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5 您的住址: 熱火隊地盤
文章: 2,703
|
引用:
主要是Intel沒有很賣力的推動Thunderbolt, 而且授權費高還卡一堆讓小廠很堵爛的東西.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 ![]()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16
|
很肯定樓主求知心 ,還有想到一些問題 ,
1. 外接盒是 PCI-E gen2 or gen3 ? 2. 外接盒是 PCI-E x16 ? or ... ? 3. 外接盒機構可塞下多大張顯卡 ? 4. 預期效能應該為何 應該不是只要比筆電好吧 ? 5. 會買外接盒的人會考慮可換顯卡筆電嗎 ? 可換顯卡筆電價位要查下 先不論PCI-E x16頻寬到底吃滿沒 一張正常桌機顯卡就應該是 PCI-E x16 桌機來說顯卡效能也要看 CPU效能和主記憶體容量 若兩樣東西差不多價格 通常筆電不比桌機效能高 熱愛遊戲可考慮桌機或遊戲機比較能解渴 當然採購也取決預算和預期效能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詳細內容可以看這裡 http://www.villageinstruments.com/t...php?page=ViDock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5 您的住址: 熱火隊地盤
文章: 2,703
|
引用:
插槽是PCI-E 16x, 我用的是四年前的產品應該是Gen 1. 新版的可能是Gen 2. 可是不管是Gen 2還是Gen 3都受限於ExpressCard的PCI-E頻寬. ExpressCard Gen 1是PCI-E 1X ExpressCard Gen 2是PCI-E 1X 2.0 開了NV Optimus之後是等效PCI-E 4X. 比較敢動手的人會把無線網卡跟mSATA都拆掉,玩mPCI-E並聯, 聽說理論上可以等效PCI-E 8X. 我有不能買桌機的苦衷,這個涉及某些家庭糾紛. 至於預期效能我是這樣算的,加上外接GPU之後, $1000等級的筆電可以電爆$3000以上的遊戲筆電. 外接盒本身不用經常換算是一次性投入,顯卡等有閒錢就換 (當然還有供電問題, 那是另外的) 至於MXM,嘿嘿,最初開始玩EGPU的那幫人都是被MXM整怕了才開始研究外接EGPU的. ![]() MXM顯卡有四大問題: 散熱,BIOS,貨源,接口版本 此文章於 2015-03-18 10:07 AM 被 Stone Crab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MXM..... 好久沒看到這個名字了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另一個地球
文章: 4,558
|
引用:
現在獨立顯卡的好像都是MXM?? ![]()
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快來加入World Community Grid(BOINC for Android)與Folding@home(Folding@Home for Android)的行列,一同找出重大疾病(愛滋、癌症、帕金森氏症...等)的解決方案 [YOUTUBE]PPc7gsZIk24[/YOUTUBE] ![]() ![]() ![]() ![]() ![]() ![]() ![]() ![]() ![]() ![]() 網路果然很危險,動不動就會被告... ![]() ![]() ![]() 發現自己越來越痴漢了... ![]() ![]()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16
|
引用:
用蘋果內顯對比效能 ... 或許剛好手邊只有蘋果有 TB吧 ? 蘋果產品設計語彙一直走高度整合和傑出外觀 , 只需足夠硬體效能就能帶來良好使用體驗和豐富的螢幕色彩表現 . 拙見 ,若把高端遊戲顯示效能整合到蘋果筆電或蘋果桌機螢幕內會更得蘋果公司青睞 , 矛盾的是蘋果也可能考量塞不下 開發出可外接高傳輸量的 TB去支援新 DP規格和擴充周邊功能 , 覺得相較於高效能一詞 ,品味和蘋果更適合當同義詞 , 高效能在 DIY和電競會比較有市場吧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5
文章: 16
|
引用:
拿數據和預算講有說服力 , Good 如果有像桌機顯示卡實測貼圖會更好 , 動手解除封印會等過保才有興趣 . ^^ MXM效能和桌機同型號顯卡相比差了一大截 卻要花上更多錢 , 升級 MXM的確不是很好的用錢方式 . (搜下新電競筆電有 ,很貴) 看大大分享多著墨於筆電內顯效能提升 想問幾個問題 , 1. 對遊戲本身來說 需要的硬體效能夠不夠 ? 2. 同上 ,外接玩遊戲大作和桌機或遊戲機比較會卡卡嗎 ? 若卡卡 程度能接受嗎 ? 3. 大大覺得這樣程度的效能提升值得嗎 ? (如您所回應該是很滿意)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5 您的住址: 熱火隊地盤
文章: 2,703
|
我以往做的實驗
內顯 VS GTX 670 vs GTX Titan GTX 560 Ti vs GTX 670 GTX 670 2GB vs 4GB GTX 670 vs GTX 980 我對教育新手沒啥興趣,有興趣的可以去YouTube搜尋ViDock跟EGPU. 一堆實測影片跟圖解教學/感想. 此文章於 2015-03-18 11:15 AM 被 Stone Crab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