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875
|
引用:
<營養> ............ [師公大會] 哇哈哈哈 ! 此文章於 2006-04-06 09:32 AM 被 nzcym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110
|
引用:
我有~~~~ (舉手) 我記得那個主廚叫做"奧蒂佛"(應該沒記錯), 本來我對他的印象很好.. 又年輕 又帥 個性又可愛 又愛做菜 又懂料理且手藝不錯 ![]() 不過呢.. 自從我不小心看到那一集後我對他的好感真是大打折扣... 雖然說那個任務很難沒錯啦.. 但其實也沒那麼誇張吧... 他一直在批評廚房料理所供應的肉類都是組合肉及經費的不足還耍脾氣勒~~ IQ不錯但EQ似乎......... (阿~ 以上講的似乎都不是重點...) 重點就是呢~~~ 美國的學生餐廳供應的真的都差度多是這樣子耶, 幾乎都是垃圾食物.... 但是學生餐廳裡比較好吃得也只有那些垃圾食物... ![]() 說到這... 我記得我國中時候學校有自己的廚房幫辦中午的伙食便當, 當時便當裡我吃過的有 鐵絲 鐵刷一根 小石頭 沙子 菜蟲 ...等 每天都有不同的驚喜~.. 喔 對了... 我曾經因為上課快遲到走小路經過廚房時不小心從窗戶看到, 裡面有個阿婆把掉在地上的炸豬排撿起來連洗都沒洗就丟進去便當盒裡... 雖然說就這樣吃了三年 可是醫生都說我的胃很健康耶 ![]()
__________________
[蛇人長篇小說集] I know that somewhere in the Universe exists my perfect soulmate, but looking for him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just staying at home and ordering another pizza...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362
|
reference: 台灣立報(2006-04-06)
餐盤裡的教育 加州柏克萊營養午餐新方向 編譯侯美如整理報導 攸關兒童健康的營養午餐不營養?因為營養的食�**`是不夠美味,而垃圾食品卻總能讓學童胃口大開,如何讓學童吃得更健康,加州校園廚師的點子或許能提供台灣校園一些啟示。 美國加州柏克萊聯合校區廚房的大廚安•庫波,每天為超過2千名小學生烹煮營養午餐,她還有更神聖的使命:配合柏克萊市的新營養午餐計畫,讓孩子們開開心心地吃得健康。 ◎從食品到食物 有天的午餐是焗烤義大利麵,她費力地把10加崙大蒜蕃茄醬倒在工作台上,用勺子把醬汁淋上螺旋義大利麵、攪拌均勻後,麵條看起來軟軟糊糊的,絲毫引不起食慾。 庫波難過地說:「我看了這些麵條一整個早上,想到這就是拿去餵孩子的東西,就覺得想哭。」她表示,這已經是拮据經費可買到最好的食材了,透過政府營養午餐企畫訂購的低品質麵條,恰好反映出全國的孩子是吃什麼長大的。 她希望改善這種情形。去年10月,她開始擔任柏克萊公立學校食物營養服務處負責人,正好趕上政府新定的學校營養午餐計畫。鑑於加州28%的學童過重或肥胖,柏克萊市希望藉由新計畫,讓學區裡1萬學童能吃得更健康,並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從種子到餐桌 新的營養午餐計劃旨在以新鮮的當地食物替換原本的加熱餐。另外,計畫期望孩子們不但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還能學習食品技藝及科學,因此發起「從種子到餐桌」計畫,設立學校菜園及廚房教室,把耕作和食材料理都納入教學課程,教導學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力行新營養午餐計畫的庫波認為,教導孩子食物的知識就像教數學或科學一樣重要。 柏克萊不是第一個嘗試改變兒童飲食習慣的地區。據美國疾病管制局數據顯示,全美近9百萬學齡兒童過重,是1980年的三倍。這個驚人的數據對校方不啻是當頭棒喝,全國許多學校紛紛思索訂定新菜單、屏棄垃圾食物、撤下飲料販賣機、取消飲料商在校內經銷飲料的特許權。 1996年,柏克萊潘立西餐廳與食品活動提倡者愛麗絲•華特斯成立「潘立西基金會」,目標「經由支持能促進永續農業的文化與教育活動,建立一個更健康的社會」,創立者華特斯表示:「美國小孩是被速食文化養大的,我們正努力將學校系統轉為教導學生不同價值觀的力量」,該基金會捐獻4百萬協助實施新營養午餐計畫。雖然目前尚難以預估計畫會花上多少預算,支持者表示「在營養午餐上花得越多,將來在保健食品上耗資更少。」 ◎封殺加工食品 庫波的心願是為孩子提供新鮮肉品和當地農場的有機蔬菜。她親手製作的大蒜番茄醬會讓每個義大利媽媽都開心─裡面包含了超過1百磅的新鮮蔬菜。庫波有32年的烹飪經驗,在她到美國農業部國家有機標準理事會服務之前,餐廳大廚烹煮義大利麵醬汁的方法就是「直接打開番茄醬罐頭」。 專家表示,過去10到15年間速食加工食品已進駐社會每個角落,校方為了節省人力,成為加工罐裝食品的愛用者。庫波的新菜單完全遵循加州新法的指示,這項法令將在2007年上路,為學童食物中所含糖分和脂肪都設限,同時明定禁止學校販售的飲料。另外,該法案還限制學校販賣糖果,不過這項規定到處引起反彈。 庫波在菜單上的新改變卻在學校自助餐廳得到學生不同的迴響,除了換上新鮮有機食材,其他的改變還包括了:不再有巧克力牛奶、高糖分的與米糖漿、學校也不再販售糖果(取而代之的是鉛筆),這些卻引起孩子們的不滿:以前最受學生歡迎的午餐是淋上乳酪醬的洋芋片,庫波說:「自從我將乳酪醬換下之後,學生們一直對它念念不忘。」 ◎增加新鮮蔬果 校方表示,乳酪醬從菜單上消失之後,金恩中學的午餐熱食銷售量少了幾乎一半;但他們也抱持希望,過渡期之後數據會回升。庫波用各種新料理代替原本高熱量的乳酪醬:墨西哥麵餅捲、玉米粽子、以及辣椒肉餡玉米捲餅;另外,每天的餐盤上還有一片新鮮水果及一份蔬菜。 柏克萊高中的反應就好多了。庫波在那裡設下了一個有機沙拉吧,學生可以那兒領取一盤麵包丁,然後淋上各種醬料,這就是「沙拉」。柏克萊高中學校自助餐廳最忙碌的角落就是那間沙拉吧,至實行以來沙拉的銷售量還成長了10倍。 紐約大學教導營養與公共健康的教授馬利恩•奈斯特說:「每天讓孩子接觸新鮮食物,最後他們會丟下手中的奶酪香辣餅乾,選擇萵苣。」他認為,健康的食譜能讓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過,「重點是我們必須給孩子他們會喜歡吃的,不然他們根本不吃。結果我們發現,孩子可以學習喜歡各種食物。」 ◎讓食物變得很酷 柏克萊一所大學體重與健康中心的研究員蘇珊•洛桑認為,除了讓學童每天接觸不同的新食物,那些食物必須要能讓孩子們覺得「很酷」才有用。看來光是為孩子設計健康菜單是不夠的,還要加點元素才能讓孩子喜歡那些新食材。 這也就是食材園計劃進入營養午餐新法的原因。柏克萊馬丁路德金恩中學的學生們可自己切菜、煮菜、還有擺設餐桌。食材全都來自學校菜園,栽種收成也算是課程的一部份。 6年級的麥可•高德表示,烹飪課可不只是好玩而已,有堂烹飪是他們歷史課的一部分,麥可和朋友們想要重新設計一道好幾千年前的黎巴嫩料理:他們認真將馬鈴薯、大蒜、胡荽葉切塊,玩得不亦樂乎。 ◎打造校園自耕農 10年來,金恩中學的菜園和廚房一直都是創意無限的烹飪實驗室,學生可以發揮想像力把食物和寫作、戲劇、科學及數學等各種學科結合。比方說,數學課可以讓孩子們測量成分重量、科學課程則讓學生紀錄植物的成長、英文老師則可以讓學生寫下有關自己最早食物記憶的文章。 食材園計劃裡的教師兼廚師伊絲特•庫克表示,「一旦學生們了解自己種的東西將來會進廚房成為他們洗切蒸煮的食材,他們就更願意嘗試各種新食物。」柏克萊目前大部分的小學和中學都設有學校菜園,明年開始更多的學校也會增開廚房。 雖然學生們在廚房總是忙得團團轉,庫克表示烹飪的真正魔法其實在於學生們之後圍坐在餐桌旁的談話。當她問學生「覺得最值得感謝的事」,許多學生會回答「家人和朋友」、「菜園」、還有「好食物」。 當她詢問孩子們「在學校做了什麼在家裡不會做、但是想要做的事」時,排名第一的答案就是:「和家人一起煮飯,然後一起快樂用餐。」華特斯也認為孩子們愛死了烹飪之後的用餐經驗,她表示和同儕一起用餐也會是學習的經驗:「現在他們學會了幫朋友傳豌豆。」 預算短缺的柏克萊地區怎麼做到這樣的成績呢?奈斯特表示,雖然垃圾食物價格通常比健康食品低,但學校仍然能以同樣的價格為學生提供營養午餐。購買當地食材或許會花上更多人事費,但反過來說,新鮮食物省下包裝、加工、及運送費;對學生而言,營養午餐的價格並沒有變動,菜單上的選擇也許因此減少,但學生可以吃得更健康。 在物產豐饒,四季盛產蔬菜水果的台灣,要學習柏克萊的經驗並不困難,在客觀條件都充足的情況下,只要家長和學校都同意兒童健康是營養午餐最重要的目的,從停止供應垃圾食品,開始營養午餐革命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http://www.csmoni-tor.com/2006/0309/p14s03-legn.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362
|
reference: 康健雜誌電子報 (2006-04-06)
營養師缺席 校園午餐拉警報 如果國民健康是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之一,那照顧兒童的營養及建立健康飲食習慣,應是各國政府最值得投注資源、長遠規劃的事。 許多國家是從「學校午餐」開始著手。 像這幾年一直強調「食育」(飲食教育)的日本,早在1889年就開辦學校午餐,並在1954年頒佈「學校給食法」,落實照護學童健康,因此目前在日本,學校設有廚房且供餐達550人以上,就有一名駐校專職營養師負責規劃午餐,照顧學童的營養需求,而未達550人的,則平均四所學校有一名營養師。另一種採行數間學校共用「集中廚房」的方式,供餐給1500名以下的學童,也要有一名營養師,而1501∼6000人,就必須有兩名,6000人以上則要有三名營養師共同負責午餐事務。 近年來日本學童出現愈來愈多飲食不正常的情況,例如不吃早餐、偏食等,因此日本文部科學省更積極加強學校「食育」的功能:從去年開始,導入具有教學及營養雙重專業的「營養老師」制度,讓目前在各中小學工作的營養師,經過有關教育及營養專業的進修之後,取得「營養老師」執照,再通過考試,成為駐校「營養老師」,在學校裡搭配原有的社會科、家庭科等學科,融入營養及健康飲食的觀念。 「日本很早就已經把飲食教育帶入學校教育裡,」台北榮總營養部主任章樂綺回憶二十幾年前到日本開會,參觀日本小學時,校內就有專職營養師在準備學童的餐點,全校使用環保餐具盛飯菜,不見任何用完就丟的紙碗竹筷,而且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很好的進食禮儀,「跟台灣情況相比,感覺像到了另一個世界,」她形容。 飲食是生命教育 主婦聯盟常務理事黃淑德也認為,日本甚至把飲食教育當做生命教育的一部份,例如很多國小校園裡有菜圃,學童自己動手種菜、收成,做為午餐食材,經過這樣的過程,孩子了解每天吃的東西如何辛苦栽種得來,必須珍惜。 而鄰近的韓國也很早就開始重視學童的營養情況。1967年韓國政府規定,供餐至少50人的供膳服務部門(包括學校),必須設置一名營養師,1979年學校供膳服務的營養師就正式列入公職人員。 就連向來以食物難吃聞名,而且學校午餐充斥著重組牛肉漢堡、炸薯條、罐頭青菜等速食及加工食品的英國,去年也有重大改革──被形容為「料理界貝克漢」的英國名主廚奧利佛(Jamie Oliver)為了捍衛英國學童健康,發起「給我好料」運動(Feed Me Better,簡稱FMB),促使學校餐廳提供現做新鮮的餐點,並且也成功讓英國首相布萊爾承諾,編列2億8千萬英鎊(約合台幣161億)改善校園營養午餐。 FMB未來打算繼續向政府施壓,立法提升學童午餐的營養標準,力求讓餐點、販賣機食物裡的污染品、化學添加物全數消失不見。 當全球各國愈來愈重視兒童飲食健康,積極投注資源提升之時,台灣學校午餐卻問題叢生,從民國46年開辦至今將近50年,還不到三分之一的學校有駐校專責的營養師在規劃學童午餐,遑論在校進行營養、飲食教育。即使民國91年立法規定,40班以上設有廚房的學校必須配置公職營養師,但除了高雄市之外,幾乎其他各縣市教育局都沒有依法執行,讓攸關每天上百萬學童食的健康及安全的午餐事務,竟由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學校老師兼任,「這50年我們幾乎是在原地踏步,」章樂綺不客氣直言。 不只開開菜單 有人認為營養師進入學校,不過是開開菜單,煮一頓午餐,但我們採訪了派駐學校多年,經驗豐富的營養師之後,發現這一群在學校工作的營養師,其實做很多比開菜單更重要的事,例如把關食材安全,讓小朋友吃優質安心的食物,更具意義的是,擔負飲食教育責任。 《康健》也向海外借鏡,報導日本及英國如何照顧學童營養及實行飲食教育,供台灣政府及家長參考,提升國家未來最實質的競爭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