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廢鐵鎮
文章: 392
|
我先查了維基百科對於楊登魁的娛樂事業類的描述,
我嘗試回憶檢視了自己從小到大所有在"娛樂產品"方面的消費內容,無論直接或"間接", 似乎都沒有消費到楊登魁旗下的娛樂事業類產品,維基上寫的第四台也沒有包含到我家的, 現在我也不裝第四台了,我也很少進戲院看國片(看過的次數屈指可數)。 這樣的娛樂事業集團旗下的藝人, 我也不會特別感興趣,沒有特別去消費購買她們的(或代言的)產品過, 畢竟,運氣好我成長在兩千年之後開有消費能力了,寬頻網路時代來臨了, 有外國的原文娛樂產品可以第一時間做比較之後,就對本地娛樂產品興趣缺缺了, (還是有值得推薦的本土好作品,但真的相對很少)。 當然,或許這樣的娛樂事業集團不差我一個消費者吧。 她們只要有關注好固定的一群消費者,也就夠過了。 這幾年開始注意維基百科上有關於服飾,人身部品,以及各種娛樂產品, 影音多媒體,商品通路,等等國內國外品牌與公司的資料整理文字資訊, 赫然發現,自己以前過往在"部分的"娛樂產品的選擇上,還是有盲從的狀況在, 後來其實可以挑選更好的(或著更合乎自己需求的)來消費。 有些想法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描述出來, 總之就是,楊登魁旗下的娛樂事業集團沒有賺到我的娛樂消費, 但對方也不差我一個消費者。 另外,總覺得現代是什麼時代了,這種"告別式",明明就只是"表演"給活人看的, 為什麼硬要把一堆人集中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人擠人的"表演"。 原則上最好三等親內到場就夠了,其他的,通知發出去,有空的就來, 沒空的其它時間再來為什麼不行? 就如同前面網友所提到的,憑什麼去擠一窩瘋的告別式就代表尊敬, 另外找時間有空時人少時去靈堂前上個香就代表不尊敬? 這完全就是華人傳統做表面功夫的禮俗作祟。 然而有種情境或許在如果關係比較多的話可能盡量到一下, 就是"生前告別式",之前有看新聞,好像是有位類似於癌症末期 患者的女士,就真的辦了"生前告別式"。 好像是個 癌末麻醉師 的新聞。 怕就怕以後台灣突然搞起,把一些所謂某些人認為德高望重人, 再將死之際,故意用生命維持裝置不讓他死,然後鋪張地搞起 生前告別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