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5 您的住址: 酒無多少醉為期
文章: 1,422
|
引用:
您應該看看他的網頁內容... http://ww.circle01.com/cat79/node1093427 那我預測明天早上10點有地震3級.... ![]() 從現在開始小美放的屁都算我的~ ![]() 此文章於 2016-05-31 06:00 PM 被 mount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18
|
引用:
你膽子太小不敢賭大一點嗎? 人家是6.5級 你把各國所謂專業的預測找出來看,十年內,二十年內,或是五年內...有大地震 時間範圍拖很長的,這種預測說了等於沒說 這位仁兄敢賭兩天,結果只誤差了一天,地點雖然也誤差了(如果發生在日本就算是差很大) 震度比他預測的還強 這樣都不滿意?請問你的要求是準確無誤的說出來?氣象局連雨量預估都經常不準,你能要求地震? 不然你去找個比他預測誤差範圍更小的出來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819
|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0903
2016/05/31, 社會 別聽地震「預測專家」亂吹!地震只能「預警」,無法「預測」 蔡宗翰 網路流傳,一名自稱是地震預測專家的王姓民眾在網路上發文,台中將發生芮氏規模6.5大地震,說5月29日、30日這2天,對!就是這兩天,台中將發生芮氏規模6.5的大地震,要大家及早避難,許多民眾也紛紛轉貼、分享。 先說結論:地震無法「預測」,只能「預警」 對此一預測,台灣防災產業協會鄭錦桐博士:「有很多基礎知識錯誤之處,所以可採信程度有限…」,美國南加州大學地震學家湯姆喬丹對於「地震預測」的議題也曾表示:「目前的技術水準無法精確預測地震,我們只能做到以一個相對較低的概率來進行預測」。 簡而言之,地震無法預測的兩個原因: 一、資料不足。 二、缺乏某些「徵兆」與「地震」間因果關係的科學理論。 沒錯,我們現階段就是只能做到這樣,不只台灣,歐美及日本等國家學術單位都無法準確預測地震,民間預測更是不可考。 地震無法預測,只能預警,以目前全球科技之發展,準確有效的地震預測仍是短期難以達成的目標,因此目前面臨震災威脅的世界各國,均全力推動地震預警作業,於地震發生後,針對部份地區於破壞性震波尚未到達前預先通報,以爭取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進行快速應變。 可是,好像真的有人成功預測了啊! 「看起來」成功的預測,有幾種可能: 一、剛好矇對: 說是預測,不如說是猜測。就像如果有一個曾中了頭彩的人,說他能夠預測下一期的樂透開獎號碼,你相信嗎?可是他真的中過頭彩啊! 二、亂槍打鳥: 只要做出大量預測,便容易碰巧言中。比方說你現在寫12封信,分別是「明年(1~12)月台灣會發生地震」,然後隨機發出給各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假設把12封信平均發送給1200人(每個月份配置100人),若明年真的有發生地震,那至少就有100人覺得你是地震預測神人。 三、以偏概全: 事實上,經常會看到有時發生地震後,某某地震預測神人便痛批之前就已經發出警告給政府的地震觀測單位但被忽視,若往前查證,的確有這樣的信件,沒有造假。但你再回頭去詢問政府的地震觀測單位,會得到這樣的回覆:「我們每天每小時都收到大量民間的地震預測,這些預測彙整後,每一天都被預測會發生地震。」 若以官方機構的角度,地震預測全世界唯一真正成功的一次,是在中國,中國的地震學家曾成功預報了1975年2月4日的遼寧省海城大地震,政府在地震前一天疏散了一百萬人。但是,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事前卻無任何預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除非技術能複製,並驗證成功,否則只能歸類為僥倖。 隨意散播地震預報是違法行為 在台灣,氣象法規定,擅自發布氣象、地震、海象警報拒不停止者,處新台幣20萬至100萬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不過,會被裁罰的地震預測內容需包含地震規模、發生地點、時間、各地震度,其中時間誤差需在一小時內,因此實務上,目前網傳這些言論僅視為個人猜測意見,無法裁罰。 但幾年前也曾有一名「王老師」,自稱根據易經推算預言有大地震,結果被以涉嫌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 面對地震應該有的正確心態 面對地震,我們真正能掌握的,是我們的防災態度。 對於地震來襲的心態,不是「萬一型防災態度」(擔心害怕、不敢面對現實),而是「隨時型防災態度」(做好隨時面對地震的心理準備有可能發生),別把地震當作偶然,要將它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防災工作不是為了地震才特別去做,而是將它自然而然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方式中。 一個簡單的自我檢視:假設真的告訴你,「台灣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即將(確實)會發生一場大地震(假設離現在還有二個禮拜)」。 請問現在的你會怎麼辦?而你是否真的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你還是不清楚自己居住建築的耐抗震程度、不懂得事先做好家裡頭家具的固定、不清楚地震來臨瞬間正確的避難要領、不清楚地震完後如何配合政府收容安置、不曉得通訊中斷後如何與家人或急救單位聯繫…... 那麼,就算讓你知道未來的某時刻會發生地震,除了極度恐慌與無助,絕大部分的人依然不知道該怎麼活下來。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272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265
|
引用:
多預測幾次 都可以有這種誤差再說有多準 賽到一次也可以講得跟神一樣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18
|
引用:
我沒有說過他有多神 針對這次預測,我認為他算是賭贏了 不然你也來賽一次給大家看看?不用多,一次就夠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79
|
引用:
你也算是老網友了,怎麼連震度和規模這些常識都沒有? 我和其他網友講過不只一次了,但為了你和其他震度規模傻傻分不清楚的網友,我再講一次. 某次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稱為此次地震的規模,只有數字,沒有[級]; 而該次地震在不同地點造成的搖晃程度(以加速度大小來定義),稱為該地點的震度,我國震度分成0~7級. 換句話說,一次地震,就只會有一個地震規模,但該次地震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震度. 震度大,就是搖晃程度大,這才是造成重大傷害的原因; 規模大,不一定震度大,像今天這個地震,雖然規模大,釋放很多能量,但因為震源很深,所以各地震度都不大. 那位王先生預測會有規模6.5的地震,而且說[眼看危機即將發生,我的良心不允許不提出警告],這表示他預測震度會很大,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事實上呢? 離震央最近,震度最大的宜蘭地區4級; 王先生所謂會有危機發生的中部地區,才2~3級. 瞎貓也會碰到死耗子,但這位王先生上次預測台南地震後會有另一波更大的地震,結果槓龜,這次又敢大膽預測中部會發生有危機的大地震,我覺得他只是比較不要臉敢亂猜而已,跟[預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而且這位王先生的文章中提及[我確實需要經費改造機器,擴充設備,建立『全省地震預報網』],我認為他就是想靠他所謂的[預測地震]來斂財. 因為他說的是要用[全世界科學家都沒想到可以預測地震的機器]來作地震預測,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老實說,如果他說他像約翰屈伏塔一樣,被外星人綁架研究後,就突然有了預知地震的超能力,我還比較會相信咧~ ![]()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10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1
|
引用:
試試看, 我相信你也可以預測 我們先做個假設∼ 從現在開始約莫三∼五天,花蓮宜蘭外海太平洋 3∼4左右 然後再到氣象局網站比較看看 http://www.cwb.gov.tw/V7/earthquake/rtd_eq.htm 你就會知道這種預測比中樂透機率高多了... ![]()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隻來至21世紀,月領22k的中古機器貓..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79
|
引用:
前面講得中規中矩,就是一般對於[預測地震的可能性]作出的標準反駁. 但上面這最後一段,是全文敗筆. 如果我沒記錯,最後這一段應該是抄襲[預測世界末日]的反駁. 如果知道什麼時候是世界末日,人類才會是[就算知道也無能為力]; 但如果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會發生大地震,怎麼會沒用?在地震發生前遠離震央即可! 所以說,最後這一段根本畫蛇添足,十足的敗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0
文章: 225
|
2011.3.11上午, 我人在家中, 每次通電話, 我就問對方是不是有地震... 幾小時後傳來日本強震的消息, 每個都說我預測超準...
E04! 我只是人不舒服頭暈而已... ![]()
__________________
--- 別再鬼話啥 "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 別再害人了, 與其庸人自擾, 寧可信其無! --- 搞綠能是要看風水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