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2
文章: 1,052
|
引用:
前面好多好多文已經一直在強調澄清,廠商提供的TBW只是保固條件,不是SSD真正的耐用度 QLC SSD要做到跟MLC一樣是140∼200TBW,很容易啊 做成1TB就有啦,用空間換取使用時間.... 顆粒耐用差(P/E值很小)要達到想要的TBW,用大容量加上寫入平衡,還不簡單 現在的SSD 大廠正在做的"陽謀" 250GB QLC 140TBW?? 你等到天荒地老吧... ![]() ![]() ![]() 此文章於 2018-07-05 08:26 PM 被 linuxwuo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279
|
引用:
偶大概不能接受QLC吧 , 除非是8TB那款的 至於寫多少 , 看心情吧 , 反正今天爽就寫1T進去 明天也許休假 , 後天再寫個100G , 加加滅滅 應該不少人都是這樣在玩 , SSD 小量寫真的爽度會很低 操掛了再說 , 也許那時2TB 一顆才3000元也說不定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碎石堆緩衝區
文章: 1,807
|
從這幾年的實際狀況來看 ,對多數一般消費者來說容量的考量遠大於耐用度
而 SSD 又與 HDD 不同 ,可以使用增加容量的方式去換取一定的耐用度 耐用度雖因電位數增加而降低 ,容量加大及換回的一些耐用度則足敷一般使用者所需 目前 3D TLC 已經把主流容量拉到 250GB 了 ,QLC 雖然相同狀況下只增加 33% 容量 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個人認為主流的容量提高到 500GB 等級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所以屆時 250GB QLC 可能不見得會比現在便宜多少 ,因為那是主流以下容量 至於美光那款 7.68TB QLC ,雖然只是讀取密集型的入門款但好歹也是企業級產品 就算乍看性能跟寫入能力還可以 ,但我想一般人看到價錢應該是直接縮回去的 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是一天有 1TB 資料要寫入的大戶價格應該不會是第一考量 ...
__________________
「優雅ズ舞よ」∼ロ③ДワКиャみ∼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123
|
引用:
1.TBW寫入量不等於耐用度,按照玩家的想法耐用度這玩意數據上比較接近MTBF 2.如果堅持TBW寫入量不可信,把Flash 寫入量寄託於廠商保留的模糊地帶,偶只能說這很危險,每家SSD廠商保留多少Flash寫入量那是自由心證,消費者只能用猜的...假設碰到Intel這類型的廠商,消費者猜都猜不到。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846
|
引用:
對有標TBW的測試,就只看過tomshardware做的Intel 600P的全4K寫入測試,證實是會鎖寫。 其它有標的,並沒測試證實TBW達到後不鎖寫,也沒廠商說TBW達到後不會鎖寫,與其相信毫無根據的猜測,我還是選擇相信廠商的數值。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2,437
|
引用: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g2523ym.html 而金士頓UV400則秉承用戶數據安全至上的理念,在快閃記憶體擦寫次數達到3500PE並且重映射導致備用塊低於警告閾值之後主動鎖盤。 對岸的UV400寫入測試. 好像寫到3500PE就會不給寫了. 此文章於 2018-07-06 09:10 AM 被 19971984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碎石堆緩衝區
文章: 1,807
|
引用:
對 HDD 跟 SSD 來講都一樣是 MTBF ,生命週期寫入並不等同於 MTBF 的概念 HDD 也可以設定生命週期寫入去計算出 wrokload rate : Annualized Workload Rate 即使廠商公布的 TBW 不是 100% 完全準確(應該說有哪個 3C 預估壽命完全準確的?) 但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指標效果 ,因為 TBW 也是遵循 JEDEC 規範所下產生的數據 不過就算有 TBW ,每個使用者的使用這況通常不會跟 JEDEC 的測試條件一模一樣 從實務層面來說應該參考實際使用狀況 ,來選用適合的 TBW 產品 例如每天最高寫入量 10GB ,那 60~70 TBW 的產品應該就可以了 要是每天有 1TB 的寫入需求 ,那至少要挑 PB 等級起跳的才足夠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 TBW 除了當成保固條款的一部分會有明確的效力之外 對實際使用應該是沒有限制能力的 ,不會說超過官方數值就直接鎖盤不給寫 如果擔心很快就用到 TBW ,那就是前面說的產品選用不恰當的問題了 ...
__________________
「優雅ズ舞よ」∼ロ③ДワКиャみ∼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碎石堆緩衝區
文章: 1,807
|
引用:
消費級 250GB MLC 官方宣稱 TBW 有 140~200TB 的也沒幾款啊 ... 850PRO/860PRO/SU900 ...還有網友要幫忙補充一下的嗎 ?
__________________
「優雅ズ舞よ」∼ロ③ДワКиャみ∼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480
|
在消費級討論壽命根本是無聊的行為
消費級只要強大效能,壽命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因為純粹拿來當系統或者遊戲碟在大廠ssd你要把他玩到tbw到終點 根本困難至極 更何況時代會進步 5年前的高階ssd 128gb就好 現在即便活著又如何? 效能廢物根本垃圾 插著都嫌浪費電 現在我電腦約3年前購買的m6p和m6s都好好的 健康度還爆高...我都嫌弱想換nvme平台的m2 ssd 除非你的用途真的很特殊,非常人所能即 不然考慮壽命根本傻瓜行為... 之前我也在考慮mlc和tlc 但是不是壽命考量是效能考量 後來有些tlc效能已經高過mlc 然後也是大廠主控,就毫不猶豫買tlc了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國台北市
文章: 1,739
|
引用:
是的 東西買來就是要用的.. 使勁用到壞都比你放到嫌他慢有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
類亞希子登場...可是沒有空間可放縮圖...好個爛雅虎奇摩... ![]() Orz..Orz..Orz..Orz..Orz..Orz..Orz..Orz.. ![]() タブブラウザ Sleipnir 公式ペー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