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5
|
引用:
請問你上述的人員及軟硬體都是捨棄式的嗎? 接過這一次的案子後就扔了, 下個案子再重新招人買設備嗎? 到底是誰離產業太遠呀? 這種小產量的東西沒有笨蛋會研發自動化生產線的, 家用轎車的自動化生產線切換產品也不會是全部扔掉重來的, 生產成本是該公司所有產品一起分攤的, 誰跟你一樣全灌在那少少幾台掃街車上?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5
|
引用:
對不起,我總價少算馬達了, 我當然知道要抓利潤呀, 所以後面用保修合約把價差一次補齊了不是嗎?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5
|
引用:
研發人員及廠辦應該不會只局限於這個案子獨用, 應該會跟其他產品一起攤提成本, 但如果是極小公司的話您說的也是有可能, 這部分要看公司的組織架構, 我們在這只能算是空談嚼舌根。 車殼模具我到覺得不用去開太多次模, 電腦模型建完整後委外3D列印, 測試完成在開模也可以省下不少費用了。 ps.您粗估400萬,所以賣10台每台攤40萬, 其實與我抓的每台攤20萬似乎也相差不遠了。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2
|
哈哈哈, 看了真的想笑....
200萬是美金嗎? 光認證費, 各種安規測試就會讓廠商脫層皮, 各組件模具,試樣, 組裝, 測試, 安規等等... 天文數字, 台灣市場這麼小, 成本攤提下來, 特規車沒有賺100%以上, 是做慈善事業嗎? 台灣生意確實難做, 很多殘酷的批評... ![]()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
|
引用:
研發人員談的是工時,所有研發人員加起來的工時核算兩個人全年度工時 如果真的只用兩個人研發一台車,我不相信還有時間做其他專案產品 廠辦人員也是,接政府專案怎麼可能沒有專人伺候,這都沒辦法和別人分 沒有實際開三次模,我不太相信機構會有信心 而且我說的是光這三樣就400多萬,我亂估研發成本至少一千萬起跳,除非用現有成本來改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69
|
引用:
但是你覺得太貴,不是嗎? ![]() 而且你只算了車子本身的成本 你有考慮到要養產線,要養許多人員的成本嗎?
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我以為從三島由紀夫以後,日本再也沒有天才,但這個叫YOSHIKI的男人和他的音樂打破了我原本所抱持的觀念。」 By XJAPAN YOSHIKI 時代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1,577
|
引用:
![]() ![]() ![]() ![]() ![]() ![]() 看到上面的討論,小弟就想到去年中部科學園區機器人採購案的烏龍爆料..... https://disp.cc/b/163-aNaa ![]() ![]() ![]() ![]() ![]() 研發真的不值錢啊..... ![]() ![]() ![]() ![]() ![]() 此文章於 2019-04-24 09:54 AM 被 misman+++ 編輯.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5
|
引用:
如果照你的算法, 這案子總共賣出不到10台, 每台的研發攤提是100萬, 剩下的300萬是製造成本及合理利潤, 哪請問你該抓多少呢? 我全抓完剩百來萬, 全當作是保修及不可說的成本了, 我是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5
|
引用:
我只問一件事, 這間公司交完這批貨後(不到十台), 產線及人員都幹啥去了? 難道不是去衝下一張訂單嗎? 做這種訂製設備的工廠靠的是業務持續爭取訂單來維持, 這些成本不可能全灌在一個案子之內。 能記入的只有這段時間內相關人員及設備投入的費用, 會計法規有管到這裡, 除非作假帳不然不能亂寫。 (我被我公司的會計訂正過類似的問題) 此文章於 2019-04-24 11:11 PM 被 a125siy 編輯.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5
|
引用:
請你自己算算看, 我把自己領域內能辦到的事攤出來計算, 最後與新聞上的價差約100出頭萬, 把這筆金額拿來當不可說的成本我覺得應該不過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