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272
|
引用:
大概就是被以前的ocz給嚇到吧 他們家不就是用sf主控而且故障率超高的嗎?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130
|
SF主控沒什麼問題.....
你去查查INTEL 520的故障率再來說..... 隨便一家都它高超多......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479
|
引用:
那為什麼說不要買SF主控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0
文章: 11
|
引用:
http://tieba.baidu.com/p/1880157770 SandForce有幾個特性 一是壓縮 二是低寫入放大 三是超強的糾錯能力 四是非常保守的垃圾回收策略 這幾個特性都是雙刃劍 壓縮:這個功能用得好,可以極大的提高SSD的壽命,因為實際寫入閃存顆粒的數據量可能只有你在系統下看到的大小的一半甚至更小;但是對於JS來說就可以利用這一特性製造虛假的跑分騙小白 低寫入放大:這一特性也是為了閃存顆粒的壽命而考慮的,配合壓縮,寫入放大官方宣稱最低可以達到0.6,在所有SSD主控中,寫入放大小於1的獨此一家;但這一特性在不可壓縮的數據模型中體現不出來 極強的糾錯能力:這是為數據安全考慮,假如閃存中的數據有某一部分損壞,主控可以依靠強大的糾錯能力恢復出損壞的數據;同時也意味著SF主控搭配非常爛的顆粒也能用 非常保守的垃圾回收策略:同樣為壽命考慮,閒置時主控不會進行主動的垃圾回收,直到有新的數據寫入才會一邊垃圾回收一邊寫入新的數據;這樣就造成了滿盤後性能大跌70%左右 可以看出,SF主控主要針對對數據安全和壽命要求較高的企業級環境而設計,在製程工藝不斷更新,閃存顆粒壽命不斷縮短的未來,SF將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甚至搭配TLC後性價比可以和機械硬盤一戰,但現在卻有一些JS(比如OCZ、威剛和一些小品牌便宜貨)利用SF主控的特性坑騙新手,造成SF主控背黑鍋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479
|
引用:
謝謝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3 您的住址: 台南or台北
文章: 398
|
我目前NB一顆64G SSD
BT機 一顆64G SSD 主力機一顆 128G SSD 另有一顆64G SSD閒置 剛換上SSD時,覺得真的快好厲害,用了一兩個禮拜後就覺得麻痺了 ,想在快點。 如果我把主力機的128G丟給NB,然後把NB的64G跟閒置的64G拿 來組RAID 0給主力機這樣會有感嗎?還是說沒啥感又增加了風險呢? 考慮了快一年都沒決定要不要這樣幹........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64
|
買了一顆威剛的SSD,用的是marvell晶片,感覺還不錯,開機大概10秒左右可以完成。
本來也想組RAID的,但是想想以後備份跟還原都會比較麻煩,而且系統還要重裝的樣子... 用了後覺得反正開機10秒左右已經夠快了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130
|
簡單來講....SF的主控特性....
主要在延長寫入次數..... 原先設計本來就是要出在企業級上的...... SF的寫入放大率只有0.55x.... 其它主控一般都有1.1x~1.3x.... 因此如果要耐用的話..... SF主控+Intel 25nm 5000P/E的顆粒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八仙飯店》
文章: 1,354
|
引用:
![]() ![]() ![]() ![]() 謝謝專業分析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14
文章: 480
|
【附原廠配件】Intel 530系列 240GB 2.5吋 7mm SATAⅢ固態硬碟
今天跳到4288了= = 大家要忍住,相信這樣跳下去很快240G會變299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