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4
文章: 2,140
|
引用:
根據介面規格 應該可以做外接的介面卡 也就是類似USB顯示卡這樣的東西 這是唯一想到的用處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11 您的住址: 溫柔鄉(?)
文章: 12
|
引用:
難得有這麼理性的板友~ 我非常認同你的論調 但是我還是用MOTO的ME525 希望你別介意~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244
|
Thunderbolt太多字了
USB才三個字母,完勝 ![]()
__________________
徵你不要的AM4 CPU 徵你不要的SATA接頭斷裂SSD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
引用:
發動奧義的時候USB比較快是吧 ![]()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329
|
引用:
哈哈,您言重了,這有什麼好介意的,我自己也買過Note,不過因為使用習慣的問題,我才又換回iPhone。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北中南走透透
文章: 2,900
|
引用:
1394字數也很少 ![]()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幸福公式:H=f^4,食物、樂趣、朋友及家人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329
|
引用:
1394一開始蘋果是叫Firewire,Sony是叫i.Link,就算是後來的1394,還是比USB多一個字.......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7
|
引用:
就我查到的資料,iMac G3 是在 August 15 1998 發行的,這應該是第一台有 USB 的 apple 電腦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c_G3 不過 Windows 95 OSR2 在 27 August 1997 就有支援 USB 了, 比G3 早了快一年。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ndows_95 此文章於 2012-02-16 02:22 PM 被 oversky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329
|
引用:
是的,不過因為當時大家還是習慣用serial port,Parallel Port跟PS2,而且USB1.0還有一堆小問題,所以市面上幾乎沒有人出USB的週邊(我當時買iMac G3,一直到半年後才有Printer可以用),直到1998年的USB1.1,還有iMac G3因為只有USB Port,所以有大量的USB需求,USB才開始流行的,年紀大一點的玩家應該都記得。 維基的說法 http://zh.wikipedia.org/wiki/USB#USB_1.0 USB 1.0 USB 1.0:1996年1月釋出。 指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1.5 Mbit/s (Low-Speed)與12 Mbit/s (Full-Speed)。無預測及通過檢測功能。只有極少數的此類設備出現在市場上。 USB 1.1: 1998年9月釋出。 修正1.0版已發現的問題,大部分是關於USB Hubs。最早被採用的修訂版。 此文章於 2012-02-16 02:29 PM 被 cesarlin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4
文章: 2,140
|
引用:
第一 OSR2時代的USB常會有問題 因此有一堆的修正檔 第二 有這產品不代表能推動流行 就像有Newton 可是帶動PDA熱門的卻不是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