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效能極限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MD-Ti
Elite Member
 
AMD-T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3
您的住址: Großdeutschland
文章: 6,997
神奇的現象, 5000+ 用 RMClock 手動調倍頻,不管怎麼改設定,只要從 13X 切換到 5X 必當,可是用 Performance on demand 視負載自動切換時就一切正常.
目前是在 Management 的 P-states transitions 設 Perform single-step transitions only,倍頻與電壓則為
5X 1.1V
9X 1.2V
13X 1.3V
提供參考.
     
      
舊 2008-07-05, 09:58 A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MD-Ti離線中  
ianme
*停權中*
 
ianm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188
amd的cpu你動到頻率跟外頻會連帶影響到記憶體,甚至有可能在低頻率的時候,

記憶體延遲是比高頻率還快的,只差別在倍頻....

5000+跑200外頻,這些轉來轉去就都沒問題了,因為此時固定的是200與800,

就比較不會有上述問題,別忘了如果記憶體頻率變動,記憶體參數沒辦法隨時調整阿。

如果要超外頻來達到超頻的玩家,那麼就不要用這軟體或是幅度要縮小。

而且其實在待機的時候,頻率高點跟低點對於消耗瓦數影響不如消耗電流,

降電壓搭配特定頻率降頻,固定住cpu除頻的部分會比較不容易當機吧?
 
舊 2008-07-05, 07:52 P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anme離線中  
shawn1225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4,318
引用:
作者99yen
剛GOOGLE了一下
大陸有論壇宣稱可以完全支援VISTA 不過下載要註冊論壇
而且我也沒有裝VISTA 所以無從得知
VISTA內部不是可以調整電壓 系統會自動給予合適的時脈嗎?


昨天正好重裝VISTA ULTIMATE X86,
進系統後CNQ可正常啟動...............

掛上RMCLOCK 2.30.1版,可正常使用..........

32位元VISTA使用上方便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
++++++++++++++++++++++++++++++++++++++++

霹靂2005末~2006初劇情預言

聖鬥士星矢的應募卷
舊 2008-07-22, 09:04 PM #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wn1225離線中  
DragonQuad
Major Member
 
DragonQua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87
以前也用過RMCLOCK
後來覺得直接開CnQ就好了
就沒用了....反正電腦也是掛網P2P居多
__________________
ABK ABK YT CHANNEL
舊 2008-07-25, 06:49 PM #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ragonQuad離線中  
licheer
Power Member
 
liche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625
引用:
作者licheer
我的情況蠻奇怪的
時脈有降下來
RMClock裡看到的電壓也有降
但是用 CPUZ 或 Everest 看電壓都沒降


找到原因了
CPUZ 或 Everest 只讀到最大電壓
如果在BIOS中調過電壓, RMClock 大概就沒辦法將電壓降下來
舊 2008-07-27, 06:09 PM #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cheer離線中  
andy740629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253
天氣熱 我也開始來降頻了
設定 BIOS無超頻 全預設值
RMClock 在官網下載的
Win XP SP3
CnQ 驅動 & AMD Dual Core 優化 通通移除掉了
abit KN9 & 4600+ 65nm G2
----------------------------------------
RMClock設定
在Performance on demand設定裡面
倍頻4X 800MHz 0.8000V
電源選項設定 由原本的 "最小管理....." 改成 "RMClock CPU .......... "
SP2004雙核版 設定 Large & 1 .......... 可以燒雞10分鐘以上
但不知道為什麼電腦會直接 斷電關機耶 是不是哪個選項衝突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
l******* 帳號就是會亂嗆、攻擊、引戰、對號入座、腦羞成怒的瘋狗,已多人中槍請大家小心 !!!
分身帳號 : k*******a

嘴臭一言堂 , 持續更新中 ing
https://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6965&page=3&pp=10
https://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1622&page=3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9571&page=2
瘋狗一言堂 , 持續更新中 ing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5414&page=1087&pp=1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9365&page=5&pp=10
嘴臭哥分身進化史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9365&page=6&pp=1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7251&page=5
舊 2008-07-30, 06:59 P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dy740629離線中  
mobius797
Junior Member
 
mobius797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864
我的經驗
amd x2 4200+
本來主機板是k8n neo2 platinum
用rmclock無超頻 5x~11x 電壓全部調到1.1
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用了至少一年多
其實本來還想調更低但這張最低就是1.1

前幾天usb沒插好這張板子竟然燒了
去找了一張庫存品的全新k8t neo-2 f 來用
直接裝上免重灌安裝via晶片組的驅動而已
怪事發生了
三天來狂當數十次
家裡所有的記憶體硬碟能換的都換過
bios能調的全調過
系統重灌所有驅動重灌
一樣拼命的當
後來才發現用rmclock以後才開始有當機的情形
就算電壓全部調成預設的一樣當
沒想到晶片組的影響這麼大
完全沒想到
害我連續三天超過3點才睡快要瘋了
明明是同一顆cpu
現在改用cnq看它電壓最低時一樣是1.1卻沒任何問題
實在不解

不過k8t bios沒風扇轉速的選項實在吵死人
找了speedfan用軟體控制總算還我安靜的電腦
舊 2008-08-03, 09:01 PM #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bius797離線中  
seafood&rush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5
文章: 786
Question

引用:
作者licheer
找到原因了
CPUZ 或 Everest 只讀到最大電壓
如果在BIOS中調過電壓, RMClock 大概就沒辦法將電壓降下來

只要電壓在bios中有固定住,就沒辦法用rmclock來調整嗎
舊 2008-08-12, 06:39 PM #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afood&rush離線中  
syntech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494
引用:
作者seafood&rush
只要電壓在bios中有固定住,就沒辦法用rmclock來調整嗎


我測的結果也是這樣.

用 rmclock monitor 看起來好像有調整,
但是 主機板附的監視程式卻顯示根本不會變.
舊 2008-08-14, 09:47 AM #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yntech離線中  
saiz
Golden Member
 
sai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北極星
文章: 2,595
想請問一下..
為什麼我開了RMCLOCK 2.35綠化中文版
都不能使用呢?
管理裡面九成九都灰階不能用
其它選項也幾乎都這樣
在系統列的圖示上按關閉也沒有關掉..
要用工作管理員去關
__________________
良興卡號:0000200412313 盡情使用

推薦好站Android Forum中文討論區
舊 2010-10-16, 07:42 P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iz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1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