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523
|
amd容易壞?
![]() 家裡那台k8居然還活跳跳這怎麼說,我還有k6、板子壞了,U都還活著... ![]() 如果intel這麼穩定,牢不可破,世上從此就不用修電腦,那我也推薦他 SSE神...當初p3有SSE,k7沒有,玩遊戲還是k7較快.. 我現在用的筆電,PM-740也沒有sse3,但玩遊戲比我那台火龍p4好太多了 ![]() sse有影響,但我覺得還是不如CPU本身快才有用,感覺錦上添花,跟****的性質較相近 家中有amd、intel,不覺得誰比較好、誰比較穩,誰那個程式開不起,那個遊戲執行不起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551
|
引用:
就算 AMD 先做出來, 也不等於他真的研發了比較久.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036
|
AMD是輸在製程能力而已啦
X86-64 AMD先推, intel 2年後跟進 CPU內建記憶體控制器, intel 5年後跟進 設計架構先進是AMD 但是製程技術能力領先是Intel ---->這很重要 東西做出來能賣就是賺錢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551
|
用一段來說明,
事實上在這方面 intel 早就有在研究, 只不過他門當初沒有決定要用這個架構, 而且 X86 本身就是 Intel 設計的. 所以在技術上其實根本就不見得有追不追上的問題. "History of Intel 64 Historically, AMD has developed and produced processors patterned after Intel's original designs, but with x86-64, roles were reversed: Intel found itself in the position of adopting the architecture which AMD had created as an extension to Intel's own x86 processor line. Intel's project was originally codenamed Yamhill (after the Yamhill River in Oregon's Willamette Valley).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nying its existence, Intel announced at the February 2004 IDF that the project was indeed underway. Intel's chairman at the time, Craig Barrett, admitted that this was one of their worst kept secrets.[6][7] Intel's name for this technology has changed several times. The name used at the IDF was CT (presumably for Clackamas Technology, another codename from an Oregon river); within weeks they began referring to it as IA-32e (for IA-32 extensions) and in March 2004 unveiled the "official" name EM64T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 In late 2006 Intel began instead using the name Intel 64 for its implementation, paralleling AMD's use of the name AMD64" (http://en.wikipedia.org/wiki/X86-64)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技術啥的我不太懂 XD
但買賣呢.. 計較得最多, 換得很多, 修得也很多的人居然喊窮, 別鬧了. 一堆人搞不清楚什麼叫做程式吃掉資源的人反而買賣的最少. 他們才是省錢一族 XD 而且東西也用不太壞, 因為他們不會太去動任何內容. 電腦這一途, 真的是越懂得越容易弄出問題, 雖然也具備解決能力. 別喊窮了, 多難看, 窮人才不用這些東東~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31
|
引用:
人家Intel都賣到快爛掉的東西,褲袋賺的飽飽,目前打遍天下無敵手 AMD還要等到明年東西才會出來,然後嘴砲先說叫Inetl靠邊站? 這世界真是變了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258
|
很多新技術看起來很威,但是功力不到家,做出來一樣是笑能
AMD剛推出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時,真的讓很多人跌破眼鏡 因為效能完全沒出來 ![]()
__________________
徵你不要的AM4 CPU 徵你不要的SATA接頭斷裂SSD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當初AMD可是看不起這個市場咧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118
|
技術部份就留給有興趣的人去研究吧.
吵誰先誰後還是誰是宗主那都不是重點 說真的, SSE 在算些什麼東西, 到底有多少人知道? 遊戲中什麼部份一定會用上 SSE? 哪些則不用? 真正知道, 真正瞭解的使用者有幾人? end user 只在乎結果. 結果, 也就是現實, 是很殘酷的. ![]() 現在. 價格, AMD 本身就是比 INTEL 便宜 (只計算新品市場) 效能, Intel 就是有本事讓 AMD 靠邊站 (也只計算兩家目前在新品市場上的產品) 這也是現實. 我覺得有必要講一下我的觀點的, 大概就是 "個案論" 個案這個論點, 其實非常微妙 說起來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但其實很簡單就能推導出問題點. 有鑑於長篇大論毛病又犯 快速結論先放在這邊 : 因為你跟我各自收集到的資訊片段不同 所以拼湊出來的樣貌也不同 利用各自拼出來不同的樣貌去想像同一件東西的全貌 當然會得出那東西不同的全貌想像 故我講 AMD 系統易壞, 只要有舉證, 我個人便沒有錯 反之你講 Intel 系統易壞, 只要有舉證, 你也沒說錯. 想知道為啥我得出這種結論就看下去.. --- 以下長文, 沒興趣請自行略過, 直接跳最後面 --- 我們先不講 Intel 跟 AMD 我們講講前陣子才有人爭執的重點對象, 技嘉. 送修技嘉的主機板回去, 結果技嘉用 "氧化" 判定人為損壞的使用者 有多少人? 在場的人, 您會是其中一份子嗎? 我到現在送修還沒碰過技嘉 "氧化" 拒收. 那麼就我個人來講, 我是一個"個案", 給定一個名稱叫做 "個案我" 如果友人A被用此理由拒收, 那麼友人A也是一個"個案", 叫做"個案A" 又, 友人B沒被拒收過, 那麼他是一個"個案", 做"個案B" 友人 C, D, E ... 依此類推下去 那麼, 技嘉用"氧化"判定人為損壞, 拒收, 這是一件事實. 只要他存在一個"個案" 即成立 但如果只用一個個案斷定 "技嘉一定會對每一個人會使用氧化判定人為損壞拒收" 是否偏頗? 是的, 以上叫做 "以偏概全" 那麼下面這段話呢? "因為只用一個個案不能斷定技嘉一定會用氧化當藉口拒收, 所以技嘉"一定不"會使用氧化判定人為損壞拒收" 這樣說法對嗎? 很明顯顯的這段話也算是 "以偏概全" 上下這兩段話互為相反的命題, 但都無法正確描述事實. 那麼事實的描述應該是如何? 如果把所有個案做成一個集合, 稱為一個"全體個案" 那麼這個集合當中, 有多少元素是屬於 "因氧化被拒收" ? 又有多少元素是屬於 "沒有因氧化被拒收" ? 此處又假設有 75% 的個案都是沒有被拒收的, 剩下的 25% 則是被拒收的 那麼正確描述技嘉的拒收情況, 應該是 : "送板子回去技嘉, 會被判定氧化屬於人為損壞拒收的機會是 25%" 以上描述句成立且正確的條件是什麼呢? 就是先 "取得所有個案" , 再從所有個案中分出被拒收跟沒被拒收的"個案" 將兩邊個案各自加總, 如果被拒收的人多過沒被拒收的 那麼就可以說 "技嘉經常拿氧化做藉口拒收" 反之如果沒被拒收的多過被拒收的, 那麼可以說 "技嘉不會常常會拿氧化做藉口拒收" 那麼這個問題就非常好玩了. "如何取得所有個案?" 何謂所有個案? 全球使用者? 整個 PCDVD 論壇上的人都舉證實例? 還是身邊有使用的人或就自己看過的案例做為整個集合? 這個最基本的輸入訊息, 是可以被操作與修改的. 我們都是用比率原則去區分一樣產品到底損壞機會多高? 所以有人痛恨某廠商A 卻有人痛恨某廠商 B 這是因為每個人所獲得的資訊不同 結論來了 每個使用者碰到的情況與他所屬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這個使用者他的使用經驗是 AMD 系統壞的次數比 INTEL 系統多 就算 INTEL 的總件數有一百件, 壞了十件, AMD 也是壞十件, 可是總數可能只有十五件 那麼以比率原則來講, AMD 系統的損壞率比 INTEL 高是成立的 因為他可以收集到的資料呈現的結果就是 AMD 比較容易壞 反之亦然 如果 INTEL 總件數也是一百件, 還是壞了十件, 但 AMD 可能只有一件, 但卻沒壞 那麼以比率原則來描述, AMD 系統就是比 INTEL 的耐用 這樣講也是正確的, 因為它收集到的資料呈現就是這樣的結果. 那麼什麼情況會被歸納為"個案"? 怎麼樣才算是"全貌"? 每個人都是個案, 但每個人所獲取的資訊因為不代表整體, 但是他必需去推測整體的全貌 所以他只能以手邊能取得的資料來斷定整體模樣. ---長文結束--- 對我個人來講, AMD 系統跟便宜及易損壞畫上相似等號 因為 AMD 的 CPU 本身是不容易壞, 可是配合它的主機板或零件卻很容易壞 那就是嚴重困擾之處. ![]() 例如, 你會希望電腦在你繳交期末專題期限的前一天 把你準備好的資料都一起帶回去娘家探親嗎? ![]() 至於用 AMD 是因為效能足夠所以不用換系統 我是覺得應該這樣講 : 因為 AMD 使用者多半不用打多高級的電動 再來就是他也沒有很多錢 平常只是上網打字 所以便宜的 AMD 就夠用 而且用到整隻都不能用了才整組換掉 反正特效也不用全開, 遊戲能跑就好. AMD 效能當然夠, 對於這些人來講. 如果講更難聽的話. 不要說 K8 K7 能滿足這些人 就是 K6 裝個 Ubuntu 或 windows 95 / 98 能打字上網 將就一下都很夠. 有如某 -4 超商用的 i-bon 一樣 它們身上全都是 Celeron 1.7GHz. 裝個 XP , 套上 i-bon 專屬系統, 那也很夠用 當我們正在為了裝影片跟遊戲的空間煩惱該買幾百GB的硬碟時 收銀機裡頭的 40GB 老古董還靜靜的運作著. 相反的, 買 Intel 的有一半都是有錢人 他們會為了遊戲那 1 FPS 的差距或者 2x AA 與 4x AA 的小差別砸錢買新品 所以 Intel 的電腦是不容易壞, 但是持有者也經常汰換零件 因為他們經常讓自己保持攻頂. 那就是了.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967
|
打了那麼大的一篇你只是要用一堆你認為的東西來說:AMD很容易壞
剩下的都是藉口跟亂湊........ AMD當年除了散熱器沒裝好會死掉之外,到也沒有太多CPU的災情.... Intel大部分死掉也都是主機板,CPU沒事也是一堆(客人很多都在問中古478版子...看起來478的版子陣亡率也很高.....) 問題其實大部分都卡在MB上面,這點A跟I都一樣....... 小弟從事電腦維修,經歷過K7跟P4鼎盛期到現在,出過的CPU沒上萬顆也有幾千顆了,除了真的不小心燒掉以外,都還沒遇過災情......I跟A都是.... 主機板的話則是大大小小一堆問題,有的是晶片組,有的是內建網路晶片,有的是BIOS出廠就沒寫好,這些都還有不少Intel晶片組的華碩主機板...orz 其實這些大廠的版子都還好,最慘的是小廠的準系統....I跟A都遇過那種剛過一年多就掛點的版子..........還看不出死在哪邊...>< 當然你要說小弟的經驗是個案也沒關係....不過我想小弟多年下來的送修及裝機經驗也不是太少才是.... 最扯的是之前竟然進到一張主機板沒裝BIOS Chip上去的....-_-; 第二扯的是新品主機板就已經爆電容....(跟代理商進的,不是水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