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1,207
|
引用:
你可以上健康存摺查醫生申報的項目是什麼 https://myhealthbank.nhi.gov.tw/IHK...HKE0002S01.aspx 但好像會有處置a但申報b的情況 這"好像"在某個限度內是被允許的 醫生是有好有壞 在不要延誤病情的情況下 因為健保每次牙醫給付在審查制度的限制下 要你多來幾次 "有時候"也是合理的 一次弄完他只能申報一點點 他有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價值 然健保這樣的限制在防弊節流方面似乎又不得不為 往壞的方面想 他可能想多賺幾次 "如果"他是想多報一些 目標不會只是1000元 你應該有拿收據上面都有申報的點數 然往好的方面想 他可能認為有時候一時過敏會自己好 而且如果不好的牙齒比較多的時候 因為三叉神經分布的因素 無法確定你真正不舒服的是哪顆牙 需要觀察期 而鑽牙補牙是不可挽回的處理 他覺得觀察一段時間確定之後再動作比較妥當 期間就先幫你清理牙週結石之類的 特別是你如果又很避免去看牙醫 清起來又要比較久的話 牙齒出狀況除非已經牙髓炎暴痛或有牙包 不然不會說差1個月就差很多 寧願讓你在能忍受的不舒服範圍內先觀察一段時間 但前提是至少他要有拍局部x光片 除非你能清楚地說明甚至用牙位編號跟他說就是哪顆牙 並講到關鍵的病徵 不然他就依他自己的判斷處置 此文章於 2019-03-02 08:39 AM 被 dkjfso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您說的沒錯, 我也無法完全確定,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 "自己不要生病就不用想這些可能性." 因為醫學是一種反覆性觀察以及專業理解科學, 也有點每次判斷都有點實驗性質, 這原理我懂. 只是不舒服那麼久, 每次去同樣情況同樣說明卻沒有得到處置, 心裡很嘔. 結論就是自己多注意, 便宜歸便宜, 不舒服的難受還是很實在的, 人要少生病, 不論是不是健保. 說難聽點, 台灣有不少人根本就是去多拿藥, 浪費醫療資源的, 很不必要. PS. 我覺得不論看病或日常處理事情, 資料算是說明很清楚的, 有時候過度細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