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Samantha Jones
*停權中*
 
Samantha Jon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7
您的住址: 慾望城市
文章: 2,687
最近在洞庭湖一帶肆虐為禍的
正確名稱為"東方田鼠"
用"中國老鼠"好像夾帶不少政治味....
     
      
舊 2007-07-20, 05:06 A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mantha Jones離線中  
太陽之子
*停權中*
 
太陽之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中華民國
文章: 764
20億...

比中國人還多了
 
舊 2007-07-20, 05:38 A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太陽之子離線中  
mrs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203
報導過後有沒有人知道中國政府到底處理好了這些中國老鼠了沒? 這可是很嚴重的環境問題, 有可能也會影響到台灣.
舊 2007-07-20, 06:07 AM #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rsa離線中  
Bf-109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7
您的住址: 柏林1945
文章: 14
引用:
作者E.A.G.Y.O.O.
其實招集一些愛玩bb槍的人,裝上0.33G加重鉛彈,去大殲滅..........




當時候就會變成 土壤鉛中毒
舊 2007-07-20, 08:36 AM #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f-109離線中  
lyl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157
引用:
作者Arucueid
其實貓並不會吃老鼠, 他抓老鼠絕大部分只是好玩, 因為會動...
就像貓會玩毛線球一樣...

當老鼠死了貓就不會再去動他了, 除非真的肚子餓了...=.=

跟貓玩蟑螂滿像的...
養了貓, 家裡就不會有蟑螂了, 因為都被貓給玩死了
舊 2007-07-20, 08:53 AM #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yl離線中  
Earstorm-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非洲的老鷹餓死, 因為天氣變熱, 食物變少.
我的感想, 中國可以去認養幾隻回來繁殖.

理由, 老鷹可以飛很遠捕捉食物, 不會跟老鼠的家直接接觸.
而且老鷹很會吃, 不過20億... 可能要真的養很多老鷹.
舊 2007-07-20, 09:11 A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2離線中  
DAIMOS2222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
引用:
作者Samantha Jones
最近在洞庭湖一帶肆虐為禍的
正確名稱為"東方田鼠"
用"中國老鼠"好像夾帶不少政治味....



這本來就是在中國發生的事,不用中國老鼠反而夾帶不少政治味
舊 2007-07-20, 03:14 PM #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22222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這個可能要出動哈梅爾吹笛人才能搞定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07-07-20, 03:35 PM #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現在在線上  
mayuka
Master Member
 
mayuk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貓窩
文章: 1,973
引用:
作者太陽之子
20億...
比中國人還多了

用焚化爐來充當火力發電機
估計可以燒很久
__________________
暈死的肉喵D +_+
舊 2007-07-20, 03:55 PM #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yuka離線中  
DAIMOS2222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
引用:
作者Crazynut
這個可能要出動哈梅爾吹笛人才能搞定的了…


------------------
舊 2007-07-20, 04:01 P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IMOS22222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5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