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
|
這位媽媽花了多少時間在下廚呢?
假設每天1小時、1年有365天,這樣經過50年 1小時*365天*50年 == 18250小時 那媽媽炒了多少炒飯呢? 365天*(1/2)盤*50年 == 9125盤 這數字嚇不嚇人、多不多 ? 很嚇人、也很多 像這樣的老媽媽很少見嗎? 這不就是你我身旁鄰居中的那位老太太嗎? 她們燒了一輩子的菜、炒了一輩子的蛋炒飯,可是為何到最後依然默默無名? 她們燒的菜、炒的飯,能不能吃、好不好吃? 能吃、好吃有媽媽味 但是如果要算的上頂級和稱作一流,我想這之間還是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的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33
|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其意思是說:「讀盡萬卷書,那麼寫文章時就會才思泉湧,就像有神仙相助一樣。」 以上是抄來的............我的作文也不好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
大俠漢堡包 門市版:大俠愛吃漢堡包,純正牛肉吃的好,香港市民添口福,吃了就是好寶寶 門市台語版:大俠愛吃漢堡包,吃完體力有夠好,學生吃完功課好,吃完就是好寶寶 天殘版:大俠愛吃黑貓貓,神經牛肉全是毛,香港市民添口福,吃過以後洗泡泡 天殘台語版:大俠愛吃漢堡包,吃完體力愛福好,姑娘吃完體格好,兩人整晚都很好 天殘:你不是大俠!吃香蕉! 劉德華:「做我們大俠的,通常都會消耗體力,所以每次練功之後,我一定吃大俠漢堡包, 各路大英雄,吃大俠漢堡包,讀書精神好,考試考不倒。」 ![]()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5
|
實在搞不清楚樓主要什麼?想當文學家嗎?
文筆夠用就好,太講究只是浪費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飛機跟捷運在窗外跑來跑去...
文章: 2,516
|
引用:
覺得deluxe兄打這2篇時情緒有點上來了 有了明確要表達的內容跟感受 文字的力量跟厚度就出現了 先感受,再書寫,言之自然有物 你缺的不是技巧,是情緒.... ![]()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2
|
引用:
你說好聽話給他聽反而是害他,他的問題一直都是思考方式不像正常人的邏輯。你看他這一串裡面舉的例子,不是可笑就是漏洞一堆,這樣子的人你還要他用情緒去寫?只會越來越語無倫次吧。 像上面他舉的老媽煮菜的例子,裡面的邏輯根本不通。 我們不是醫生也不是小學老師或是他老爸老媽,不可能治療他或是仔細花大量時間教他陪他看書從頭打基礎,像這種狀況要自救只能建議不要好高騖遠,先從寫日記和寫讀書心得開始,先確定最基本的接收資訊→簡單整理→簡單敘述的流程不要出問題,以後再來提寫作文;這一步都做不好的話,怎麼可能寫「好」作文,「及格」都很困難了。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5
|
不過是煮菜做飯而已,為什麼要到阿基師那層級呢 ?
__________________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11
|
引用:
你有沒有想過,所謂十年經驗有兩種,一種是把一年的經驗做十次,另一種是不同經驗累積十年,哪一種有價值?當然是累積不同經驗的有價值。 拿你的婆婆媽媽炒飯跟某樓的王貞治揮棒兩個例子來比較,同樣都是做一件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這就是所謂的做一件事跟把一件事做到好的差別,一個是虛應故事,炒一年的飯跟炒十年的飯吃起來是差不多的,另一個是精益求精,就是一個揮棒動作可以研究出獨創的金雞獨立打法,這就是主要的差別,跟寫作一樣,重點不在於量的多寡,而在於質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
滿招損 謙受益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
|
引用:
是的!是的!就是大大所說的 ! 我就是想知道要何謂精益求精、如何精益求精,以及所謂的金雞獨立法!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1
|
引用:
我認為邏輯沒問題 . 問題出在個性 ..... 可能是把握不住自己 人類身心尋常狀況下 . 通常個性是邏輯的主導者 但難有人自覺 ~ 我是怎麼使用邏輯 所以 . 很容易以為我在做對的事 . 合理的事 合乎邏輯並非直指合理 ......... 因為邏輯不保證結果 . 不做為目的 . 不根據善美 . 它只是工具 人類怎麼使用邏輯這等中性工具 ?? 修養 . 個性 . 就很重要了 所以理性一直被提出 . EQ流行起來 . 古典的宗教的修身修心之論仍舊蓬勃發展 既 ~ 教化 參考 此文章於 2017-11-05 06:23 PM 被 xx123 編輯.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2
|
引用:
簡單的「身心不正常導致邏輯不正常」的一件事,你包裝成文謅謅的說法而已,結論還不是一樣是「邏輯不通」。 合乎邏輯本來就是在講合理性。所謂的不保證結果,該是指每個人的出發點跟推論理由不同,導致結論不同,但是都一樣要合理。 一般正常人的推論方式會是「我很喜歡錢,所以我要努力好好賺錢,這樣我才會有錢」,或是「我很愛錢,為了錢再壞的事也要做,這樣我才會有錢」。兩者都是合理推論,設定條件不同所以結論不同。 樓主則是「我很愛錢,所以我要努力去提款機領錢,這樣我才會有錢」這種推論方式。看懂奇怪在哪裡了?他的腦子只在乎結論是他所自以為期盼的答案,前提只是表面上沾到關係,實際上那樣的前提不可能導出他的結論。他認為他是不知道怎麼把想法整理成文章,而忽略他的想法幾乎都是亂七八糟錯誤連連,這樣子當然不可能寫得出合理的文章,想要文章好就更不可能了。 再舉個例子:有人說先射箭再畫靶,樓主則更誇張:根本沒射箭卻覺得自己已經射出去了,是技術不好才沒射中靶。 有的人天生就是這樣沒邏輯觀念,那就不要強求,改去學別的事情,從那上面找成就感,總比作文章揚名的狀元夢好。文藝領域這麼多,何必執著於文學這種重視合理性的領域,改學繪畫攝影也可以,這些領域就有很多特異的人有所成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