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63
|
![]() 引用:
看穿與看不穿,有什麼不同? 逃避?許多人選擇旅遊當作工作之餘的消遣, 表示他們想逃避工作? 修行要什麼層次?還當成學校小考、期中考、畢業考啊?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63
|
![]() 引用: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寫在《水滸傳》;七十二變寫在《西遊記》, 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寫在《封神演義》,與文字寫在以佛說為標題的著作 有何不同?你能分別與證明? 現如今真假難辨、是非難分,我拿自己去求證,有何不可? 你什麼都不信吧?所以別人說什麼都懷疑,抱著死書當成最終救贖, 你又能找到什麼呢? 此文章於 2019-12-31 09:31 AM 被 SanjaySinghania 編輯.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63
|
![]() 引用:
可能你研讀過許多標題為「佛說」的典籍, 或許已經倒背如流,但是有將之反哺為自己的見解嗎? 每次你都是將書中翻譯文貼出來當成你的佐證, 你有將它在生活中實踐過嗎?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mit
文章: 24
|
引用:
SanjaySinghania大願意將自己的心得分享出來,真的很有勇氣呀! 現代人受科學教育影響,理性太強,感性不足,事事都要科學證明才信. 佛陀將祂領悟的現象傳播給信眾,信眾卻太執著於經典,受經典價所限,處處滯礙. 靜坐時心存愛、慈悲、豐盛,並沒有心魔這檔事,反而心存恐懼、匱乏,所謂的魔障才會出現,一切根源來自內心的信念.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23
|
你轉動陀螺了沒?
另外,人生不是如夢一場,而是真的是一場夢。 我們活在框架裡,這個框架不管是佛經,道德經,聖經,理則,科學,道德,法律,甚至事物的樣貌該是如何,這些限制了我們,所以瀕死,內觀,入定經驗等等你所見所聞皆是你所熟悉或深信不疑的事物。 不要太相信你的感官,一旦把這個忽略掉,何者為真,何者為偽,就很難去界定了。 我們所認知的框架限制了我們的自由,問題是逃脫打破了這些框架後你願意如何要求你自身?沒有了限制,誰來制衡你?這就是為什麼,超脫之路,困難重重。 意思是自由與法治,兩者本來就是互相抵觸的東西,讓你無為而治,不用法律限制你,是不是你就會無法無天。
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世間的變化,我該收起快樂的心,是時候把慈悲的心拿出來用了。 此文章於 2019-12-31 10:27 AM 被 范右使 編輯.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23
|
在你的認知裡,什麼是修行?唸佛?讀經?打坐?苦行?
其實,你一生下來開始,你的所作所為,一切的一切,就是在修行。 為善為惡,對何者深信不疑,最後都會有一個果,你最後會對那個果進行評估,然後獲得成長,這個過程很緩慢,緩慢到你不知道它正在進行著。 就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你不了解,那是你沒用心體會,或者,你的心還沒體會到這裡,別擔心,終有一天,你會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世間的變化,我該收起快樂的心,是時候把慈悲的心拿出來用了。 此文章於 2019-12-31 10:55 AM 被 范右使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63
|
![]() 引用:
你所謂的修行並非修行,而是受業與造業, 修行是儘可能的虛心受業與避免造業。 而修行一直到終點時才會明白始終都是幻覺。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23
|
造業與受業的認知,也是虛幻。
看破一切皆是虛幻,打破一切框架任意妄為的,便是魔。 讓你不再是肉體囚徒,你會成…? 不讓你造業,你如何知道受業之苦,不讓你成魔,你如何得知魔的可怕之處?進而…
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世間的變化,我該收起快樂的心,是時候把慈悲的心拿出來用了。 此文章於 2019-12-31 12:03 PM 被 范右使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63
|
![]() 引用:
既然還是眾生相,就得由眾生相修起, 要讓眾生知道,就得用眾生言語。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23
|
引用:
可見我們的言語是種限制… 因為這種淺顯易懂的道理,似乎很少人知道?很少嗎…? 另外,也不必執著於自己現在以何種「相」存在,知道自己處於現在的階段,接受它,享受它,而不是逃避它,時機成熟了,自然我們便會成長,你如同孩童幻想變成大人,期望瞬間轉大人?
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世間的變化,我該收起快樂的心,是時候把慈悲的心拿出來用了。 此文章於 2019-12-31 12:29 PM 被 范右使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