的選擇都是一樣的。 此文章於 2016-04-28 01:48 AM 被 acmilan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魯西伐
文章: 1,103
|
這篇文章寫得太好了,恍然大悟
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去伊斯坎達爾星~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台灣有不少需求,日本看敢不敢賣
就算退役2手的也好 此文章於 2016-04-28 02:48 AM 被 老老濕 編輯.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5
文章: 0
|
引用:
對日本來說無所謂敢不敢賣這回事 那要美國這個狗主人點頭才行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5 您的住址: 熱火隊地盤
文章: 2,703
|
引用:
看澳洲政府的記者會似乎很強調會在澳洲生產僱用1800還是18000名澳洲勞工還有使用澳洲鋼材澳洲科技云云...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您的住址: 常被查水表的小房間
文章: 3,005
|
引用:
PTT那邊就有提到,原本前總理打算直接跟日本買,後來他被澳洲的工會抗議加前總理下台。 新總理當然不買單,其實這樣看來應該算是政治因素考量。 ![]() 還有一點,法國的軍火交易其實滿婊的。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
澳洲工作機會會增加1800人,加上後續的400億澳幣的後勤支援
日本不只想賣但要日本生產(一艘6億美金)總共8艘48億美金 澳洲想要買但要在澳洲生產 法國一定賣又可以澳洲生產 ........................................ 如果日本肯賣台灣 但是要在日本生產 台灣買不買單?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0
|
引用:
還有兩條有趣的資訊 澳大利亞潛艇項目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之一是美國人 The 15-month CEP was led by Head of Australia』s Future Submarine Program, Rear Adm. Greg Sammut and General Manager Submarines retired U.S. Navy Rear Adm. Stephen Johnson. The latter had previously been in charge of the program to replace the Ohio-class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s (SSBN(X)). 澳大利亞潛艇項目有個獨立的專家咨詢小組,其成員是美國人 The process was overseen by an independent Expert Advisory Panel, chaired by former Secretary of the USN, Professor Donald Winter and also peer reviewed by former U.S. Navy Vice Adm. Paul Sullivan and retired U.S. Navy Rear Adm. Thomas Eccles. 美爹都不挺看門狗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0
|
空投失敗被民眾拍到:美軍173空降旅連摔3車 悍馬摔成大鐵餅
美軍173空降旅在空投裝備訓練中,連續3次傘包沒有打開,3輛悍馬摔成大鐵餅,被民眾拍到
視頻: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435109/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6/133738651.jpg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6/133738652.jpg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6/133738649.jpg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6/133738650.jpg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