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iorittn
Master Member
 
ioritt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1,766
引用:
作者P&W
外觀是很主觀的,個人倒覺得Fortis的外觀還不錯,偏向於平實路線,大燈形狀設計有點類似BMW3系列,我想說很醜的人應該去看看實車,就會知道外型其實還不賴,就跟之前一天到晚有人批評Tiida跟青鳥一樣,但是有人卻連實車都沒看過就開始罵,感覺只是很單純的人云亦云∼∼

青鳥其實不錯看
中規中矩
Tiida說實在話
真的很......... = =
     
      
__________________
Ark-Baroque-Yield-Sacrifice-StarDust
Elis的肖像,少年Abyss尋找的女孩
為愛打開冥府大門,揭開無限輪迴的少女
"那個女孩,是我尋找的Elis嗎?"假面男如此說著
最後認清真相的少女EL,夢想與現實的交會點
第四地平線,那個樂園的名字是"ELYSION"或是"ABYSS"
=====================
Dropbox推廣連結
http://db.tt/ZD1hTLkG
舊 2007-12-16, 11:18 P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orittn離線中  
kaosc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光之幻境
文章: 1,303
引用:
作者列基
我個人對三菱的車沒什麼意見,我指的是FORTIS這款陽春型就配氣囊的國產車
也許有人覺得三菱的車不怎麼樣,就算配氣囊也不會好到哪去,但就他配氣囊這點我很肯定
安全才是一輛車應該首重的項目,我一直搞不懂為何其他平民級國產車都喜歡給一些DVD 螢幕
這些平常可能用不太到,出事則完全沒有作用的配備,而氣囊卻往往要到頂級款才勉強給個兩顆?
三菱都搞的出7顆了,我想對TOYOTA等車廠來說氣囊絕對不是什麼很難做的東西
但看到新的ALTIS也絲毫沒有想給氣囊的意思.......

很實際的是,市場反應一切。
如果今天市場普遍要求、或是政府強制規定就是要六顆氣囊或以上,
那沒有一家車廠會違抗這個潮流;
可是呢...現今台灣的消費者就是都沒有這種意識,
還是認為看得到的才是實際,
安全氣囊?哪會這麼倒楣出車禍?

很悲哀,本以為在兩次名人的大車禍之後,
消費者/車廠的安全意識會提升,
不過目前為止還是近乎完全落空...
連一些百萬等級的新進口車(硬皮鯊、奧藍特...)都只剩可憐的兩顆...
 
舊 2007-12-16, 11:26 P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aosc離線中  
MrHermes
*停權中*
 
MrHerm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102
TOYOTA 厲害的地方就是costdown 卻又讓一般人感覺不出來,
省油, 舒適, 零件不容易壞, 這是一般乖乖的使用者最需要的... TOYOTA 也確實做到了,
至於安全, 操控, 性能...
舊 2007-12-16, 11:28 PM #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rHermes離線中  
570
Power Member
 
5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文章: 650
頭又大的偏執狂我可以認同,但是幹麼又扯到汽球阿,我受不了汽球偏執狂,車好車壞跟汽球沒什麼關係。
舊 2007-12-16, 11:52 PM #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570離線中  
nfish
Amateur Member
 
nfis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30
引用:
作者BW
而且跟其他競爭車廠比較起來
Toyota的車型實在單調簡單到不行
三個牌子Toyota/Lexus/Scion加起來沒幾款車型
看看GM下面少說八個品牌
我看光Chevrolet/Buick下的車型大概就不亞於Toyota了
我想光研究Toyota就可以些篇Paper了(應該已經夠多人寫這題目了吧)
不是光看表面Marketing就成的


這實在是大外行講的話

GM 開了那麼多的車子外殼機構件料

Toyota 才開了少少幾個車款

賣出去的量一樣多

想就知道 Toyota 賺翻了
舊 2007-12-17, 12:32 AM #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fish離線中  
Marui
Major Member
 
Maru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140
當初牽FOCUS時
我阿姨也是問..為何不買TOYOTA的
舊 2007-12-17, 12:41 A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rui離線中  
newgam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1,588
T牌賣的好不好,看小黃司機都是開什麼車就知道,T牌至少10台佔6~7台,天天開常常操至少13~16小時以上,東西好不好小黃司機最知道

去路上看小黃T牌camry越來越多的人留(別牌全配連GPS,DVD全裝好價格還比T牌camry基本款便宜,依然乏人問津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舊 2007-12-17, 12:52 AM #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wgame離線中  
aasine
Advance Member
 
aasin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新竹
文章: 339
當初開這篇討論,我大概就知道會引起口水戰了

其實我最好奇的是,現在資訊流通這麼發達,車子本質好還是不好其實都是相當透明的資訊
明明台版的TOYOTA就是被偷去了不少有關安全性的東西,偏偏消費者卻好像根本不知道這回事一樣

並不是說TOYOTA的車不好,之前還是進口的TOYOTA,就讓我覺得是好車一部。但是在國產化後的TOYOTA就硬是要比日本的TOYOTA差了一大截,而且賣的並不會便宜。

cost down是全球化的趨勢,所以才會有這麼多車廠會共用平台、引擎、變速箱等等,但是一部車最基本的要求:安全,卻是在台灣被cost down最徹底的部分

Altis在測試****事已經不是第一天的新聞了,偏偏就是沒有多少消費者知道這件事
其他的車型也是嚴重被偷料,而且偷的都是有關安全性的結構

其他國產車廠當然也是會cost down,為了成本這樣想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偏偏減的都是安全性配備,然後拼命加一些花俏的設備(例如DVD)
把氣囊拿走,或是把一些電子輔助設備(例如ABS)減去,這些都讓我覺得實在是賺錢不顧良心,但其他車廠我相信應該還不至於像TOYOTA這樣,連最基本有關操控安全的懸吊、車身剛性,通通都cost down下去

像最近的才剛國產化的Ford Focus TDCI,和當初進口版本相較,安全氣囊就少了一大截,但是起碼車身剛性和懸吊的部分沒有動過太多手腳,但是看看台灣的TOYOTA呢?

台灣的消費者本來就應該檢討,因為現在畸型的國產車銷售手法本來就是消費者自己造成的
但是各大車廠在這種畸型的購車環境中,是不是也應該拿出點良心?

此文章於 2007-12-17 01:25 AM 被 aasine 編輯.
舊 2007-12-17, 01:23 AM #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asine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570
頭又大的偏執狂我可以認同,但是幹麼又扯到汽球阿,我受不了汽球偏執狂,車好車壞跟汽球沒什麼關係。


你說的車好如果指的是車體強度的話當然ok,不過如果說的是車輛安全的話就差得遠了,在撞擊測試裡面,有氣球可以讓假人的撞擊結果從P變成G,Toyota的Yaris在歐洲就是裝了九顆氣球才變成五顆星的,但是在台灣兩顆氣球還敢標榜撞擊五顆星就有點扯了∼∼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07-12-17, 01:38 AM #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fipper.
*停權中*
 
fipp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7
文章: 77
老一輩的想法.....可能要從以前的市場來看吧...

喜美因為便宜,深受飆客喜愛,影響了老一輩對於開honda的就是飆客的看法。
一些歐洲車因為電子化較早,而良率卻沒跟上來,使得老一輩對於一些車廠的看法就是容易壞。
三菱在老一輩的印象應該是好用的商用車...而最近有些人可能對Lancer認為是台客車吧...

Toyota一路走來始終中規中矩,而省油、耐操的口碑,深深值入許多人的心中。而且大家再說什麼車好、什麼車棒時,有想過有些人對車的定義是好養、單純的交通工具嗎?
那樣的觀念加上如果開車習慣也是順順開而已,我實在想不出Toyota哪裡差...(雖然我也沒有很喜歡這牌子的車...)

就是一台交通工具,這是我對Toyota的看法...

不過如果偷料偷很大,國瑞..........話說,售價也太高了吧...
舊 2007-12-17, 01:40 A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ipper.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