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引用:
也許我講的太簡略,但你又不是小學生沒理由看不懂,再為你細說如下: 一、讀寫正常 二、讀寫錯誤但尚未超過ECC可修正範圍 三、讀寫錯誤且已經超過ECC可修正範圍 四、只寫 5T:發生讀寫錯誤且已經超過ECC可修正範圍(及其佔讀寫正確的比例) 五、已寫50T:發生讀寫錯誤且已經超過ECC可修正範圍(及其佔讀寫正確的比例) 你確定SSD主控在處理一至五項時的效率都一樣好?尤其是第四項跟第五項的比例跟效率會沒差?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瘋人島
文章: 577
|
P2P又不需要高速讀取的速度
大容量反而比較有利 牧場的工作需要的是賽車還是農機??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引用:
為了部分損壞,所以寫入性能及IOPS全部變成個位數? SSD老化以後會變成什麼狀況,我不清楚。 各家廠商的韌體對壞區及Wear-Leveling處理的方式不一致。 也許真的會冒出壞磁區來也不一定。 但今天可以掌握的是,rockjimmy友人所遭遇 Apacer A7 Pro 寫入下降, 不一定與BT的使用有正相關,尤其JMF602本來就有效能上的問題。 在沒有SMART數據的佐證之下,就認為是BT大量寫入的結果,稍微武斷了一些。 至於50T寫入的結果對性能如何影響。 你有興趣可以去google別人的測試 (1) (2),或自己作實驗。 別人沒必要陪你或是幫你做測試,也沒義務陪你一起瞎猜。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引用:
也許是因為地震導致日本限電,原作者才停止測試。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引用:
你拿傳統硬碟跟SSD比?兩者的ECC處理能力天差地遠,你真的好意思拿來比?別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PLEXTOR為了強化其ECC處理能力還特地開發了獨家的 Robust Data Hold-out Algorithm 技術來專程伺候 Toshiba 19nm Flash,只有你還天真的把SSD的ECC看成是類似記憶體ECC的小角色 ![]() 其他前面已說過我懶得重複了,你愛怎樣嚕我懶得理了,反正糟蹋的又不是我的SSD何必浪費這精神跟你耗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引用:
但請問這跟rockjimmy友人所遭遇 Apacer A7 Pro 寫入下降有什麼關係? 至於兩者的ECC處理能力天差地遠喔,來點佐證看看吧。 NAND FLASH的spare 美光的PDF 引用:
Seagate的文件 引用:
一個page 4k的Flash其spare應該都是128byte左右, 比起傳統硬碟的100byte,請問ECC處理是有多『天差地遠』, 這可不是好不好意思的問題,麻煩可以提供一些佐證讓我學習一下嗎。 否則多28byte就可以造成『天差地遠』的保護,傳統硬碟廠商真是太不用心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SSD每個通道都需要一個ECC單元,一顆主流SSD至少需要八個ECC單元,你想比,好啊!拿十顆硬碟來跟一顆SSD比大概差不多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引用:
你的處理能力指的是數量,我在意的處理能力是糾錯強度。 注重點不同也就沒什麼好討論的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引用:
這樣說好像還是太小覷SSD了,SF主控每個sector可修正高達55bit的錯誤,試問傳統硬碟能修正多少?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
引用:
是這樣嗎?你真的很天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