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deerma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9
文章: 67
引用:
作者somewaylin
上面金額如果棒球拿金牌
光選手獎金就要發出75億
可能嗎??

不可能拿的到金牌啦?
在國內做做樣子就算了,
去奧運比賽根本是被外國打好玩的,
世界級的奧運高手如雲,
想拿到金牌沒有那麼容易,
怕是怕外國有能力拿金牌的選手跳槽到台灣,
拿了高額獎金後落跑,而且後半輩子就不愁吃穿,
得牌獎金提高是一定要的,
金牌5千萬銀牌3千萬銅牌2千萬比較適當,
而且選手得到金、銀、銅牌後政府還要保障他們就業,
有保障選手日後生活,選手才會無後顧之憂努力得牌,
不然得牌後還要找工作誰會努力得奧運金牌。
     
      
舊 2012-08-17, 09:09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erman離線中  
84225760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59
引用:
作者deerman
不可能拿的到金牌啦?
在國內做做樣子就算了,
去奧運比賽根本是被外國打好玩的,
世界級的奧運高手如雲,
想拿到金牌沒有那麼容易,
怕是怕外國有能力拿金牌的選手跳槽到台灣,
拿了高額獎金後落跑,而且後半輩子就不愁吃穿,
得牌獎金提高是一定要的,
金牌5千萬銀牌3千萬銅牌2千萬比較適當,
而且選手得到金、銀、銅牌後政府還要保障他們就業,
有保障選手日後生活,選手才會無後顧之憂努力得牌,
不然得牌後還要找工作誰會努力得奧運金牌。


但是台灣的風氣是如果國際比賽得佳績後廠商代言都會找上門,起碼幾年內也不愁吃穿
如果繼續努力再得一兩面應該可以賺到一輩子都可以安穩過了
一直交不出成績就是直接回家吃自己,可是要拿錢去養一些三流的選手也說不過去

你要拿錢養一大堆二三流的讓他們起碼餓不死,還是花重金留住一流的,真的很難決擇
 
舊 2012-08-18, 03:29 A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84225760離線中  
Rainwe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Chousw
個人思考觀點不同,針對台灣人的習性,我覺得政府跟本不用把錢花在培育養成選手身上,
政府要做的很簡單,就是把獎金數目提高到一個誘人的程度就可以了,
舉例說,奧運金牌一面3億,銀牌一面2億,銅牌一面1億....
你要3億就拿奧運金牌來換,而且這3億就是實得3億,沒有稅的問題....
甚至不單只奧運,把其他國際上大大小小的賽事,列一張表,上面就寫著
各種比賽拿到名次對應的獎金,要拿到這些錢就拿牌來換,就這麼簡單.....
大部份的人都會說看得到吃不到有什麼用,但是只要獎金能設定到讓人覺得有利可圖時
以台灣人的習性.....

個人認為政府要做的,只要針對從國小到高中這階層陪養出健全的體育風氣就夠了,
過了高中你要不要往體育這方面發展就自己去衡量,政府只要負責提供高額獎金,
想拿自己想辦法,國家不需花錢要去培養奪牌機器人....

有利可圖可吸引人加入是沒錯,但不能只是當狀元才有利可圖,依台灣人務實的性格,
這樣沒用......

試想,當個國際知名的藝術家、音樂家一樣名利雙收啊~問題是台灣父母
通常不會贊成孩子從事這些工作.......因為狀元只有一個,如果當不成狀元怎麼辦?
需要就算當不成狀元,也能有基本溫飽的環境,才有較多人願意加入,
台灣人會一窩蜂考公務員、當醫生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說太多人加入的結果,已經變成能考上就是人中之龍了.... )

其實很多領域人才不振多半都是這個因素,當不成狀元就會餓死,就算自己想冒險,
父母家長也不見得會認同。


另外培養孩子健全的體育風氣,時間跟空間是很大的關鍵,每天上課上到五六點,
晚上還要補習,假日還有輔導課,加上想打個球也找不到合適場地,
這樣風氣要怎麼培養呢?

所以在下才覺得首要改革的,就是國高中的上課時間要縮短,下午三點半就放學,
之後就是社團時間.......美國、日本跟韓國都是這樣


還有體育傭兵我個人也是不贊同,因為台灣拿金牌跟台灣人拿金牌,這種感覺是不同的,
就像之前對岸選手當了台灣媳婦所拿的獎牌,我們還是會去區隔開來...所以意義不大
舊 2012-08-18, 06:39 A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inwen離線中  
Benly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41
白痴官員...

這樣的思維代表要拿到牌才是英雄 ???

目前體育疲弱不振的原因根本不是獎金高低的問題

是看不見從事體育的未來在哪裡 (沒拿到牌的前提下)


棍, 我真為我們有這樣的官員感到可悲

5W1H 是不會拿來檢討不會用嗎 ???
舊 2012-08-18, 07:04 A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enly離線中  
307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2
文章: 0
看到大家的文 好像都很有見的~~

但是說那麼多 說一句白的 為什麼只能用"增加獎金"這招~~

因為 這招最簡單 最好用 最方便 也最省錢~~

why???

大家說的陪訓 紮根 請問 錢那裡來???

說體委會腦殘 想想 他們也可憐

體委會的主管是啥出身 他會不清處錢該用到那裡???

但是呢 一個國家在體育上的經費本來就捉襟見肘

在有限的經費下 你要怎麼分配 分配給誰 誰該重點栽培 誰又能說的準?

再來 體育這種東西是需要長期燒錢的

以臺灣民眾的個性 有辦法看到一個體育項目一直燒大錢卻必須要長期才能有成積嗎???

看看國內高中棒球的生態就知道了 你叫穀保高苑一年不打進8強看看~~

教練會想跳樓的
舊 2012-08-18, 07:08 A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307離線中  
Quaker200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1,176
引用:
作者307
看到大家的文 好像都很有見的~~

但是說那麼多 說一句白的 為什麼只能用"增加獎金"這招~~

因為 這招最簡單 最好用 最方便 也最省錢~~

why???

大家說的陪訓 紮根 請問 錢那裡來???

說體委會腦殘 想想 他們也可憐

體委會的主管是啥出身 他會不清處錢該用到那裡???

但是呢 一個國家在體育上的經費本來就捉襟見肘

在有限的經費下 你要怎麼分配 分配給誰 誰該重點栽培 誰又能說的準?

再來 體育這種東西是需要長期燒錢的

以臺灣民眾的個性 有辦法看到一個體育項目一直燒大錢卻必須要長期才能有成積嗎???

看看國內高中棒球的生態就知道了 你叫穀保高苑一年不打進8強看看~~

教練會想跳樓的


如果想做這根本不是問題,台灣又不是樣樣運動都很盛行,挑幾樣有希望的、民眾
關注的去培訓就好了,其他項目視情況調整。

錢從哪裡來? 下面連結中指出問題不是沒錢,而是沒有人想去做,也沒有人認真去
監督,錢都拿去蓋蚊子體育館,而且還執行不力,甚至被挪用蓋其他建設。

簡單說就是國家都有編列體育經費,但是官員只會把他拿來蓋東蓋西藉此牟利,而
不是建立完整的機制,這樣的制度體育會強盛才奇怪。

http://www.npf.org.tw/post/1/2884

此文章於 2012-08-18 08:08 AM 被 Quaker2002 編輯.
舊 2012-08-18, 08:00 A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uaker2002離線中  
jean2005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52
她怎麼這麼厲害啊!

從2008年馬政府上台一直幹到現在!

現任官員應該沒有幾個撐比她長的!
舊 2012-08-18, 09:26 A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ean2005離線中  
Rainwe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jean2005
她怎麼這麼厲害啊!

從2008年馬政府上台一直幹到現在!

現任官員應該沒有幾個撐比她長的!

其實還不少人啦~
交通部、環保署、勞委會、陸委會.....這些部會首長也是從四年前當到現在
舊 2012-08-18, 04:10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inwen離線中  
abo5738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1,746
體委會:國光獎金研議加倍

高額獎金頂多是個誘因 不是個治本的辦法

不然以後都到國外買 金牌選手請他移民來台灣 好了 不是更快.........
__________________
我回應你的文章 你也幫我回應我的文章
就很感謝你了 -----------
舊 2012-08-18, 10:56 P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bo5738離線中  
我是外星人
*停權中*
 
我是外星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1
文章: 27
除非高中或大學升學將體育成績計入,要不然台灣永遠都是沒用的國英數念不完
舊 2012-08-19, 01:16 A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我是外星人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